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中國最新肥胖地圖,北方人看哭了

2024-04-24資訊


臨近夏日,減肥這件事也變得緊迫起來。身材管理這門當代年輕人的必修課,不少人上起來比高數還難拿 4.0。

其實,早在 2017 年,【柳葉刀】就釋出過一個數據:在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中,中國肥胖人數已超過美國 [1]。中國人口基數更大,在生活水平上來後,終於成了全球胖子最多的國家。

而最近國際醫學學術期刊【糖尿病、肥胖與代謝】刊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近 1580 萬超大樣本的中國成年人肥胖研究報告,這份研究給出了國人肥胖問題的新答卷。

北方人真的要比南方人胖嗎?男性越有錢越容易「中年發福」?這次,我們來聊聊國人發胖的殘酷真相。

(點選上方視訊,即可觀看)



中國哪裏人最容易胖



藉由這次大樣本研究,我們來看看國人發胖的軌跡。

談論胖瘦時,我們時常提到的一個指標是 BMI, 這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到的指數 [2]。

直觀一點來說,假設你身高 1 米 7,如果生活在上世紀 90 年代,按平均水平 21.1 的 BMI 估算 [3],你的體重應該大約是 61 公斤。而如果你生活在 2019 年,那按平均水平 BMI 24.1 估算 [4],你的體重就可能是 70 公斤了。

可以說,這九公斤的體重差,可能就是無數人長出來的小肚腩、拜拜肉。



要知道,如今健康和超重的分界線是 BMI 24 [5]。這麽看來, 國人的平均身材儼然是「微胖」水平了。



當然,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此前中國疾控中心發起的跟蹤研究顯示,2004 年到 2015 年,國人的超重率一直從 31.1% 狂飆到 47.7%, 肥胖率從 7.1% 升至 14.2% [6], 增長迅速。

而這次【糖尿病、肥胖與代謝】期刊基於近 1580 萬樣本計算出的年齡標化數據顯示,2019 年,有超三分之一的中國人超重,13.7% 的中國人達到肥胖的地步 [4], 這意味著將近一半的中國人是超重或肥胖的 。



中國人的苗條時代真的過去了,年輕人天天掛在嘴邊的詞也變成了「我要減肥!!!」

雖然中國人整體在發胖,但不同地方的人發胖程度並不一樣。就像北方的馬路比南方寬,北方的小蔥到南方能當大蔥使,好像除了蟑螂,北方很多東西都比南方大一號。

下面有一份根據近 1580 萬樣本數據畫出的除港澳台外全國各省肥胖率地圖,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北方省市都被深色包圍了, 河北、內蒙、山東、天津、遼寧就占據了肥胖率的頭五席 [4]。

而相應的, 「瘦子」比例最高的五個省份則都在南方。 拿肥胖率只有 8.9% 的最瘦省份海南來看,它的肥胖率只有最胖省份河北的 2/5 [4]。



更紮心的是,除了 BMI 能反映的普通型肥胖, 以腰圍為判定數據的腹型肥胖,北方的肥胖率依然高於南方。 所謂腹型肥胖,指的是中國成年男性的腰圍大於 90 厘米,或女性大於 85 厘米的情況 [7]。

根據【肥胖】雜誌上一項樣本量為 44 萬的研究, 天津、西藏、北京、山東、黑龍江、河南的腹型肥胖最為嚴重[8]。 所以從數據上看,北方人的腰,是要比南方人粗一些的。



北方朋友可能對這些結果感到很紮心,但想想自己天天吃的饅頭、面條、分量巨大的肉,再對比南方人們蒸煮的魚蝦、充足的時蔬和小碗飯。

還有自己一到冬天就只想炕上蹲,而夏天超長待機的海南朋友巴不得天天水裏泡著,恐怕就不再對這個殘酷事實發出異議了。



男性,難逃中年發福



如果要比身材,女性的身材可以說普遍比男性要好,都說人到中年,不胖也難,但最常見的還是一些挺著大肚子的中年男性。

男性有多容易胖呢?1580 萬大樣本數據顯示,男性的超重和肥胖比例都比女性更高, 超重和肥胖「高峰年齡」也比女性更早到來。

從超重情況看,男同胞在 50-59 歲時超重率達到高峰,有 48.2% 的「知天命」大叔都超重了,而女性的超重率高峰在十年以後,到 65-69 這個年齡段超重的女性比例才最高,並且還比男性峰值低 6.2% [4]。



如果看比超重更嚴重一點的肥胖指標,情況也並沒有變。 35-39 歲是男性最胖的時期, 而這個發福期可以持續到 49 歲,這兩個年齡段中,超過 1/5 的男性都身材過胖。

