你當然可以起訴莫言,
但你沒有權利代表我,
所以請從你的起訴裏減去我的1元錢。
01
最近十來天,
互聯網上最讓我震驚的事件,
當屬「起訴莫言」了。
02
就是有一個年輕博主,
從莫言的文學作品裏,
挑出一些對話,
挑出一些描寫,
挑出一些例子,
然後牽強附會上綱上線,
說莫言侮辱先烈、侮辱領袖、美化侵華日軍,
覺得莫言就是「漢奸」,
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所以他起訴了莫言,
請求法院判令下架莫言的書籍,
請求法院判令莫言向全國人民道歉,
請求法院判令賠償每一位中國人1元錢。
03
這位博主起訴莫言不可怕,
可怕的是,
竟然有相當多的人成了他的擁躉,
覺得莫言是漢奸,
覺得莫言是恨國黨,
支持「判令下架莫言的書籍」
支持「判令莫言向全國人民道歉」。
04
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
莫言獲獎具有多重意義,
一方面拉近了中國文學和世界各國讀者之間的距離,
另一方面拉近了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文學界的距離,
莫言獲諾獎使中國當代文學走入世界。
05
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
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長文,
名字叫【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以中國風格、中國精神、中國氣魄走向世界】。
這篇文章,
至今還掛在中央人民政府網上:
「2012年10月11日,
台北時間19時,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個夜晚,
屬於中國作家,屬於中國文學,屬於中國。」
06
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
文化部寫信祝賀:
「莫言同誌以卓著的文學創作成果,
得到國際社會的關註和認可。
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作家、藝術家自豪的事。」
07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
還多次被當成「中國名片」,
跟隨國家領導人出國存取交流。
08
這樣一個被國家認可的作家,
現在竟然被批成了「漢奸」,
你說荒唐不荒唐?
關於這位博主的起訴,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的答復說得很到位:
「作為一部虛構的小說作品,
不能用紀實報導文學的眼光去看待,
小說所講述的故事,
也不能當作現實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去對待。
長篇小說是一個整體,
小說中人物有成長過程和認識過程,
人物語言和部份描寫,
是為小說塑造人物所需要的,
只能代表該人物在特點歷史環境中的立場和觀點,
並不代表作家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只有把一部長篇小說當作一個整體,
才能判斷作家本人的思想傾向;
對作品任何斷章取義的理解,
都容易造成對整部作品本身和作家本人的誤讀。
因此,
信訪人所反映的【紅高粱家族】一書的這些問題,
屬於斷章取義和誤讀,不存在導向問題。」
09
這樣去起訴莫言能贏嗎?
當然不能。
我想這一點,
這位博主心裏也跟明鏡似的。
但他為什麽還要起訴莫言,並鬧得全國皆知?
因為這實在是一筆好生意。
因為不管法院接不接起訴,
不管這個起訴是輸還是贏,
他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
收獲了很多很多的流量。
他發起這波鬧劇,
盯著的就是互聯網上的那些極端民粹,
他想吸引這群人成為自己的粉絲,
然後美美地收割韭菜。
這種方式收獲的粉絲,
都是洗過的,
「品質」非常地高,
博主說啥就是啥,
其他人越反對博主,
他們就越支持博主,
所以這群粉絲,
特別適合用來搞籌款、搞贊賞、搞帶貨、搞收費閱讀。
起訴莫言真是一筆絕妙的生意。
10
我為什麽要談論這個話題呢?
因為最近這兩年,
用類似手段收割韭菜的模式,
開始在各大平台興起,
並且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拙劣。
【浙江日報】前幾天還專門批評了這種現象:
「近幾年,有這樣一個現象:
有些人經常在互聯網上打著‘愛國’的旗號,
發一些爽文和短視訊,
然而其真實目的根本不是抒發愛國之情,
而是透過‘碰瓷’愛國主義,
博人眼球、賺取流量,
把‘愛國’當作一樁生意在做……
他們動不動就給對方貼上‘立場有問題’‘你不是中國人’‘你不愛國’等標簽,
搞道德綁架那一套,
從而占據話語主動權,
這一招似乎屢試不爽。」
11
其實絕大多數網民,
都很反感這樣的臟流量,
但都沈默著,
很少站出來大聲反對。
為什麽沈默或者很少站出來反對?
