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天啊,連孩子家長群都在討論輝達股票了

2024-03-10職場

只有堅持別人無法堅持的堅持,

才能擁有別人無法擁有的擁有。

01

輝達現在有多火?

02

兒子班級的家長群,

從沒見人聊過股票,

沒想到昨天有人提了一句輝達,

七八個人竟然聊上了。

03

「輝達太牛逼了,

3月4日,

其市值超過了沙烏地阿美,

成為全球第三大公司,

僅次於蘋果和微軟。」

「輝達的股價,

從2022年10月到現在,

一年多時間,

飆升了7倍。」

「如果你在2014年,

持有20萬人民幣輝達股票,

那麽現在就會變成4000萬,

輝達在10年裏漲了200倍。」

…………

04

最近這兩年,

輝達確實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公司。

AI芯片行業,

超過80%的算力,

都是輝達GPU提供的。

全球超算500強中,

有379 台,

都是輝達GPU驅動的。

輝達GPU現在有多搶手?

馬斯克直言:

「比成癮藥品還難買到。」

前不久,

【華爾街日報】報道了一件事:

「甲骨文的老板艾里森,

說他去年和馬斯克,

一起約輝達CEO黃仁勛吃飯,

在那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晚餐裏,

只發生了兩件事情,

吃壽司,以及乞討。」

05

沒錯,

今天我想聊聊黃仁勛。

06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

輝達是做遊戲顯卡(GPU)發家的。

發家之後,

日子過得也還是挺滋潤的。

但是2006年,

黃仁勛任命大衛·柯克為首席科學家,

啟動了一個叫CUDA的計畫。

07

為什麽要啟動CUDA計畫,

這得從CPU和GPU的區別說起。

CPU,也叫中央處理器,

是電腦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

它擅長邏輯控制、序列運算。

CPU,也叫圖形處理器,

是一種專門用來處理影像數據的芯片,

它擅長影像處理、平行計算。

CPU和GPU各有優缺點,

CPU就像是一個高等數學特好的博士,

會計算復雜的微積分,

會解決很復雜的難題,

但缺點是它只有一個大腦,

沒辦法同時處理很多問題。

GPU就像是一堆會做加減乘除的初中生,

雖然不能計算微積分,

不能解決很復雜的難題,

但它可以同時處理很多簡單問題。

在圖形處理和平行計算上,

CPU和GPU區別,

就相當於「1位博士做100道簡單算術題」,

和「100位初中生一起做100道簡單算術題」,

從耗費的時間看,

GPU要高效得多。

08

黃仁勛覺得:

「未來的時代,

一定是個加速運算的時代,

一定是個影像運算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

GPU必將替代CPU。」

09

但GPU使用門檻很高:

使用者受制於作業系統,

而無法直接操作GPU,

將其用於自己的用途。

於是黃仁勛誕生了一個想法:

「研發一種平行計算的統一架構,

將其內建於GPU之中,

有了這個架構,

使用者就可以直接操作GPU,

來滿足自己的加速計算需求。」

也就是說,

他想打造一種通用架構,

來降低GPU的使用門檻。

這個通用架構,就是CUDA。

著名AI科學家吳恩達說:

「CUDA出現之前,

全球能用GPU編程的可能不超過100人,

有了CUDA之後,

使用GPU就成了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

10

為了研發CUDA型GPU,

輝達開始了燒錢。

輝達年營收只有30億美元,

但黃仁勛每年卻要拿出5億,

投入到CUDA計畫中。

這魄力,真不是蓋的。

11

當時的行業大咖,

有一個看好CUDA型GPU,

覺得這玩意「沒多大用途」,

所以他們嘲笑黃仁勛:

「這是把錢往水裏扔。」

但黃仁勛一點沒有動搖:

「我堅信我們的研究會派上大用場。」

12

每年投入5億,

一搞就是三年,

卻沒能搞出什麽動靜來,

輝達股票大跌,

跌了70%。

於是投資人坐不住了,

要求停掉CUDA計畫,

「把錢用在其他研發上。」

黃仁勛找到投資人,

一個一個地解釋,

一個一個地請求,

「請你們相信我的判斷。」

正是因為黃仁勛的堅持,

輝達才沒有停掉CUDA計畫。

13

終於,終於,

CUDA型GPU研發成功了,

黃仁勛高興得不得了。

但高興沒幾周,

他又愁眉苦臉起來:

「CUDA型GPU,

由於成本太高了,

所以售價比一般GPU高得多,

而大部份公司,

覺得沒買入這種GPU的必要。

所以我們生產的CUDA型GPU,

根本賣不出去。」

這一度讓輝達成為業內笑話。

14

CUDA的持續投入,

摧毀了輝達的利潤,

輝達股票大跌,

跌到了18層地獄,

每股僅1.5美元。

於是投資人又不幹了,

逼迫黃仁勛停掉計畫:

「為什麽還要繼續做這個計畫,

都沒有人使用這項技術。」

投資人對這項技術的估值,

為0美元。

但黃仁勛還是不妥協:

