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為何網友痛斥曲面屏,手機廠商卻樂此不疲?直屏或許並不完美

2024-02-19資訊

曲面屏與直屏的優缺點分析

曲面屏的優點:

A.側邊返回手勢特別順滑,使操作更加順暢。

擴寫:曲面屏設計使得側邊手勢的使用更加順暢,使用者可以輕松地進行側滑、返回等操作,提升了使用者體驗和操作的流暢性。

B.顯示畫面更具立體通透感,提升視覺體驗。

擴寫:曲面屏的設計使得螢幕顯示區域在兩邊曲折,結合曲面蓋板玻璃的折射,使得顯示畫面更加生動、立體,並增加了畫面的通透感,讓使用者感受到更真實的視覺效果。

C.改善手機握持手感,提高舒適度。

擴寫:曲面屏采用曲面玻璃背板的配合,減小了手機側邊的厚度,使握持手機時的手感更加舒適。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握持手機,降低了意外滑落的風險。

D.曲面玻璃的光反射提升手機正面美觀。

擴寫:手機在息屏狀態下,曲面玻璃的光反射能夠增加手機正面的精致感,使得手機外觀更加美觀,給人一種高檔、精致的感覺。

直屏的優點:

A.沒有誤觸和螢幕邊緣操作的阻礙。

擴寫:直屏設計避免了曲面屏一些使用者常遇到的誤觸問題,同時操作螢幕邊緣時也沒有任何阻礙,使用者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操作。

B.顯示畫面不會出現「偏色」現象,貼膜方便。

擴寫:直屏設計使得螢幕純平,避免了曲面屏在貼鋼化膜方面的難度,同時顯示畫面的顏色準確性更高,使用者可以享受到更真實的色彩表現。

C.相較於曲面屏更耐摔一些。

擴寫:雖然直屏不貼膜也容易摔裂,但總體而言比曲面屏更加耐摔一些。這對於那些經常意外摔落手機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優勢。

D.在戶外使用時,不會有側邊強光反射導致的晃眼問題。

擴寫:直屏的設計使得兩邊純平,不會出現側邊強光反射導致的晃眼問題,使用者可以在戶外使用時獲得更好的觀感和使用體驗。

綜上所述,曲面屏和直屏各自具有獨特的優點和優勢,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和偏好來選擇合適的螢幕形態。

手機廠商對曲面屏與直屏的取舍分析

根據前面的優缺點分析,可以解釋為什麽手機廠商在面對曲面屏與直屏的選擇時會有不同的策略。

1、小米14采用直屏設計,吸引討厭曲面屏缺點的使用者。

小米14選擇直屏設計,吸引那些對於曲面屏缺點有抵觸情緒的使用者,為了滿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小米釘選了更多目標使用者。

2.其他廠商沒有跟進小直屏旗艦策略,因為市場位置已被小米占據。

其他國產手機大廠沒有跟進小直屏旗艦策略的原因在於這個市場已經被小米占據了,他們不想在一個已經被其他品牌占領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3、紅米K系列采用直屏設計,因為已經釘選了目標受眾。

紅米K系列一直走的是大直屏路線,他們保持了一貫的設計,因為已經成功釘選了一大批目標受眾,所以不需要進行變化。

4、iQOO和紅魔等遊戲手機采用直屏設計,因為主打遊戲電競。

iQOO12和iQOONeo9系列等主打遊戲電競的手機選擇直屏設計是因為這些手機定位為遊戲手機,遊戲玩家更加註重操作的精準度和流暢性,直屏設計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5、魅族采用直屏設計,主要是為了穩住魅族粉絲。

魅族選擇直屏設計是為了保持品牌調性,穩住魅族的粉絲群體,不做大的改變。

6、努比亞和一些小眾品牌選擇曲面屏設計,強調差異化。

努比亞作為「差異化大師」,善於透過獨特的設計和功能吸引消費者,他們選擇曲面屏設計是為了與主流廠商有所區別,強調自己的特色和個性。

7.線下機型普遍采用曲面屏設計,因為使用者在店裏可以親自體驗曲面屏的優勢。

線下機型普遍采用曲面屏設計是因為使用者到店後可以親自體驗曲面屏的優勢,感受到側邊觸控的舒適性和握持手感的舒適性,從而增加銷量。

8.旗艦機型采用曲面屏設計,以延續品牌既定風格並保持握持手感優秀。

旗艦機型選擇曲面屏設計是因為曲面屏可以延續過往的既定風格,讓機身厚度保持優秀的握持手感。這樣可以滿足高端使用者對於外觀和品質的要求。

綜上所述,手機廠商在選擇螢幕形態時會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和使用者偏好進行權衡和決策,考慮到使用者體驗、品牌調性、市場占有率等因素。他們會選擇曲面屏或直屏設計來滿足不同使用者群體的需求。

完美解決方案的探索

針對螢幕形態的問題,業內並非沒有解決方案。華為在Mate60Pro上首次引入了等深四微曲螢幕,後續小米14Pro和榮耀Magic6等機型也跟進采用了這種設計。這種等深四微曲屏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顧直屏和曲面屏的優點,解決了曲面屏的誤觸和側邊強光反射等問題,同時又具備了立體通透感和舒適握持的特點。這種設計能夠滿足更多使用者對螢幕形態的需求,提高使用者體驗。

此外,還可以透過軟體最佳化來改善曲面屏的使用體驗,比如增加設定選項,讓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需求來調整側邊觸控的敏感度、觸發區域的大小等,減少誤觸問題。

總體而言,完美解決曲面屏和直屏的問題可以透過技術創新和使用者需求本身的變化來實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使用者對螢幕形態的需求的深入理解,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螢幕設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