因為怕惹禍上身。
因為這些博主舉著「愛國」的大旗,
我若為他批判的人說話,
就會被扣上「你立場有問題」「你不愛國」的帽子,
這帽子太大了,
實在是承受不起。
12
心理學者李松蔚說過一段話:
「網暴常常給人造成錯覺,
它的實力對比過於懸殊,
‘全世界’在圍攻一個人,
讓人覺得任何支持都微不足道,
甚至會引火上身。
那麽我們就保持沈默吧……
但很多時候,
你並不真的是一個人,
你的對面也並非‘全世界’。
無論暴力的聲音多麽嘈雜,
那些沈默的聲音都與你同在,
他們才是這世界的大多數。
不發聲的永遠比發聲的多 。」
13
為什麽那些極端的煽動者,
看起來總是那麽人多勢眾、聲勢浩大?
學者劉瑜說得一針見血:
「 極端的聲音未必更有市場,
它只是更有戰鬥力。
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
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
而一旦形成群體,
哪怕是非正式組織的群體,
只要他們形成一擁而上的集體行動態勢,
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增長的。
10個相互配合、並肩作戰的人,
力量可能足以壓倒100個、1000個一盤散沙的人。
所以極化是危險的,
因為他們可以四兩撥千斤,
綁架整個社會。」
確實是這麽回事
無論在什麽情況下,
溫和而理性的人一定是多數,
只是極端的聲音太吵,
蒙蔽了溫和而理性的聲音。
14
我為什麽要寫這篇稿子呢?
我就是想發出呼籲:
溫和而理性的人們,
不要再沈默了,
我們要勇敢地站出來抱團,
勇敢發出自己反對的聲音,
不要把世界拱手讓給那群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把世界拱手讓給那群唯利是圖的人,
不要把世界拱手讓給那群撕裂社會的人,
如果我們退縮,
任由這群蛆蟲滋生,
那麽這個世界,
很快就會被這群蛆蟲占據,
而終有一天,
我們將退無可退。
15
講一個不是很恰當的寓言。
農夫買了一個捕鼠器,
準備用來撲殺老鼠,
老鼠看到後,
驚恐地對其他動物說:
「房子裏有一個捕鼠器。」
雞聽了嘴一撇:「這跟我有什麽關系?」
豬聽了很淡定:「這跟我有什麽關系?」
牛聽了無所謂:「這跟我有什麽關系?」
老鼠超級郁悶,但無可奈何。
有一天晚上,
捕鼠器夾住了獵物,
農夫太太聽到響動後趕緊去檢視,
由於光線很暗,
她沒註意捕鼠器夾住的是條毒蛇,
結果手臂被咬了,
農夫趕緊將妻子送醫治療。
為了妻子,
農夫宰了雞,燉雞湯給她喝,
但太太仍沒好轉。
為了餵飽來照顧他太太的鄰居,
農民又宰了豬。
半個月後,太太病情惡化過世,
許多人來參加葬禮,
於是農夫又宰了牛,款待親友。
這則寓言說明了什麽?
我們生活在一個團體或者社會中,
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
所有人的利益都盤根交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們不能事事都當沈默者,
很多時候,
幫助別人其實就幫助自己。
16
同濟大學張生教授,
寫了一篇【為莫言一辯】:
「這些年來,因為恐懼,
特別是出於對政治正確的恐懼,
我們失去了很多。
我們失去了說真話的勇氣,
對明知道不對的事不對的人也掉頭他顧,
以顯示自己的‘世事洞明’或者‘清高’。
我們委曲求全,
以為這樣可以茍活於世,
但是,
也許下一個飛來橫禍,
可能就會落到你的頭上。」
所以我們不能再退縮了,
要勇敢地站出來發出反對的聲音,
不要把世界讓給那群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把世界讓給那群唯利是圖的人,
不要把世界讓給那群撕裂社會的人,
只有我們奮力發聲奮力抵制,
這個世界才不會被垃圾人所占據。
17
喜歡一句哲言:
「你希望生活在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就選擇去做什麽樣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上講,
現在我們捍衛莫言,
其實就是捍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