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快30歲還覺得自己像小孩?成不成熟其實要看這一點

2024-04-23資訊

又過一年,掐指一算,啊啊快要30歲了。

不久之前,幾位一起長大的朋友很久不見,坐在一塊。有人帶著老婆和兩個孩子,有人開了一輛寶馬,有人聚餐完要去盯新房子的裝修。似乎大家都長成了我們小時候想象的「大人模樣」。

直到哪個沒話找話的對著我來一句:「那你呢?」

哥們租著個小房子,養了一只貓,滿手機的嗎嘍和loopy表情包,最苦惱的事情還是錢又存不下了....好像跟23歲沒啥區別呢。嘻嘻。

大家好像都走好遠了,對比起來,我似乎在某種主流的價值序列中,一直原地踏步著。有時候也難怪媽媽時不時就來一句:「你怎麽還像個孩子一樣」了。

不過我有時候也尋思,難道真的存在某種樣版,達成了才不像孩子嗎?而如果這個樣版是像眼前這些同齡人一樣,去追逐學區房、二胎、投資,我似乎也不是很想變成這樣呢。感覺好累。

這麽看來,難道,我註定無法成為所謂的「成熟的人」了?

不過,對我來說,有兩個好訊息 ——

第一個好訊息是,大把人都和我一樣很容易在這時候感到困惑迷茫(沒錯我說的就是你,你就說是不是)。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團隊做過一項研究,發現34歲是第一個、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個人生轉折點。

人的生理機能從30歲左右開始老化,再加上家庭角色和職場角色的不斷轉化以及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很多人在35歲左右開始產生焦慮感以及身心疲倦感,甚至會有一種被耗竭的無望感。

「我的未來該去向何方」、「我足夠好了嗎」這種問題,就特別容易在這種疲憊年歲裏顯現。

而第二個好訊息則是 ——

放寬心啦, 你成不成熟,和你有沒有結婚、房子、孩子,毫無關系。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怎樣的

有一個關於思維模式的研究,區分了成熟與低成熟的思維。

更成熟的思維比一般的思維更大程度地容忍和直面不確定性, 研究使用了幾個詞來形容它:

-相對主義的

-不確定的

-會根據不同情況思考問題的

而比較低成熟度的思維則是

-非黑即白的

-難以忍受沒有結論的

這聽起來未免有點繞口。不過仔細想想,是不是也能想起許多擁有「低成熟度思維」的人?

就舉個過年時剛遇到的例子好了。我有個遠房親戚的女兒,春節沒有回家過年。來拜年的三叔六婆們,對著親戚一口咬定:

她啊,就是沒良心啊,不用想了,有什麽理由能春節不回家呢。

雖然這些三叔六婆都五六十歲了,但根據這個研究的觀點,ta們大手一揮、不問青紅皂白就給這個女兒判了不孝罪名,顯然不是一個成熟的人。

而如果此刻你內心暗暗覺得:

「是不是她搶不到票啊」「也不能這麽簡單粗暴吧」「這些三叔六婆太無理了」

那事實上,你就正在踐行「會根據不同情況思考問題」。

你比那些滿頭華發、指點江山的老人家們,好像更成熟些噢。

這份成熟可能意味著你比三叔六婆們有著更高的自我發展水平 (ego-development) ,這是判斷一個人內心是否成熟的關鍵 (Hammack & Cohler, 2009)

心理學家Jane Loevinger(1967)提出:自我不是某個固定不變的事物,自我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

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我們「掌控、整合、理解生命中的種種經歷和體驗」,形成看待自身和世界的參照系(frame of reference)。

所以, 自我發展水平指的就是「一個人對自身及世界的體驗能夠到多復雜的程度」 (Labouvie-Vief, 2001)。

我們能夠認識和接受多復雜的自己?對世界和關系的復雜有多少認知和容忍?我們能夠整合多麽復雜的情緒?我們對價值和人生意義的理解是否是復雜的?

一個人的自我發展水平較高,意味著ta在責任心、忍耐力、獨立成就、自我修復力、人際間誠信等方面,都能發生更多的積極變化 (Bauer & McAdams, 2004)。Ta在面對世事變遷時,也會更少收到打擊,具有更高的應對能力。

自查一下:

你的自我發展水平在什麽階段

既然「自我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基準,那我們怎麽知道自己的水平怎樣呢?

雖然嚴格來說,自我發展水平並不是相互獨立的,但為了方便理解和分辨,Loevinger將這個過程分為9個階段。

想知道 你的自我發展水平處在什麽階段嗎?

讓我們走向成熟的契機又是什麽?

👇點選下方公眾號卡片👇

回復 成熟

對照看看吧!

KnowYourself是我們的好朋友,用泛心理學科普帶你認識自我與內心。

為了讓你認識自己, KY準備人際、性格、職場、情感、健康等等心理內容;為了讓你減少焦慮、睡個好覺,KY準備了正念冥想課;為了讓你擁有一段健康的親密關系,KY準備了婚姻與戀愛共練營;有任何疑慮困惑、生活煩惱,都可以關註KnowYourself體驗 一對一線上聊愈 。我們承諾「科學、專業、嚴謹」,每一個迷茫的你,都可以在這裏找到指引。

你可能還會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01

如何才能舒適減肥?

多和比你瘦的朋友相處!

「我那麽努力控制飲食、試著增加運動量,體重怎麽還是 下! 不!

「有時忍不住多吃,吃了又怪自己意誌不堅定。我真的 非! 常! 挫! 敗!

「為什麽減肥會 那! 麽! 難?

稍安勿躁, 減肥也可以很簡單 。心理學會告訴你:減肥難,也許是因為你缺少一個纖瘦身材的好朋友。來和我們一起看看, 如何利用心理學舒適減肥

▲長按掃碼關註KnowYourself

▲回 【8】 檢視文章

02

總是焦慮不安?

你可能是「內在資源」不足

面對生活的多變,有些人似乎總是疲於應對,甚至有時會陷入一種嬰兒般的無助。似乎生活總在被一種無助感、焦慮感追趕。

我們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 內在資源。它是一種人們在面對痛苦、壓力時重新整合自我的力量。 一個人處於長期焦慮中,覺得無法在現實中遊刃有余,很可能就是因為「內在資源不足」。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內在資源?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和積累它?

▲長按掃碼關註KnowYourself

▲回 【8】 檢視文章

03

為什麽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更敏感?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被人說過「你太敏感了」?在心理學上,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比別人更敏感,ta們對外在環境和內在情緒有著超出常人的感知力,但有時也會因為過多的資訊、情緒、感知而感到無力承受。

高敏感人都有哪些特征?高敏感人該如何自處?

▲長按掃碼關註KnowYourself

▲回 【8】 檢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