「我堅信,

加速運算的時代很快將會到來,

我們的GPU未來一定會很搶手。」

15

為了推廣CUDA型GPU,

黃仁勛建立了一個名為GTC的會議,

他東奔西跑,

在全球不辭辛勞地推廣CUDA技術。

2012年,

CUDA型GPU終於等來了機會。

一位叫辛頓的教授,

帶著他的兩個學生,

參加了全球最權威的電腦視覺辨識挑戰賽——ImageNet大賽。

他們設計的辨識模型AlexNet,

在比賽中一舉奪冠。

更令人驚嘆的是,

AlexNet獲勝依靠的法寶,

僅僅是兩塊輝達的GPU。

兩塊輝達GPU所產生的效果,

竟然超過了那些使用幾千個CPU的辨識模型。

「在人工智慧模型訓練、推理上,

CUDA型GPU比CPU好用太多了。

這種GPU可以訓練AI模型,

速度比CPU快100倍不止。」

經此一役,

輝達的GPU終於「小有威名」,

一些公司和研發機構,

開始購買輝達GPU,

用於演算法、搜尋、影像辨識和人工智慧模型訓練。

「輝達終於復蘇過來。」

16

盡管復蘇過來,

但跟其他芯片公司相比,

輝達活得遠不夠滋潤。

為什麽?

因為其他芯片公司都在搞手機芯片,

智慧型手機的大發展,

引爆了手機芯片市場。

那些做手機芯片的公司,

「實在是太賺錢了。」

惹得黃仁勛都眼紅了,

也想進軍手機芯片市場,

去分一塊大蛋糕。

他甚至都進行嘗試了,

但是最終,

他還是選擇了結束,

「手機市場龐大,

我們能搶占市占率。

然而,我們卻做出艱難的決定,

放棄這塊市場。

因為輝達的使命,

是創造出能解決‘普通電腦解決的問題’的電腦,

我們應該專註在這上面,

發揮我們的獨特貢獻。」

黃仁勛決定把輝達的力量,

都集中到CUDA型GPU的深耕上,

要把CUDA型GPU做到極致。

17

在黃仁勛的堅持下,

輝達搞出了P100高效能GPU芯片。

然後他化身為「超級推銷員」,

奔波於高校、科研院所、初創公司,

推銷這種 GPU芯片。

2016年8月,

在OpenAI成立的初期,

黃仁勛把一台裝載了8塊P100芯片的超級電腦DGX-1,

免費贈送給了OpenAI。

18

後來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了,

OpenAI利用這台超算,

來研發聊天機器人程式。

2022年11月30日,

ChatGPT橫空出世,

震驚了全世界。

ChatGPT的誕生,

在全球掀起了AI熱潮。

而所有加入AI熱潮的公司,

都想購買輝達的GPU,

於是輝達火了,

火得一飛沖天,

兩年不到,

股價就飆升了7倍。

19

我為什麽要寫黃仁勛呢?

其實我想寫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做事業」。

任何事業,

都可分為三段,

開始拼的是遠見與決心,

中間拼的是落實和執行,

最後拼的是專註與堅持。

20

黃仁勛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

第一,在於他有遠見與決心。

有遠見,

在於他看到了「加速運算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有決心,

在於他立馬樹立了目標,

決心去迎接這個時代。

在這一點上,

黃仁勛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我們不妨以10年或15年為期限,

去規劃、實作一件真正想要做的事。」

「人一定要有遠景或目標,

不能實作也可以,

但不管能不能實作,

它一定會帶你走很遠的距離,

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21

第二,在於他能落實和執行。

他把他的目標,

具體落實在了研發CUDA型GPU上,

「在加速運算的時代,

GPU必將替代CPU。」

「GPU的使用門檻太高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種辦法,

把它的門檻給降下來。」

這十來年,

在執行上,

黃仁勛一直在搞的事情就是:

如何降低GPU的使用門檻,

如何激發出GPU的高效能。

在這一點上,

黃仁勛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執行力,

其實是一種被嚴重低估的能力。

人生越往後,

你就越發現,

人的執行力決定了一切。

在絕對的執行力面前,

智商只是點綴。」

22

第三,在於他專註且堅持。

他專註,

在於他沒有跟風,

去搶手機芯片的蛋糕,

而是專註於將GPU做到極致。

他堅持,

在於輝達出現虧損,

他也沒放棄CUDA計畫。

在於輝達股票大跌,

他也沒放棄CUDA計畫。

在於投資人集體逼宮,

他也沒放棄CUDA計畫。

黃仁勛說:

「我比任何人都更久地舉著火把,

只是因為我更有韌性罷了。

一旦我走上一條道路,

我可以在那條道路上堅持很長時間,

並且長時間地相信它。」

23

心理學家安吉拉·李·達科沃斯,

是麥克亞瑟天才獎獲得者。

她花多年時間搞了一個調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麽?

她調查了很多軍官,

調查了很多體育明星,

調查了很多商界大佬,

最後她發現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不是智商,不是情商,

不是人脈,不是興趣,

不是勇氣,不是長相,

而是「Grit」——堅毅。

「向著長期的目標,

堅持自己的激情,

即便歷經失敗,

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

比起智力、興趣、人脈等因素,

堅毅才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人與人之間,

最小的差別是智商,

最大的差別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