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好像沒有多少人再提「衡水模式」了。
為什麽呢?
因為出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不少父母開始變得「佛系」了: 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學習成績好不好,倒不那麽重要了。
但是,還是依然有不少父母,為了孩子能有個好的學習成績,在逼著自己的孩子學習,讓孩子在周末節假日瘋狂補課。
只是,這補來補去,錢花了不少,成績就是不見提高多少啊!
錢花了不少,成績卻不見明顯提高,於是一些父母轉而找價格更高的老師給孩子補課了。
那麽,為什麽不少孩子很努力,很勤奮,學習成績卻不見提高呢? 更有甚者,不僅成績不提高,而且還厭學,還得了抑郁癥,極端者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幹脆選擇輕生。
我認識的孩子,就有得抑郁癥的,就有跳樓輕生了的。
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與實踐,我終於明白了: 這是因為將學習的邏輯搞反了。
好幾年前,我跟一個孩子的奶奶說道:「 先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等孩子有了學習興趣後,再讓孩子努力也不遲的。 」
這位奶奶不贊同我的說法,懟我道:「 哪個 孩子會對學習感興趣?你家孩子難道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對學習感興趣? 」
我無言以對,尷尬到了極點,因為我家孩子小時候對學習確實不怎麽感興趣:周末節假日不要說去課外班學習,就是學校留的作業都不願意認真做,都是拖延到最後做。每次假期,跟其他很多孩子一樣,都是先玩,收假之前不得不熬夜趕作業。
即使我被懟得無言以對,但我始終覺得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好,就得先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行;只有等孩子自己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時,才會在學習上用心,自然就會下功夫的,自然就會刻苦勤奮努力了。我見到的不少超一流學霸,基本上都是如此的。更何況,還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高級說法的。
我家孩子兒童時期與少年時期,也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過得很快樂,也就慢慢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如今到了高中,學習的事情,基本不用我與她媽媽怎麽操心了。
反觀那位奶奶的孫女,不僅過得不過於快樂,而且即使經常補課,學習成績還不好。如今不僅學習成績不怎麽好,而且對學習也沒有多少熱情與興趣,在學習上提不起精神。
如今的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絕大部份老師都是合格的老師,都能將知識講明白的。所以說,只要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在課堂在學校就會將知識學會的,根本不需要額外補課的。 如果在課堂上在學校都學不會,那麽,補再多的課,也沒有多少效果的。
因此上,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好,就得將學習的邏輯先能搞清楚,別將學習的邏輯搞反了。 話又說回來,誰會在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上肯用心肯下功夫呢?誰不會覺得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不是受罪呢?
只不過,雖然如今義務教育階段的絕大多數老師,都能將知識講明白講透徹,但不少老師還是會將學習的邏輯搞反的。為什麽這些老師會搞反學習的邏輯呢?因為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是這麽過來的:即使對學習不感興趣,但為了能有個好工作,就只能先苦自己了。還有就是,如今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在學生時代有幾個是學霸呢?有幾個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呢?有幾個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