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裏,許多家長都選擇帶著孩子到美國旅行,其中一項必做的活動就是 遊覽各個世界一流大學 。這麽做的原因有幾個:首先,美國大學校園通常風景秀麗,是放松心情的絕佳去處;其次, 名校的氛圍也能對孩子產生勵誌的影響 ,至少可以為他們未來上大學做些準備。
每到一所學校,大家總是想找到校門,拍張照片,以作留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個願望往往難以實作。有時甚至連校門都找不到,更別提帶有校名的標誌了。
01
國外大學沒有圍墻
朋友們在閑聊時常感慨,美國大學的開放自由真是讓人驚嘆, 校園裏不僅沒有圍墻,連個校門都難覓蹤影 ,更不用說有保安在門口查驗身份了。想進校園就進,想從哪裏進就從哪裏進。這與國內的北大、清華截然不同,進校門還要排隊,簡直缺乏大學應有的氣度和胸懷,就像一個衙門一樣。從這一點來看,國內的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外大學沒有圍墻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 ;從大學是否有圍墻延伸出來的對大學開放程度的討論,以及隨之對中國大學封閉與官僚的批評,也不是新觀點。
然而,在廣泛查閱關於大學圍墻與大學精神的文章時, 大多數都將大學沒有圍墻視為一種先驗存在 的前提,但卻鮮見有文章試圖探討為何國外大學沒有圍墻的原因。
02
圍墻並非圍城
圍墻具有兩種含義:一是實體上存在的物理隔離結構,用於劃分、隔離或保護特定區域;另一是由前者引申出的比喻,暗示某種阻礙或限制的力量。例如, 錢鐘書先生的著作【圍城】就是對人生的比喻 。比喻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常常容易讓人誤解事物的本質。
對於大學而言, 是否有圍墻與是否具備開放自由是兩回事 。在我看來,圍墻與大學精神毫無關系,試圖透過圍墻來隱喻大學的自由開放,恐怕是某些人對實際情況的牽強附會。
為何美國大學沒有圍墻?許多美國教授聽到這個問題會感到困惑,因為他們從未將此視為問題,更未將圍墻與大學自由開放的精神聯系在一起。聽完各種解釋後,他們或許覺得這個現象有趣,對中國大學的圍墻也產生了興趣,但同時他們坦言, 美國人並未認為這兩者之間有著重大的相關性 。圍墻的作用在於提供安全保障。換句話說,如果安全能夠得到保障,圍墻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觀察發現, 美國大學沒有圍墻的根本原因在於不需要 ,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自然結果。這與大學是否具有自由開放的精神毫不相關。即便在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麥卡錫時代」,大學也沒有圍墻,但當時大學充斥著監聽、搜查和迫害,卻並未因此而更加自由。即使普林斯頓這樣的罕見存在既有柵欄又有校門的大學,也絲毫沒有因此而變得不自由。
03
海外大學差異大
根據地理位置的差異,美國大學大致可以劃分為三類:一類是像史丹佛這樣 校園廣闊的大學 ,占地達35平方公裏。一旦踏入這片校園,離開變得十分困難。然而,將整個校園圍墻封閉不僅建造成本高昂,維護費用也是一筆巨額開支。對於經濟雄厚的史丹佛這類大學而言,資金並非問題關鍵所在,而是 這樣的開支既沒有必要 ,也顯得毫無意義。
第二類大學,例如威爾斯理女子學院,坐落在寧靜的威爾斯理小鎮。這些 大學與小鎮融為一體 ,師生成為小鎮人口的重要組成部份。這樣的大學無需用圍墻與小鎮劃清界限,事實上,也 難以真正實作完全的隔離 。這類大學多建於美國早期,實際上延續了歐洲大學傳統在美洲大陸的存在方式。歐洲一直喜歡在風景如畫、寧靜宜人的小鎮建立大學。有時,小鎮反而因大學而在全球享有聲望。舉例而言,德國頂尖大學哥廷根大學就坐落在宜人的哥廷根市。這座僅有12萬人口的小城市內,竟有近3萬人是哥廷根大學的學生,可謂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第三類大學,例如哥倫比亞大學, 坐落在大城市中心 。所謂的校園實際上是城市街道兩旁的一棟棟樓宇。這類大學從建校之初就依托城市存在,一方面租用城市建築作為校舍,同時享受城市安全、交通和市政等公共設施的便利;另一方面,隨著發展,大學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與所在城市聯系密切,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校園文化。
哥倫比亞大學最負盛名的學院有商學院、新聞學院、教育學院等 ,這和它坐落在紐約這個集全球經濟、金融、藝術和傳媒中心於一身的城市有著密切關系。難怪有人說:「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在華爾街學經濟,在聯合國總部學政治,在百老匯看戲劇。」類似情況還有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這所全美最頂尖的藝術院校之所以得以發展壯大,正是因為它 獲益於芝加哥這個時尚與現代並存的城市 ,以至於拒絕搬遷到市政府免費為之建設的郊區。因此,這樣的大學自然不會采用圍墻來與城市隔離。
相較於中國,美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人口稀少。除了少數幾個大城市外,許多地方人煙稀少。正因為人們不經常見面,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友好。 他們總是努力創造各種機會聚在一起,進行溝通交流 。因此,他們不會想到用圍墻來與外界隔離。美國人熱情好客、喜歡聚會聊天的習慣,都與這一因素有著密切關系。
另一方面,美國的社會和家庭安全系統非常發達。特別是在西部的一些州,家庭安全系統與警察局直接相連,許多人也合法擁有槍支。 根據美國法律,他們有權隨時擊斃任何試圖非法侵入的人 ,當然必須是正面防禦。因此,圍墻作為安全螢幕障並不重要。美國人也不喜歡在房屋周圍建築高墻,通常只是種一圈樹墻而已。這種沒有圍墻的文化也會影響到大學的建設。對於那些位於城市中心的大學而言,它們本身就受城市警察管轄。 大學裏的師生都是年滿十八歲的成年人,不需要額外的特殊保護 。這也正是為什麽盡管美國大學沒有圍墻,而中小學卻有圍墻的原因。一旦出現危及校園安全的事件,警方會立即采取行動。因此,圍墻並不能使校園更加安全,大學自然也就沒有修建圍墻的必要和動力。
04
國內大學的墻由來已久
早在春秋時期,即有 「城郭之制」 。隨著20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大學從學術性社群轉變為事業「單位」,於是砌起了圍墻。然而,這種文化是否一定代表著封閉、保守和官僚,成為學術界和知識界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考證的問題。同樣,自由開放是大學建設的應有之義,但這並不需要透過沒有圍墻來體現。
在20世紀90年代初, 北大拆除南墻,曾經引起一時轟動 ,然而,除了具有象征性的意義外,北大並沒有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十多年後,由於現實性的需要,北大又重新壘起了曾經拆除的南墻。南墻拆建前後,北大依然保持著北大的本色。因此, 圍墻仍然是圍墻,或許並不需要賦予它過多的文化意味 ,即使它是大學的圍墻。任何一種文化都必然根植於自身的傳統和特點。多年來,我們一直隔岸觀望,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求來解讀美國教育,這不僅引來了不少笑話,而且可能對中國教育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沒有帶來太多有價值的思考和推動。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註:本文資訊部份來源於網路
長按並辨識左側二維碼
免費預約咨詢
快來關註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