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每年的中高考「時節」。
填誌願報考學校時,「雞頭」與「鳳尾」的說法,又開始不絕於耳了。
昨天,我看了一個視訊,裏面的老師說,如果孩子抗壓能力強,內在強大,就可以報考更好一點的學校,即使去做「鳳尾」也是可以的;如果孩子抗壓能力弱,性格內向,不習慣高強度的競爭,就報考差一點的學校,不妨去做「雞頭」。
聽了這位老師的這種說法後,我不覺有些不解:一個孩子抗壓能力弱,性格內向,是不是更應該去好一點的學校,去做「鳳尾」來磨煉呢?來提高抗壓能力呢?如果因為抗壓能力弱而選擇在學生時代一直做「雞頭」,那走向社會後是不是寧願一輩子做「雞頭」呢?是不是寧願一輩子抗壓能力弱呢?是不是一輩子不敢面對競爭呢?
更何況,抗壓能力弱,孩子一直待在舒適區,還能適應未來社會嗎?如果不在學生時代盡快提高抗壓能力,哪什麽時候再來提高抗壓能力呢?
如今的孩子,上學的目的,除了學知識,不也是學著更勇敢更有力量嗎?不就是為了提高競爭能力與磨煉拼搏精神嗎?不就是為了以後能獨立嗎?
一個害怕競爭缺乏競爭精神與拼搏精神的人,能獨立嗎?能很好的獨立嗎?
去年中考前夕,我家孩子班裏一個同學的媽媽問我想讓孩子報考哪裏?
我說孩子第一誌願要報考市一中。
這位媽媽也想著讓孩子報市一中,但又擔心孩子到了市一中後,成績會落伍;成績排名落後後,孩子可能會經受不住成績排名靠後這種打擊與挫折,對學習失去信心,從此一蹶不振的。
我說到了市一中後,孩子成績暫時落伍應該是必然的。 強中自有強中手,這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 而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會越來越多地遇到更多在學習上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的。 既然如此,何必逃避呢?何不讓孩子早早就開始適應這種現實呢?
不知道是不是這位媽媽覺得我說得更有道理,她家孩子第一誌願也報了市一中,最後也考上了市一中。
只是,孩子學校平時學習成績最好的兩個孩子,不知道為什麽,沒有報考市一中,報考了市裏面排名第四的一所高中。
好幾年前,有個高三孩子跟我聊天,他說他想報考清華,但又擔心到了清華後成績在班裏墊底,所以就拿不定主意。
我了解這孩子,知道他考不上清華。如果一位高三學生還有這樣不成熟的認識,確實也不應該上清華的,清華對他確實沒啥用。
我對這位高三孩子說,無論在那兒,只要排名,都會有最後一名的。但清華的最後一名,也比不少學校的第一名要好啊! 更何況,大學裏面不僅僅是學專業知識,環境因素給人的改變是不可估量不可忽視的,在清華大學裏面,更有機會增長見識。
當然,這孩子,最後也沒有考上清華。考了一所普通院校,之後也沒有多少競爭力,拼搏精神也沒有多少提升。
我一直覺得,如果孩子有機會能做「鳳尾」,就別做「雞頭」;只有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做「鳳尾」的絲毫機會,再考慮去做「雞頭」也不遲。因為上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考個好的成績,還有增長見識,還有提高競爭能力與磨煉拼搏精神的。
甚至可以說,由於如今科技很發達,所以知識獲取已經很容易了;即使不去學校,在家裏透過網路也是可以學習知識的,而且不見得學得就會差。 但在家裏,缺少那種「你追我趕」的良性學習氛圍,所以不利於競爭能力與拼搏精神的成長與培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做了「鳳尾」,因為有更多的「高級陪練」,才更有機會提高競爭能力與拼搏精神。如果怕競爭,承受不了失敗,承受不住成績排名靠後而選擇做「雞頭」,那麽,不僅這上學的意義會打折扣,而且在學生時代就會喪失提高競爭力與拼搏精神的機會的。
當然,除非一輩子不想出人頭地,甚至想著祖祖輩輩都普普通通,那麽,是可以選擇做「雞頭」的。 如果做了「雞頭」卻想著「逆襲」,想著有朝一日去做「鳳頭」,那就很有違和感了,也違背規律了:都承受不了高中或者大學的學習競爭,怎麽可能承受得住更好的大學或者社會的競爭呢?這不是開玩笑嗎?
如今每年都會有少數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後會選擇在家躺平啃老,這本質上其實也是缺乏拼搏精神的一種表現。
因此上,競爭精神與拼搏精神,最好在學生時代就培養,不要等到進入社會後再去培養。 孩子性格越懦弱,越內向,父母越不應該保護孩子,越應該鼓勵孩子去做「鳳尾」,去早早磨煉。如果孩子一直習慣做「雞頭」,那麽,當處於「鳳群鶴群」時,就會崩潰的。
我認識一個得了抑郁癥不得不休學在家的孩子。這孩子的爸爸告訴我說,他家孩子內耗太大:只要一去學校,一遇到學習好的孩子,就會生氣,就會情緒化,就心靜不下來了,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了。我以為,這孩子就是習慣了當「雞頭」,還不習慣當「鳳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