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2024 年,折疊屏可以做主力機了?全網最細優缺解析

2024-02-25資訊

2024 剛開年,華為就率先帶來精致小巧的折疊 5G 旗艦 Pocket 2,它擁有玄武水滴鉸鏈、支持雙向北鬥衛星,搭載 Mate 60 同款麒麟 9000S 處理器。新鮮血液的註入,正式開啟折疊機領域的新紀元。

隨後,華為還將釋出全球首款三折手機,以及中興的首款折疊屏手機 nubia Flip 5G,vivo 的 X Fold3 Pro,都會與我們見面。

折疊屏的興起,再次引發我們對折疊技術是否已足以承載日常主力使用的深度思考。

要全面審視這一轉變,我們必須回溯折疊屏技術的發展歷程,探究折疊產品是如何在不斷升級叠代中克服傳統弊端,又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創新性妥協以適應市場需求?

盡管現代意義上的折疊屏智慧型手機歷史尚短,僅五年有余,但追溯折疊式行動通訊裝置的起源,則可回到上世紀末,如 1999 年的摩托羅拉 328C 等先驅機型。

我們常說,聊一個產品,要看它帶來哪些歷史意義。

在當時,摩托羅拉 328C 的意義,在於改變人們對手機板磚的刻板印象。折疊形態,也讓它很好避免手機按鍵誤觸的問題,憑借小巧、精致外觀及實用性,328C ,被人們親切稱為 「掌中寶」。

至此,摩托羅拉開啟功能機時代折疊造型的領先地位,後續也推出不少經典機型,比如我們熟悉的摩托羅拉刀鋒 V3。

進入折疊屏時代,摩托羅拉是第一個推出豎折智慧機的(mote razr 2019),不難看出,它想重現昔日榮光。

和摩托羅拉一樣,三星也在功能機時代早早積累技術經驗,在千禧年,它帶來第一款具有雙屏顯示的手機 —— 三星 SGH-A288,這款手機小巧,輕便,還能不開啟手機直接檢視時鐘和來電。誒,這些功能是不是和現在部份帶有外屏手機的功能如出一轍?

更巧的是,三星不僅推出了第一台帶外屏的折疊功能機。還推出了三星 zflip 初代這樣第一個帶外屏的豎折智慧機,與其說三星是在折疊屏上找創新,不如說它是在發揮經典藝能。

雖然三星早在 2013 年公布 Youm 柔性 OLED 計劃,最早提出折疊手機的概念,但第一個吃螃蟹的卻是柔宇。

2018 年 10 月,柔派 FlexPai 正式打響折疊屏的第一槍。

次年 2 月,三星緊隨其後,釋出 Galaxy Z Fold ,作為初代產品,它的問題很多,比如折痕明顯,螢幕不完整,鉸鏈進灰導致閃屏或無法顯示。

但比起這些缺點,當時網友們更多把目光聚焦在一個 UP 主的開箱視訊,而wow、Amazing、Awesome 等詞,更是成為大家口口相傳的數位熱梗之一。

同年 10 月,華為 Mate X 釋出,價格甚至炒到 10 萬,十分離譜,也難怪有人大談折疊屏無用。其實不止華為,技術不成熟和產能因素,讓當時的折疊屏和奢侈劃等號。

不過,到了這裏,折疊屏的形態其實已基本敲定了。

對折方式上,分豎和橫,豎折手機,追求小體積,易攜帶;橫折手機,追求大螢幕,生產力。

而橫折,又可以分成外折、內折兩種方式,華為 Mate X 正是外折方案,好處折痕較小,少塊外屏,自然厚度更薄,壞處是螢幕保護性變差。

當然,後面的事我們也知道了,內折成為主流方向。

總的來說,折疊屏最初的三年,全球範圍內有實力大規模量產的廠商,也只有三星、華為、摩托羅拉。早期折疊屏高成本、低良率、耐用性差,但這三家底蘊深厚,砸的起錢,也承擔得起風險。至於其余廠商,多數選擇靜觀其變。

不過,到了 2021 年,小米和 OPPO 還是忍不住試水了。

小米釋出了「反面教材」 MIX Fold 初代,遙控器一樣的外屏,讓這款旗艦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它是小米有史以來最差的產品。

