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曾國藩:辭職是門技術活

2024-03-06職場

員工為什麽辭職?曾國藩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求之不竭其誠。 意思是老板招人要有誠意。招攬人才更要屈身。如果讓員工受委屈了,他自然會離開。

二是遇之不優其理。 意思是對人才沒有禮遇,老板給員工的待遇要符合他的身份和段位。如果給予和付出不匹配,那是很危險的。因為他的心不安,他隨時都處在一種騎驢找馬的狀態,所以跳槽也是理所當然。

三是用之不盡其才。 管理就是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曾國藩用耳音好的人去做探子、間諜。這種人趴在地上聽一下,就知道遠處有多少人,有多少馬隊。用耳朵背的和聾子,去當炮手,這種人聽不見炮聲,所以根本不害怕。如果不能善用員工的優點,那麽他們一樣會跳槽。

但曾國藩辭職,卻是別有一番苦衷。

在各個朝代 各種組織, 人才的選拔和任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動蕩時期,指揮下的人才數量已經成為最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這通常是決定大局成敗的重要因素

曾國藩是一個文臣,但他有本事,一個外行人楞是做成了連內行人沒有做成的事業。

他幫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挽救了大清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在當時成了一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一位大英雄。但樹大招風,湘軍這股勢力大到已經可以左右清朝的生死存亡。

如何有藝術的辭職(急流勇退),就成了曾國藩遇到的一大難題

執行董事辭職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需要把各方的利益再一次平衡。下屬跟著出生入死,好不容易熬到了封妻蔭子的時候,你說要辭職?曾國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無權無勢的在藉侍郎了。有了要結束官場的想法,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找好接班人。這是他能全身而退的關鍵點,一個朝庭和湘系人馬都認可的接棒者。

李鴻章就成了平衡各種關系的關鍵棋子。曾國藩將多年培養的李鴻章安排成了一省巡府,並讓李鴻章組建了淮軍。李鴻章一則可以頂上來,保護住留在官場的湘系原有人馬;而手裏的淮軍,則可以幫朝廷穩定局面。

透過全盤考慮,照顧到了各利益,最後出現了皆大歡喜的結果,沒有出現各方利益團體間的劇烈沖突,非常難得。

面對功高震主被猜忌的局面, 曾國藩用誠、渾、退三字訣,成功先軟著陸後隱退,完美的完成了辭職大計。

1、遇強則誠,將心比心。

2、面對危機,對內感化忠王李秀成,李秀成上書說明實情,對外打點各路,攪渾水,把不利的事情壓下去。

3、 六不心法碾壓左宗棠,順利交接湘軍掌門和接班人。

之後又 接下「剿撚」的高難度工作,由此借機辭去一切軍務之職。

1、用拖字決:以無力承擔剿撚重任為由,請朝庭收回成命。幾次往復,並在朝庭堅決不許的前提下,謀到了排程用人的便利,將淮軍和李鴻章引入剿撚工作中。

2、趕緊找替手:培養李鴻章進入工作狀態,為李鴻章訓練人馬,為自己的脫身準備好了接班人。以保證自己接下的工作可以由李鴻章完成。

3、給接班人定好方向:為李鴻章的成長擋住朝庭的壓力,並且將自己的對敵政策全部貫徹執行下去。

李鴻章做為曾國藩的學生和接班人,不負所望,完成了剿撚任務,成功封候,曾國藩也完成了權力交接,平安回到京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和立場,不能每次守著立場講死道理,只有就事論事,從事情本身去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才是解決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