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蘊
都江堰除了坐擁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以外
擁有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承載著都江堰人心中的美好與記憶
那現在,和水靈妹一起來看看
有哪些好玩的非遺「瑰寶」吧
圖據:川遊不息▲白果燉雞
PART. 0 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放水節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源於公元978年的都江堰放水節,古名「開水節」,有著嚴格的古法歲修製度,是大成都地區集祭祀民俗、生產民俗、節慶民俗、巫蠱民俗、商貿民俗於一體的文化活動。
PART. 02
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城洞經古樂
2007年被列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集古蜀巫樂、道教音樂、佛教音樂、儒家音樂、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之大成,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神話時代。
青城武術
2009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無論【青城十九俠】【笑傲江湖】【武林外史】等武俠小說,還是金庸、古龍、溫瑞安……名家大師的江湖故事,都無法繞過道教第五洞天青城山。
柳街薅秧歌
2014年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起源於明末清初,流傳於川西平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柳街薅秧歌,內容豐富,曲調唱腔多變,體現出都江堰人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圖據都江堰釋出▲
聚源竹雕
2011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聚源竹雕藝術已在中國同行中獨樹一幟。
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千年的工藝技巧,使聚源竹雕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聚源鎮已被文化部命名為「竹雕文化之鄉」。
望娘灘傳說
2009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這個從都江堰發端的故事,影響遍及長江流域,演繹出N多不同的版本,但都反映出川西平原自古以來的水災和人們的感情寄托、願望,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
圖據:每日都江堰
PART. 03
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 統金銅制作技藝
第六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金銅制作技藝起源於商周時期,鼎盛於春秋戰國,興盛於明清,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手工藝。目前該計畫保護單位是位於我市蒲陽鎮工業園區內的精廬雕塑藝術研究所。
圖據:又見都江堰▲
安龍川派盆景制作技藝
2016年被列入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川派盆景以都江堰市安龍盆景最具代表性。安龍鎮現存的用古法「漢文拐「造型的銀杏古彎已有300余年歷史,是目前川西地區最古老的盆景實物,它證明安龍盆景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有了成熟的盆景制作工藝。
圖據:又見都江堰▲
PART. 04
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記傳統手工糕點
第六批都江堰本級計畫。百年匠心傳承,固守全手工制作流程,保持原始風味。
2017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於9月12-16日在成都舉行,文記傳統糕點作為都江堰地方特色產品應邀亮相,來自100多個國家的部長級貴賓及800多位正式代表品嘗後紛紛贊嘆。
圖據都江堰文體旅▲
白果燉雞
第七批都江堰本級計畫。青城山一帶盛產的白果(銀杏樹果),藥用功能和營養價值很早就被道家掌握並充分利用。
鐘鴨子傳統鹵鴨制作技藝
第七批都江堰本級計畫。「到都江堰,吃鐘鴨子」已經成為的都江堰人耳熟能詳的美食宣傳語了。 鐘鴨子傳統鹵鴨制作技藝,主要特色是川鹵與廣鹵相結合,自制獨家蜜汁香料,經長時間腌制、老鹵浸潤、淋燙等多道傳統工序。
天馬轎房嗩吶音樂
2014年列入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至少在清中期就已形成規模,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影響力遍及彭州、郫都等周邊區縣。
圖據:都江堰文體旅▲
青城馬椅子
2016年列入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由馬雙河創立於清光緒年間,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歷經4代傳承。從選材到最後完工需經過100道工序,純手工打造,這在現代社會尤為難得。
圖據青城山馬椅子▲
春節迎財神民俗
2010年被列為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春節迎財神的民俗活動,不但在都江堰市和川西平原歷史悠久,而且對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都有很大影響,成為中國財神民俗文化和吉祥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攝影:折耳兔
青城道茶制作技藝
2016年被列為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都江堰青城山產茶歷史悠久,上溯漢晉,初見端倪。青城道觀苦丁茶的制作早有記載,而青城道教秘制「洞天貢茶」早在唐代便享盛名。
青城三月三采茶節
2016年被列為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因青城山一代的「明前茶」受到飲茶者的追捧,於是遠近的茶商都在清明前趕到青城山,希望采買到「明前茶」。後來,人們就在每年農歷三月三這天,誠邀各地各界人士齊聚青城山麓同慶三月三采茶節,分享勞動果實。
圖據:都江堰文體旅▲
都江堰傳統臘肉
第七批都江堰本土計畫。中國自古就有制作臘肉的傳統,【論語﹒述而】有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裏的「束脩」就是十條捆在一起的臘肉、肉幹。
青城山老臘肉是以青城山為核心區域,依托青城山獨特的物候環境,采用世代相承的手工藝制作,經原料篩選、手工腌制、自然吹曬、木枝熏制等傳統環節。
青城傳統乳酒釀制技藝
第七批都江堰本土計畫。盛產於青城山一帶的野生獼猴桃(俗稱「毛梨兒」),因其滋味酸甜濃郁,色澤似玉,又富含營養,而成為青城山修道人士的上佳食材,繼而發展演變出以其果肉為制作原料的「乳酒」飲品。
青城乳酒,鮮美醇和、色如碧玉、狀如乳汁,果香濃郁、五味(果、酸、甜、酒、香)俱佳,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美味的口感,自80年代始,被奉為「青城四絕」之首,聲名遠播。
圖據又見都江堰▲
馬祖寺廟會
2018年被列為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馬祖寺廟會起源於古青城縣城(都江堰市前生)西馬祖社群。公元814年,為紀念馬祖高僧弟子懷海實施「百丈清規」,在正月初九將道家「仙草」(川芎),首次移入寺院作為農禪並重「禪養」舉行祭拜儀式。此後,逐將每年這一天作為祭拜日而形成廟會傳承至今,俗稱「潮上九」。
圖據:都江堰文體旅▲
青城茶染
2020年被列入都江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冠以青城二字,聽來似有一股清幽之氣,讓我們循著茶香,去青城山下探索這項傳統技藝。
青城傳統茶染從清朝開始歷經3代人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使茶染這種當代鮮有人知的傳統技藝,傳承了下來。
此外,灌縣木雕、結盤長、青城百草染技藝、傳統拂塵制作技藝等,也被納入了都江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工藝打下堅實基礎。
與其說
是歷史悠久、 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的都江堰
為非遺技術工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如說
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結果
- END -
【聽說 都在看】
贊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