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最艱難的太空任務 ——上廁所

2024-05-05資訊

經歷層層選拔,完成普通人不可能完成的考驗,太空人從億萬人中脫穎而出,帶著人類的夢想奔赴太空,執行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如果要問他們在太空中遇到的最困難的任務是什麽,他們心中或許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卻難以說出口,那就是上廁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付出的努力簡直是一部辛酸的歷史。

在航天器中尿褲子的人

1961年4月,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實作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那時人們還沒想到在太空「內急」會成為問題,也未做出相應的規定。一個月後,美國太空人艾倫·謝潑德成為第二位進入太空的人,但也留下了一項尷尬的記錄。

太空人艾倫·謝潑德正在試穿宇航服。

任務當天,謝潑德吃了早餐,穿好宇航服,坐在航天器中等待火箭發射。等著等著,他尿意襲來,火箭發射卻因天氣不佳而一拖再拖。他終於憋不住了,只好向指揮中心請求指示,在宇航服內解決了問題——就這樣,謝潑德成為第一位在航天器中尿褲子的人。此後,宇航服才被逐漸改良。

留在月球的便便

如果想上「大號」怎麽辦?在以往十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的太空飛行任務中,太空人還可以忍耐,但到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需要在太空待好幾天。為此,工程師們設計了專用的糞便收集袋。

這種糞便收集袋也被戲稱為「阿波羅袋子」,需要粘在屁股上使用。

太空人們每次排便,都要在狹窄的太空艙裏把衣服褲子脫掉,把袋子粘在屁股上;方便完後,還要往袋子裏加入殺菌劑,揉捏袋子以充分混合,再套一層密封袋。整個過程極其麻煩,大約要花一個小時,凡是體驗過的人恐怕都留下了心理陰影。

為了在返回時減輕重量,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們還把這些收集袋留在了月球表面,共計96袋。在美國未來的登月計劃中,任務目標之一就是回收這些袋子。

吸塵器廁所

1967年,蘇聯開始建造聯盟號飛船,太空人們終於用上了廁所,不過它看起來更像一個吸塵器。

由於處在失重環境中,太空廁所需要用吸力來代替重力,以免排泄物飄浮起來。如今,國際太空站中的馬桶也采用氣流吸出排泄物,還能透過旋轉扇葉將固體、液體廢物分離,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

太空紙尿褲

太空人走出艙門,在空間站外進行太空漫步時想上廁所怎麽辦?太空人總不能臨時折返,敲敲空間站的門說「借個廁所」吧!

當然不會,太空人要先穿上吸水性很強的太空紙尿褲,再套上厚重的宇航服。

廁所戰爭

國際太空站目前有兩個廁所,分別位於美國和俄羅斯的艙室中,但同在空間站這個「大家庭」的美俄太空人在廁所問題上可不怎麽和諧。

2003年,俄羅斯開始向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收取廁所使用費;以牙還牙,美國則不準俄羅斯太空人使用美方的廁所。

上廁所前須練習

空間站的馬桶使用起來遠沒有地球上的舒適,它的開口大小只有普通馬桶的1/4,要瞄準並不容易。所以,旁邊還有一個假馬桶,裏面裝了網路攝影機,太空人在上廁所之前需要用它來練習一下,透過顯示器確認自己是否對準,然後記住這個位置,再換到真馬桶上。

方便完之後,太空人還要拿塊小鏡子照照後面,看看還有沒有殘留什麽東西,如果有的話……趕緊坐回去,用屁股堵上,等待它們被馬桶吸走。

這還不是最令人難受的,空間站馬桶曾多次出現故障,這時倒黴的太空人就只能用回以前的糞便收集袋了。甚至有太空人表示,他們有時得用手抓住飄在空中的糞便。

造價上億的太空馬桶

如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正在開發新一代的太空馬桶,它被稱為「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造價高達2300萬美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

比起老式太空馬桶,UWMS可以在開啟馬桶蓋的同時自動啟動氣流,防止臭氣擴散。它還有一項黑科技,那就是尿液凈化功能,可以將尿液回收、過濾凈化成可飲用的水。鈦合金材料也大大提升了馬桶的耐用性。或許,它很快就能終結太空人們的廁所噩夢。

為什麽人們要大費周章地制造太空馬桶?

人的糞便中可能含有大腸桿菌等致病細菌,一旦清理不及時,細菌就會隨著糞便在艙內飄浮,旺盛生長,使太空人患病。制造密閉性更好、使用更便捷的馬桶,不僅有利於太空人的身體健康,還能減少他們的麻煩和時間的浪費,將更多精力放在科研探索等任務中。

世界上最貴的飲用水

利用馬桶回收水分,對於水資源稀缺的空間站也至關重要。空間站上至少有3名常駐太空人,每年需要補給2200升飲用水,而使用運載火箭從地球向空間站運送貨物的成本極為高昂,太空人每喝一杯水,就相當於花掉約2萬元人民幣。

將這「世界上最貴的飲用水」回收利用,太空人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可行,也比較方便。也許普通人接受不了,但如果你是肩負使命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你就不會介意喝一點了。也有科學家認為處理得到的水比地球上的自來水更幹凈。當未來的人們前往月球、火星,來自馬桶的飲用水回收技術也將成為生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