OPOO 的 Find N,口碑相當不錯,它的折痕不明顯,重量明顯改善,這到底為什麽呢?這就不得不提水滴鉸鏈了。

對了,OPPO Find N,並不是第一個釋出水滴鉸鏈的,它用了部份華為的專利,這樣的專利交叉使用和授權在手機廠家間也很常見,但總的來說,是 Mate X2 先用上水滴鉸鏈的。

水滴鉸鏈和早期折疊屏的 U 型鉸鏈不同,U 型鉸鏈幾乎把螢幕對折,折痕十分明顯。水滴型鉸鏈就像這張紙,折痕減輕,折疊狀態下手機還可以完全閉合,提升手機耐用性的同時,降低重量和厚度。

水滴鉸鏈的優勢,讓其他廠商看到了曙光,紛紛加入。

2022 年,榮耀、vivo 入局,小米,OPPO 改進產品,三星、華為、摩托羅拉穩紮穩打。

2023 年,各家積極最佳化鉸鏈結構,減輕材質重量,各種技術名詞層出不窮,當然也確實有效果。折疊屏整體,從最初動輒 300g,變成現在普遍 250g 上下,也有將厚度做到 10mm 內的,走出了「大佬特供」的刻板印象。

截至 24 年 2 月 22 日釋出的華為 Pocket 2 ,折疊屏機型目前已有四十余款,橫豎雙折兩開花。

經過這五年的發展,折疊屏外屏和內屏參數基本一致,解決了用屏割裂,而在耐用性、可靠性、生產良率上,大幅提高,並且價格有所下探,同時折痕、厚度、重量進一步控制。

而沒用上更輕材質鈦金屬的直板旗艦 iPhone 14 Pro Max,重量要 240g,如果貼膜帶殼,還會比部份橫折手機更壓手。

經歷了這麽多變革,我們終於可以好好講講折疊屏的優劣了。

先講優點。

1.首先是娛樂內容

螢幕更大,觀感更舒適。看視訊、畫面更大的同時能從容放置彈幕。看小說、螢幕更寬讓你不用頻繁翻頁。如果你是個懷舊遊戲愛好者,搞個 PS2 或者 3DS 模擬器玩玩也不是不行。遇到遊戲卡關,邊看攻略邊推進也比手機方便太多。

2.生產力內容

雖然有人認為折疊屏談生產力不自量力,但生產本身也分輕重的,如果你是金融工作者,外出看股票,比手機一目了然。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身邊沒有電腦,緊急編輯一下 Excel 表格,WPS 碼碼字,也完全沒問題。甚至,你還可以用折疊屏輕度的剪個短視訊。

3.社交內容

折疊屏有些像早期的 iPhone,不管你喜歡與否,只要拿出來,總會吸引別人註。至於豎折手機,更是受到許多小姐姐鐘愛,有些女生會給它買鏈子掛上,貼各種可愛的貼紙,儼然一副時尚單品。

總的來說,相較直板機,豎折手機小巧便攜,橫折手機能帶來接近平板的體驗。

當然,看到這裏,你也別急著買,接下來的缺點,可能就要讓你勸退了。

1.首先是手感

我們常說,貼膜帶殼的 iPhone 14 Pro Max 比折疊屏還重,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折疊屏就不貼膜帶殼了嗎?反正我是摔不起的。其次,不是所有人都用的起 iPhone 14 Pro Max,實際上大部份人的手機重量在 220g 以內,所以折疊屏的重量還是現階段仍需最佳化的主要方向。

除了重,還有厚度,iPhone 14 Pro Max 的厚度為 7.85mm,折疊屏普遍 10mm 出頭,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有一天我外出拍樣張,由於下雨,所以我一手拿傘一手拿手機,厚度、重量的雙重 BUFF,可想而知操作有多難受。

另外,折疊內屏雖然從早期的塑膠變為現在的 UTG 玻璃,但 UTG 玻璃的手感真的很一般,摸起來軟軟的,所以作為音遊玩家和 FPS 玩家,在這上面戳玻璃,落差感極大。