反觀同年齡段的女性,肥胖比例控制在 10% 左右 [4]。



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像之前熱播劇【漫長的季節】中的彪子和麗茹——到了中老年,彪子大腹便便,而麗茹身材並沒有走樣。這樣的胖瘦對照恐怕是不少中國中年男女的縮影。

這個縮影的背後,除了年齡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和缺衣少食的年代相比,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太多了。但經濟條件的改善, 在男女身材上又呈現出了完全相反的兩種狀況。

中疾控營養與健康所曾經做過研究 [9],發現學歷更高、有錢的男性群體,要比學歷更低、沒錢的人更胖。



而女性則恰好相反, 學歷越高,越有錢,身材越苗條。 從工作型別來看,在男性群體中,不用真正「搬磚」的人反而更胖。而女性群體中,越需要賣力氣的人越壯實 [9]。



這幾個維度對比後,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 男性社會經濟條件越優渥越胖,而女性則相反。

這或許並不難理解,當女性有錢有閑,不少人會考慮身材管理,高學歷中青年女白領大多是健身、輕食、抗糖等減脂生活方式的踐行者。

而把飯桌酒桌作為重要交際場所的中年男人,也不受那麽嚴苛的身材凝視,發胖就成為一種難逃的宿命。



光吃不動,小心身體抗議



人長胖,吃得多動得少永遠是最簡單的解釋,對比八九十年代,中國人每天吃進去的熱量其實變少了,但每天大魚大肉的, 吃進去的脂肪比例高了近一倍 [10],與此同時促消化的粗糧卻吃得不夠了。



不只是吃得多,中國人也更不愛動了,當「996」成為家常便飯,上班已經耗盡了打工人所有力氣,能堅持往健身房跑的都是勇士, 每周至少鍛煉一次的成年人根本不足 1/4 [11]。

當代人只要有 Wi-Fi 和外賣,完全可以在家「宅一天」,只是光吃不動一時爽,穿衣打扮火葬場,每到捯飭自己的時候就悔恨自己不夠努力,但堅持減肥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

因此我們也常常自我安慰,生活已經這麽難了,就不要再為難自己了,尤其看完這份 1580 萬樣本的研究,大家可能從中獲得些安慰——變胖的不止我一個,大家都在胖,四舍五入就等於我並沒有胖。

只是這種掩耳盜鈴的辦法, 身體可能不會答應。

因為在肥胖的情況下,脂肪肝的患病率是健康體重下的六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健康體重下的三倍,甚至得慢性腎病的機率也會更高些 [4]。



所以身材管理從不該是因為外貌焦慮,而是明白在深夜點的每份炸雞、燒烤可能都會反彈到自己的生命長度上。

下次立 flag 要少吃兩口或者多跑幾公裏的時候,大家記得要言出必行,別人生幾十年,養得最成功的「多肉」是自己。

本文科學性已由女王大學病理及分子醫學碩士伍麗青稽核

策劃 | 蘇晚水

數據 | CZ 風雲

配音 | 唐不苦

分鏡 | 甜甜姜 葉榆北

剪輯 | 甜甜姜

動效 | 蔔蔔脆

設計 | 麥馬鈴薯 楊波浪 哈哈 起司司



[1] 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2016).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The lancet, 387(10026), 1377-139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Retrieved September 13 2023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3] 歐陽一非, 王惠君, 蘇暢, 杜文雯, 張繼國, & 張兵. (2014). 1989-2011 年中國成年居民體質指數分布變化趨勢. 營養學報, 36(6), 529-534.

[4] Chen, K., Shen, Z., Gu, W., Lyu, Z., Qi, X., Mu, Y., ... & 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 (2023).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p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5] Zhou, B. (2002). Predictive value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to risk factors of related diseases in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Zhonghua liuxingbingxue zazhi, 23(1), 5-10.

[6] Wang, L., Zhou, B., Zhao, Z., Yang, L., Zhang, M., Jiang, Y., ... & Li, X. (2021). Body-mass index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during 2004–18. The Lancet, 398(10294), 53-63.

[7] Zhang, X., Zhang, M., Zhao, Z., Huang, Z., Deng, Q., Li, Y., ... & Wang, L. (2020).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adult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2013–2014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2(4), 291-293.

[8] Zhang, L., Wang, Z., Wang, X., Chen, Z., Shao, L., Tian, Y., ... &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investigators. (2019).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pal study of nearly half a million participants. Obesity, 27(11), 1898-1905.

[9] Li, Y., Zhao, L., Yu, D., Wang, Z., & Ding, G. (2018). Metabolic syndrome prevalence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adults in China: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cross-pal study. PloS one, 13(6), e0199293.

[10] Pan, X. F., Wang, L., & Pan, A. (2021).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9(6), 373-392.

[11]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白鶴芋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台回復「招聘」即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