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辦公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的人,多半是這7種人

2024-12-05辦公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在外面總是表現得和善、禮貌,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回到家中面對親人時卻變得暴躁易怒。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後,多半是以下7種人的寫照。

一、壓抑型人格者

這類人在外面的世界裏,為了符合社會的期望、維護自己的形象,會不斷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他們在工作場合或社交活動中,努力展現出積極、樂觀、隨和的一面。然而,當回到親人身邊時,他們覺得親人是最安全的港灣,於是長期壓抑的負面情緒就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傾瀉而出。例如,一個在公司裏總是笑臉迎人的員工,每天都要忍受客戶的挑剔和上司的壓力,他把所有的不滿和煩躁都深埋心底。回到家後,面對親人的一點小失誤,如飯菜不合口味或者家人的一句無心之言,就可能大發雷霆,因為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壓抑自己的情緒了。

二、缺乏情緒管理能力者

他們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外面,由於有社會規範和他人眼光的約束,他們會盡量克制自己,透過一些簡單的方式來暫時壓抑情緒,比如強顏歡笑或者保持沈默。但在親人面前,他們就放松了這種自我約束。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暴躁會對親人造成傷害,只是本能地將情緒發泄出來。比如,一個人在外面遇到堵車,心裏已經很煩躁,但在馬路上他只能默默忍受。一回到家,看到孩子在客廳玩耍有點吵鬧,就可能對著孩子大聲呵斥,因為他缺乏將這種煩躁情緒轉化為平靜狀態的能力。

三、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和周圍的環境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在外面,他們會努力維持自己的完美形象,對他人的要求也會比較寬容,因為他們知道不能輕易得罪人。但在家庭中,他們希望親人也能達到自己的高標準。當親人的表現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時,就容易變得暴躁。例如,一個完美主義的主婦,她要求家裏總是一塵不染。如果她下班回家看到家裏有些雜亂,即使家人可能只是因為忙碌而沒來得及收拾,她也會忍不住發火,因為她覺得家人應該像她一樣註重家庭環境的完美。

四、被過度寵溺的人

這類人從小在家庭中被過度寵愛,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在外面,他們會因為社會環境的制約而有所收斂,但內心深處依然認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最重要的。回到家後,他們希望親人能夠像小時候一樣無條件地遷就自己。一旦親人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發脾氣。比如,一個被父母寵大的年輕人,在外面和朋友相處時還能保持基本的禮貌。但在家裏,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給他做好飯或者沒有按照他的喜好準備食物,他就可能對父母態度惡劣。

五、自卑且自尊心強的人

他們在外面的世界裏,由於自卑,總是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害怕被別人看不起,所以表現得和善、謙遜。而在親人面前,他們希望得到親人無條件的認可和尊重。如果親人的某句話或者某個行為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哪怕是無意的,他們也會用暴躁的方式來回應。例如,一個在工作中覺得自己能力不如別人的人,在外面總是盡量討好他人。回到家後,當聽到家人說他的工作沒有什麽前途之類的話時,他可能會突然變得很暴躁,因為他的自卑心理被觸動,而他又想在家人面前維護自己的尊嚴。

六、角色認知混亂者

他們沒有正確區分自己在不同環境中的角色。在外面,他們知道自己是社會的一員,要遵循社會的交往規則。但回到家後,他們卻沒有轉換到家庭角色中,而是把外面的社交模式帶了回來。他們錯誤地認為家人也應該像外面的人一樣對待自己,一旦家人以家庭特有的親密方式與他們相處,如開玩笑或者嘮叨,他們就會不適應,進而表現出暴躁。比如,一個在公司擔任領導職務的人,習慣了別人對他的尊重和服從。回到家後,當妻子像往常一樣叮囑他一些生活瑣事時,他可能會覺得妻子是在像下屬一樣對他指手畫腳,從而大發雷霆。

七、情感溝通不暢者

他們不善於與親人進行情感溝通。在外面,他們可以用一些社交技巧與他人保持表面上的和諧關系。但在家庭中,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也不懂得如何傾聽親人的心聲。當家庭中出現問題或者矛盾時,他們無法透過有效的溝通來解決,只能用暴躁的情緒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無助。例如,夫妻之間因為一些家庭經濟問題產生分歧,丈夫不懂得如何與妻子心平氣和地商量,而是一提到這個問題就變得暴躁,因為他不知道還有什麽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種家庭內部的矛盾。

對於那些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的人來說,他們需要認識到這種行為模式的不合理性,努力改善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調整角色認知、加強與親人的情感溝通,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而對於那些受到這種暴躁對待的親人來說,也應該引導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所在,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環境。

如何在職場中混得風生水起?如何在職場快速升職?關註下方公眾號,告訴你那些沒人會教你的職場潛規則

前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