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讓人實在理解不了的奇怪現象:一邊瘋狂吐槽學歷貶值,一邊卻在使出渾身解數去拿這貶了值的學歷。
三千月薪的農民工已經基本絕跡,但三千月薪的大學畢業生卻比比皆是。
雖說「一畢業很可能即失業」,但在考大學拿學歷這方面,如今卻是卷得越來越厲害了,即使卷出抑郁癥厭學癥空心病也在所不惜。
為了能考上大學拿到學歷,真得是擺出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架勢啊!
難道真是「嫌貨的才是買貨人」嗎? 難道這是「搞輿論戰」嗎?難道這是用來麻痹競爭對手的嗎?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隨著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加劇烈,尤其是在高端領域的競爭加劇,以至於如今的社會,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迫切需要更多更高學歷的人,或者說只有更高的學歷才能適應人工智慧這個時代,所以,怎麽能說學歷貶值了呢?
那麽,到底學歷有沒有貶值呢?如果沒有貶值的話,為什麽會有一畢業即失業的嚴重現象呢?
我以為,學歷根本沒有貶值,而且還在一直升值,尤其是985211院校的學歷,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在升值。只不過一些人,由於支撐學歷的其他基礎能力,嚴重缺失,所以導致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卻發揮不出來,這就跟茶壺裏面煮的餃子,透過茶壺嘴倒不出來是一回事。
這是什麽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一些孩子,為了能考上大學拿到學歷,在學生時代只是一門心思用在學知識上,而嚴重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長,尤其忽視了「社會性方面」的成長。 缺乏「社會性方面」成長的孩子,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書呆子」。這樣的人走向社會後就會百般不適應: 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這裏有限制那裏不自由,這裏不順心那裏不隨心願,這裏沒人表揚那裏沒人肯定,這裏沒人讓著那裏沒人哄著甚至供著,這裏不能暢所欲言那裏言論不自由,這裏不友好那裏嫉賢妒能,這裏條條框框那裏不能隨心所欲, 也就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地方發揮在學校學的那些書本知識了。
也就是說,根本不是學歷貶值了,而是在追求學歷的過程中,嚴重忽視了「社會性成長」。豈不知,學歷越高,對「社會性成長」的要求也越高的。
什麽樣的家庭的孩子會忽視「社會性成長」呢?往往是父母文化素質偏低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忽視「社會性成長」的。一些老師,由於見過不少天賦異稟的孩子,所以也就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成績好,也就會忽視自己孩子的「社會性成長」。
「防禍於未然」。既然學歷並沒有貶值,也不會貶值,而且高學歷的高級人才任何時候都是「搶手貨」,永遠都是「供不應求」的,所以,在追求學歷的過程中,就得格外重視與兼顧孩子的「社會性成長」才行的。
那麽,什麽是「社會性成長」呢?
「社會性成長」,其實就是「人際交往」。據我觀察,但凡拿到學歷走向社會後有出息的人,基本上都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在學生時代跟老師與同學關系都處理得很好。這裏說的善於處理人際關系,不是指那種陽奉陰違見風使舵阿諛奉承媚上欺下,而是指能跟人互相尊重平等公平不卑不亢有禮有節堅持原則相處。
有些父母或許覺得,孩子整天學習,也接觸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人,怎麽就會喪失「社會性成長」呢?難道孩子在外面補課,不是接觸社會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孩子整天忙於學知識,確實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尤其是補課的話,也是接觸社會。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學知識,學書本知識,而不是學如何有效跟人交往。 也正是不是學如何有效與人交往,所以學校老師或者課外班老師,也就不會在意孩子這方面的不足,甚至還會加劇這方面的不足的。
既然學校不教這方面,那麽,孩子的「社會性成長」,就得家庭來教了。 孩子的「社會性方面」成長後,其實更利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因為孩子知道跟老師與同學如何相處,也能相處好後,每天在學校也就不會有多少內耗的,也就會將更多時間與精力用在學習上的。
一個孩子,之所以上課不專註,課堂聽課效率低,每天學得很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每天將很多精力白白耗費掉了:由於擔心老師的批評與指責,過於在意同學的看法與評價,所以內在就感覺不安全,總有沖突,不那麽坦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