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被物競「人」擇 的動物們

2024-03-01資訊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然而,這個法則有時卻並不適用,一些動物居然變得越來越小,有缺陷的越來越多。這是怎麽一回事?

小魚勝大魚

大多數肉食動物都會選擇更小、更容易捕捉的獵物,人類卻反其道而行之。1980年,大西洋中的鱈(xuě)魚身長大約為49.6厘米,但過了十幾年,它們竟然縮小到了36.8厘米,這是因為魚群頻繁遭到漁民捕撈,只有體型較小的魚有機會鉆過漁網的網眼,或被漁民放生。

另一方面,由於全球暖化,海水的溫度升高,加速了魚的新陳代謝,使它需要更多的氧氣來維持身體機能;那些較小的魚耗氧量也較小,更容易在這種環境中活下來。

象嘴吐不出象牙

象牙是大象的一對門牙,也是重要的謀生工具,大象可以用它刨開泥土、挖掘食物和禦敵等等,雄性、雌性非洲象都會長出象牙,原本只有約5%的非洲象會因天生的基因缺陷而長不出象牙。

但是,由於象牙貿易的存在,每年有3萬頭大象慘遭殺害,長著象牙的大象紛紛命喪槍口之下,天生沒有象牙的大象則幸免於難,它們的後代中大多數沒有象牙。就這樣,越來越多的非洲象不再長象牙,或者象牙非常短小。

「啃老」的小熊

北美洲的棕熊媽媽們會帶著幼崽在森林中覓食,只有盡快讓小熊學會各種生存技巧,母熊才能離開小熊,開始下一輪繁殖,這通常要耗費一年多的時間。科學家們卻發現,現在的熊媽媽們平均要用兩年多的時間才能讓小熊獨立生活,比以往延長了一年。熊媽媽為什麽願意額外花這麽長的時間陪伴小熊?

為保護生態,北美洲許多地區的法律禁止人們狩獵帶幼崽的母熊,母熊帶著孩子越久,被射殺的機率就越小;而那些早早離開小熊的「優秀」母熊則更容易成為獵人的目標。因此,熊媽媽陪伴幼熊的時間越來越長。

響尾蛇不響尾

響尾蛇在遇到威脅時,會高速晃動尾部,發出「哢哢哢」的響聲嚇退捕食者。普通人聽到都會不寒而栗,捕蛇人卻會憑借這種聲響來搜尋獵物。

在蛇類經常遭到捕捉的美國南達科他州,有的響尾蛇出現天生尾部肌肉萎縮,無法發出警告聲,反而不會把自己暴露在捕蛇人的搜尋之下。這樣一來,健康的蛇遭捕捉,不響的蛇反而得以生存,自然界中不響尾的響尾蛇慢慢就多起來了。

人類比大自然更殘酷

這些動物並不是自己發生了「退化」,而是擁有優良性狀的個體被人類捕殺了,那些有缺陷的個體反倒避開了捕殺,並把缺陷基因傳給了後代,使得有缺陷的後代越來越多。

在億萬年的光陰裏,動物們前進演化出了更發達的四肢、更銳利的爪牙、更龐大的身軀,只有這樣,才能在自然界裏生存下去。人類的幹涉卻比大自然更加殘酷,只用短短數百年,就把物競天擇變成了物競「人」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