最後,折疊屏由於展開較薄,普遍 6mm 內,手指受力點沒有直板機面積大,支撐點也就很較弱,所以你在床上砸臉的機率大幅提高。被砸過的扣「1」。

2.可靠性

折疊屏一向被認為是「脆弱」的代名詞,消費者用的小心翼翼,指甲沒來得及剪,你就得小心的觸摸內屏柔軟的螢幕。

其次,折疊屏由於鉸鏈、大曲率彎折等特性,在結構強度上也不如直板手機可靠。

還有一點無法避免的是,耐摔性。傳統手機跌落時,我們更希望砸的是背板,而折疊屏跌落時,摔哪面都會讓人難受。有的小可愛就會說了,跌中框不就可以避免了嗎,嗯,如果你正好摔壞轉軸,再拉扯螢幕二次損傷,機器大機率報廢。

最後,隨著長時間使用,不少使用者反饋「鉸鏈松動」、「鉸鏈異響」、「螢幕老化」等問題,雖然我目前還沒遇到,但這類問題顯然不能忽視。

3.價格

你為什麽不住別墅,是因為別墅打掃太麻煩?還是交通不方便?又或是周邊設施不完善?不,主要因為窮。折疊屏同理,目前主流折疊旗艦普遍 8000以上,足以勸退許多人。

小米 MIX FOLD3 8999;

vivo X FoLd2 8999;

華為Mate X3 12999;

OPPO find N3 9999;

也有人會說,moto razr 40 只要 3999 啊,但人家是成本更低的豎折方案,而且被國產 UI 慣壞的使用者,又有多少願意選擇小眾系統呢?

另外,維修價格也是不得考慮的地方。最貴的自然是顯示器。

小米 Mix Fold 3 的螢幕維修價為 3650 元。

上代 MIX Fold 2 的內屏為 4139 元,外屏 660 元。

華為 Mate X3 的內屏 5199 元,外屏 999 元。

vivo X Fold 2 的內屏 5080 元,外屏 1080 元。

維修價貴的都能買台非海南免稅版的 iPhone 14,便宜的也能買台 K60 至尊版還有余。買的起,不一定修的起。

4.軟體生態

這個環節,敲黑板劃重點。

這是我認為折疊屏如果沒有做好,就無法取代直板機銷量榜首的重要原因。

以小米 Mix Fold 3 為例,看漫畫,真的就只是螢幕大,顯示內容還沒有直屏多;鹹魚的收貨資訊仿佛在時刻暗示你早點收貨做個好買家;

像今日頭條、唯品會、同花順、知乎這類套用,界面就是很粗暴的放大拉升,尤其是知乎,一塊 8.03 英寸的屏,卻只能顯示一條資訊,未必太過局促。

除此之外,有些 APP 的開屏廣告會被拉伸的特別奇怪,有些 APP 會有挖孔黑邊,有些 APP 的通知提醒令人窒息,這些真的一點也不優雅。

舉個例吧,這種感覺好比你花很多錢入住五星酒店,服務員形態優雅且熱情洋溢,公共電梯高端奢華還內建生態綠植,床墊柔軟舒適還帶遙控按摩,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直到你開啟水龍頭,松動的螺絲導致水滋你一臉,沒錯,就是這個感覺。

除以上,部份 APP 由於本身只為手機的豎屏設計,所以只能固定方向,切換套用的頻率一高,握持的姿勢就要不停改變。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小米可以將套用比例設定為 4:3,雖然兩邊留白並不好看,但至少套用可以自由旋轉。

但問題是,這兩邊區域完全可以做螢幕對映來實作滑動界面的功能,滑動時也不必擋住中間畫面,一舉兩得,但它就是沒做,所以你的大拇指還是得努力往螢幕中間靠才能滑動頁面,這個功能以 MIUI 的實力實作起來並不困難,對此我只想說一句:雷軍!金凡!

雖然我們舉例的是小米,但不代表其它折疊屏就沒有這類問題。原因很簡單,系統層面的適配,終歸只是治標,不能治本,如果開發者在設計之初就沒有參考折疊屏的使用邏輯,那就一定存在使用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就我目前的體驗情況來看,適配良好的套用和適配較差或未適配的套用比例在 6:4。

