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天道】告訴你:什麽樣的人,是勸不動的?

2024-05-05生活

| 洞見 Moon · 主播 | 童顏

來源 | 洞見(ID:DJ00123987)

豆瓣有部神劇評分高達9.2,被無數人奉為「商場聖經」。

其蘊含的人生哲理和強勢思維,開悟了一批又一批觀眾。

這部電視劇就是【天道】,由作家豆豆的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

初看【天道】,以為「救世主」指的就是丁元英。

他在王廟村扶貧,幫貧困的村民;

他搞格律詩商戰,點醒歐陽雪等人……

但細品才發現,睿智如丁元英,也有拉不起、叫不醒、勸不動的人。

  • 王廟村村民:精神上跪著的人,你拉不起。

  • 王廟村是貧困縣裏最窮的一個村莊,村民窮到一年4塊錢的電費都交不起。

    為了幫助村民脫貧,政府也曾努力過,在村裏建過木工坊、翻砂廠……

    幾次三番勸說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可沒幾天,村民就會嫌來錢慢,罷工不幹,等著政府補貼。

    生活難以為繼時,他們首先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賺錢,而是跑到村裏的教堂,祈求上帝讓他們發財。

    就這樣,他們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上帝,在「等靠要」中苦熬了十幾年。

    後來,丁元英在去五台山的路上和韓楚風說:

    「我救不了他們,我能做的只是給他們一個生存觀念,唯一能救他們的是他們自己。」

    真正讓一個人貧困的,是這個人「等靠要」的生存觀念。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運氣……

    總之靠什麽都可以,就是不能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著。

    格律詩股東大會時,有人笑著表達感激之情:

    「丁哥拉了我們一把,我們哥兒幾個的前途就有救了。」

    丁元英聽完不禁皺了下眉頭,和芮小丹說:

    「有了這種想法的人,就已經沒救了。

    扶貧的本質在一個‘扶’字。

    如果你根本就沒打算自己站起來,老天爺來了都沒用。」

    果然,有這些想法的人,跟著丁元英賺了點錢後,還是因為心窮,陸續返貧。

    亦舒說:

    「窮,是一種心態。」

    窮不是因為出身,也不是因為際遇,而是因為內心的貧乏和荒蕪。

    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

    「越是混得不好的人,越是會叫囂自己朋友、親戚多麽厲害,未來會拉自己一把,所以心安理得地躺平擺爛。」

    這種人和王廟村村民沒什麽差別,都是等著別人來拯救。

    可即便能救得了他們一時,也救不了他們一世。

    人生寶貴,不要在那些精神上跪著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 劉冰:被欲望驅使的人,你幫不了

  • 劉冰是王廟村「三傑」中最早結識丁元英的。

    丁元英也讓他從一個小店老板,搖身一變成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辦公室主任。

    可他依舊不知足,被自己的欲望驅使,錯過多次改命的機會,一步步走向絕境。

    第一次,丁元英剛到古城,資金被凍結,找劉冰變賣自己的原版唱片。

    劉冰落井下石,黑心壓價,低買高賣。

    丁元英沒有爭辯,只是在心底裏給他貼了一個貪婪的標簽。

    在後來的合作中,丁元英也始終不能完全信賴他。

    第二次,劉冰發現丁元英是個高人,厚著臉皮把之前的黑商行為強行解釋為合作。

    又說自己從貧困農村走出來,希望丁元英能幫幫自己。

    就這樣,劉冰搭上丁元英這條線,加入了格律詩,每天開著寶馬炫耀。

    但格律詩遇上官司後,他只擔心自己的股份受到影響,立馬退股變現。

    後來,伯爵音響公司打算以650萬收購格律詩,劉冰認為自己錯失70萬,後悔不已。

    第三次,格律詩勝訴後,劉冰又觍著臉去求丁元英,希望繼續在公司任職。

    丁元英決定給他最後一次機會,拿給劉冰一份檔案袋,說裏面藏著格律詩的機密,能作為他留下來工作的籌碼。

    只要劉冰能老老實實的,格律詩還會接納他。

    可劉冰的選擇是,轉頭就拿著檔案袋去威脅格律詩,叫囂著要錢、要股份、要職位,否則就把檔案袋給對手公司。

    遭到拒絕後,他打算公布證據,來個魚死網破,卻發現檔案袋裏空無一物。

    幻想破滅後,他積累已久的欲望瞬間被引爆,站在天台上一躍而下。

    【後漢書·岑彭傳】中說: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你永遠幫不了一個貪婪的人,因為他們的欲望是階段性的,一次比一次大,永遠得不到滿足。

    得到錢,便想要名; 得到名,還想要權……

    貪婪過度,必然成災,欲望過盛,必被反噬。

    人生有限,欲望無窮。

    不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浪費在一個貪得無厭的人身上。

  • 葉曉明:認知低下的人,你勸不動。

  • 豆瓣有個關於葉曉明的評論,一針見血:

    「野心讓他胸懷大誌,認知讓他坐井觀天。」

    音響展覽會上,丁元英勸葉曉明降低自家音響的價格。

    葉曉明十分反對,在他看來,降價就意味著營收銳減,這對公司來說是死路一條。

    丁元英從經濟和人性各方面分析給葉曉明聽,怕他不懂,最後還說:

    「降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從樂聖那裏分一杯羹。」

    葉曉明還是不贊同,私下和股東們說:

    「錢是古城的錢,丁哥沒出一分錢,要是按他說的去做,真做砸了誰擔責任?」

    作家水木然曾說:

    「當你的認知超出了對方,他就會本能地防衛和抵抗。

    因為每個人都在證明自己是對的,自己的尊嚴不可被侵犯。」

    認知水平越低的人,思維越是狹隘,越不容易被說服。

    他們只相信自己腦海中的事實,拒絕接受別人的觀點。

    因此,在格律詩收到樂聖起訴通知書時,他也是第一個提出退股的。

    丁元英一再勸他再等等,格律詩是扶貧性質的公司,沒那麽容易敗訴。

    葉曉明哪聽得進去,從他的認知視角來看,螞蟻怎麽能和大象較量,這場官司必敗無疑。

    結果格律詩反敗為勝,自己錯過一個遠大前程。

    清代學者張潮曾把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第一種,從窗中看月;

    第二種,在庭院望月;

    第三種,站高台上玩月。」

    葉曉明就屬於第一種,有著自己的局限,只能在窗子裏看月,僥幸窺得明月一角,便以為自己認清了月亮的全貌。

    認知低下的人,總是囿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永遠都勸不動。

    無論你如何擺證據、講道理,他都認定自己是對的,咬定你是錯的。

    並非他有意針對你,而是低層次的認知,讓他無法接受別的想法。

    只有讓他們被毒打,被欺騙,才會醒悟。

    遇到這種人,默不作聲地遠離,是對彼此最好的成全。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講: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智者從善如流,聽到正確的道理,會主動學習實踐,改變自己;

    而愚者守殘抱缺,只會反駁嘲笑。

    當一個人有頓悟之心,有改過之意,那麽一個道理,一段話,甚至幾個文字,都能讓其醒悟。

    否則,任你千言萬語,絞盡腦汁,他還是會一意孤行。

    永遠不要嘗試去規勸、拯救一個錯誤的人,去把心力用在正確的人身上。

    點亮 在看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Moon,洞見旗下專欄作家。來源:洞見(ID: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5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