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剛評上院士,就被曝十余篇論文造假!6篇論文已被撤

2024-06-22資訊

添加微信

旅行經費get

經管文庫上傳優質資料

實作知識變現

來源: 募格課堂整合,參考來源:央視新聞、iNature、brisbanetimes、解螺旋、奈米人

作為自己國家領域內被參照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他被評為澳洲雙院院士,作為科研大牛,實屬榮譽滿滿。 可戲劇是的,剛評上院士不到1年,他就被曝出論文造假,更有多篇論文被撤稿。

當這些堪稱「科研大牛」、「院士」級別的人物,涉嫌學術造假時,將會給學術界帶來怎樣的故事?

學術大牛發600余篇論文

剛評上院士就被撤稿6篇論文




他是自己國家領域內被參照次數最多的科學家,是2015年、2017年連獲兩院院士榮譽的教授,科研榮譽滿滿! 卻在剛評上院士不到1年,被曝出論文造假,接連十余篇「問題」論文被扒出,6篇論文被撤稿......

Mark J Smyth教授,是一個高產並且高品質的科學家。在過去短短30年的科研生涯中, 他一共發表了600余篇論文,總被引次數超過50000次,個人 H指數 高達127 。他在 2015年當選為澳洲衛生與醫學科學院院士,2017年當選為澳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這位教授被IF16的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簡稱:JCI)撤回了聯合他人2013年2月1日發表題為「Host immunity contributes to the anti-melanoma activity of BRAF inhibitors」的研究論文, 主要原因是,缺乏證據來證明所報道的某些實驗結果。

Peter MacCallum癌癥中心最近通知了JCI 對這篇文章的關註,並表示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缺乏證據來證明所報道的某些實驗結果。根據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編輯們決定撤回這篇文章。

其他相關作者同意雜誌社撤回這篇文章的決定。其余的作者要麽不發表評論,要麽無法聯系到。

此外, 誠信科研編輯部發現,Smyth參與的其他15篇文章,涉嫌圖片不規範使用,及數據異常 (無法提供原始數據、缺乏證據來證明所報道的某些實驗結果等)。

部份撤稿論文展示 圖源:pubpeer

據一份外部評論稱,澳洲著名癌癥研究員 Mark J Smyth教授是「一個利用自己的聲譽、地位和權力進行恐嚇的惡霸」, 避免對其科學方法進行適當審查並對其行為進行調查。

根據審查,舉報人和目擊者懷疑Smyth偽造了數據,部份原因是他沒有在動物研究設施中花費足夠的時間來生成他聲稱的數據量。 在同行學者提出疑慮時,他卻並未作出任何回應 ,這種息事寧人的做法是得不出真相的。

學術大牛被113頁資料舉報

價值2.1億實驗被叫停




2023年末,Science點名打假「與β澱粉樣蛋白無關的艾爾茨海默病治療新方向」的學術大牛!他被人用長達113頁的材料,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舉報學術造假。

圖源:Science

著名神經科學家Berislav V. Zlokovic,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是國際公認的艾爾茨海默病和中風研究領域的領導者, 開創了周細胞 (一種圍繞大腦毛細血管並幫助維持血腦屏障的細胞) 研究的先河

圖源: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截圖

Zlokovic涉嫌嚴重學術不端,曾在其手下的4名前實驗室工作人員也向Science證實了這個份舉報:

他們在匿名接受Science采訪時表示,舉報人會發現異常數據絕非偶然。畢竟Zlokovic經常迫使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調整」數據,甚至使用更換實驗室筆記本的方式,以確保實驗記錄中只包含所需的結果。

舉報者用113頁的資料, 列出的35篇造假論文和2份造假的二期臨床試驗數據 ,其中11篇論文的發表時間超過 20 年。以下為Science選取展示的部份論文造假影像:

Zlokovic 的這些基礎研究論文, 一定程度上引領了近年來多個神經學子領域的研究方向 ,包括血腦屏障與艾爾茨海默病、卒中等。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對血腦屏障和艾爾茨海默病研究的資助從 2006 年的 13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9000 萬元) 猛增到 2.41 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 17 億元)。NIH 已經叫停了 3K3A-APC 的 III 期臨床試驗。

頂級期刊副主編被質疑數據造假




美國化學會旗下頂級期刊ACS Nano,2022年IF達到了18.027。在期刊備受關註之時, 其副主編、南韓奈米材料大牛李永熙(Young Hee Lee)教授竟然被爆料涉嫌數據造假。

李永熙 課題組 於2021年7月發表的論文, 被人質疑造假「拉曼數據和透射電鏡選區電子繞射數據」

後續, 李永熙院士團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正式發表勘誤,具體包括:

1. 原論文拓展數據圖6中,圖6d和圖6c圖片重復, 這是因為不小心把圖6c中3層石墨烯的拉曼數據當成4層石墨烯處理了 。更正前後的圖片如下:

2. 原論文拓展數據圖7中,位置1和位置2圖片重復,位置3和位置5圖片重復, 這是因為數據被錯誤地保存了兩次,不小心就放錯了 。更正前後的圖片如下:

至此,這件事才得以平息。這件事雖 給期刊聲譽帶來不小的沖擊 ,但並沒有讓ACS Nano 這顆新星蒙塵。

總的來說,不管哪個科研領域,有一定學術成就的人,只要是沾上點學術造假的汙點,可能就是功虧一簣,有時候甚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牽連更多的碩博生無法畢業......

參考連結:

https://pubpeer.com/search?q=Mark+J+Smyth

一指禪 戳戳戳!

添加微信

有償征稿

學術經歷、所思所想......

形式不限、題材多樣

備註「投稿」

百萬讀者在等你!

為學者在職者提供硬通貨和知識賦能

經管文庫,實作知識變現

添加微信

講師招募:AI方向

招募需求:AI學術、AI教學、AI寫作、AI數據分析、AI職場

以上圖文包含廣告內容

AI 系列直播課

掃碼添加AI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