總的來說,目前能夠跟隨折疊屏的硬體進展去進行專用適配軟體開發的生態還沒有完全成熟。

很多人買完折疊屏,螢幕雖然變大了,但只是黑屏的部份更大了而已。甚至我們吹毛求疵的講,作為使用者我們更希望折疊屏不是手機那樣簡單的資訊左右分屏,而是內容與評論的拆分、聊天與文章閱讀的拆分、筆記與表格的拆分,而這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能,只有等谷歌親自制訂一套完善的折疊屏APP規範,或者等蘋果親自下場做表率,亦或者華為鴻蒙系統進一步推進開發者的適配進度。這類情況才會有明顯好轉。

5.硬體

這裏,我想參照愛否科技彭總的一句話:

「折疊手機在只有直板手機一半的厚度下,它怎麽可能做到旗艦的堆疊,放下旗艦機的光學模組和電池以及散熱的,如果真的有一天技術下放了,說明這家的直板機可以做的更強。」

現階段,大部份折疊屏電池容量還沒手機高,螢幕卻更大,續航自然差一些。

而在排程上,我在使用折疊屏,開啟多個套用後,手機發熱明顯。那在玩一會遊戲退回桌面時,螢幕重新整理率也會降至 60Hz,歸根結底,還是受限空間及散熱堆疊導致,盡管折疊屏也能用上 8 Gen 2 領先版,但它很難盡情持續的發揮滿血效能。

而在影像、IP68 的硬實力方面,折疊屏也打不過直板機。你得到了偌大的螢幕,就一定會失去些什麽。

OK,林林總總說了這麽多,折疊屏的優缺點,我們盡可能分享給大家了,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糾正補充。

盡管我們批評折疊屏的缺點不留情面,但在創新性上,折疊屏是毋庸置疑的。而創新,不正是吸引使用者下單的最大助力嗎。

根據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第四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277.1 萬台,同比增長 149.6%。華為、OPPO 以及榮耀的多款新品推動該季度折疊屏市場延續快速增長勢頭。

2023 年全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700.7萬台,同比增長 114.5%。自 2019 年首款產品上市以來,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連續 4 年同比增速超過 100%。

出貨量大離不開折疊屏的持續創新,那這些折疊旗艦目前表現的怎麽樣了?

小米 MIX fold 3,把旗艦機的四攝規格及萊卡色彩帶到折疊屏上;

榮耀 magic v2 把厚度做到了 9.9mm,重量 231 克,並且電池高達 5000 毫安時;

三星 Z fold 5 的屏下網路攝影機和極窄邊框,讓內屏觀感極佳;

OPPO Find N3 把外屏比例做的更加友好耐看;

華為 Mate X3 的整體規格靠向旗艦,且率先支持雙向北鬥衛星;

vivo X Fold 2 攜手蔡司影像,加入自研 V2 影像芯片,以及帶來好用的原子筆記,提供全新的折疊屏使用方式。

除以上這些橫折手機,還有均價更低更搶手的豎折手機,光是外屏,就玩出了圓、方、橫、豎等不同花樣,真正的百花齊放。

但是,但是,但是。就和所有手機的前進演化歷程一樣,折疊屏還遠談不上成熟。

畢竟,第一台手機摩托羅拉 Dyda TAC 8000X 到第一台智慧機花了 34 年。初代 iPhone 到全面屏花了 10 年。而折疊屏的歷史才不過 5 年,即便現在整體到了一個可用的地步,但想要替代直板手機,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

處於開發中期的折疊屏,也讓看待它的人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這就是一台更加厚重脆弱且妥協更多的手機與一台半吊子超小屏平板的組合,很難有什麽真正的使用場景。

一派認為,這個合上是影像旗艦,開啟是個小平板的東西,能夠解決手機和平板所有的娛樂和生產力需求。歸根結底,看法還是取決於人。

都 2024 年了,折疊屏能當主力機嗎?

放在幾年前,花小一萬買折疊屏,我會覺得有些花錢找罪受的意思。

而現在,折疊屏這樣的產品,更多的是軟體上的不足,如果你經濟能力不錯,那我相信,它絕對可以給你帶來全新的體驗方式。

完美的產品不存在,但進步的追求無止盡。

我們常說,聊一款產品,要看它帶來哪些意義。

從好奇到探索,從發現到喜悅。這就是現階段使用折疊屏能收獲到的最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

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官網

熱點科技:折疊屏手機的前進演化可追溯至 1995 年,但折疊屏手機真的是未來嗎?

微博:@DTCHAT

部份圖源網路

編輯:輝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