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旅行

雲南小透明,治好了我的古鎮PTSD

2024-01-25旅行


本文轉載自九行Travel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

作者:西武

沒有吃過 古鎮的苦 的遊客人生可能是不完整的。

仿古建築裏,花花綠綠的商店賣著整齊劃一的 義烏小商品 ,口味平平的全國各地的小吃擠在一條街上,遊客們抱著 期待 的心態到此一遊,最後卻只能在 失望中嘆息 ,「來都來了」。 千篇一律和過度商業化 ,以麗江為首的古城、古鎮們失去了安靜,也失去了樂趣。

還好,還有隔壁 沙溪古鎮 的存在,能夠治愈每一位患上了 古鎮PTSD 的旅人們。

△日出時,農民行走在田地旁的小路。攝/西武

這個坐落於大理的古鎮,有著如今茶馬古道上 唯一留存的村落 。它沒有騙人來打卡的網紅店,也沒有擠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在古鎮中顯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份 清冷與遺世獨立 ,讓前來的人們得以見到久違的 炊煙裊裊下、小橋流水人家 的畫景。

由於它的 古樸、清雅 ,在旅人的口口相傳中,這個寶藏古鎮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發現,來這裏尋一方 安靜天地

寶藏古鎮

隱匿在裊裊炊煙中

沙溪能遺世獨立,成為古鎮中的一股清流,與它的 地理位置 脫不了幹系。

它坐落在大理市西北部劍川縣的一角,距離縣城中心有32公裏,離最為中心的大理古城更是有100多公裏。從前,崎嶇的山路,加上幾個小時的路程,勸退了不少遊客,甚至,許多人並不知道沙溪古鎮的存在。

△黑潓江靜謐的清晨。攝/西武

這天然地使得沙溪不會受太多人過來叨擾,安靜地坐落於一隅,像被外界遺忘的一處 世外桃源

行走在沙溪,能感知到時間慢下來的步調。沙溪鎮共有 14 個村子,其中,寺登村與鄰近的北龍村、華龍村最多人到訪,成為了沙溪最中心的地域。

詩人陶淵明筆下的 「雞犬相聞,阡陌交通」 在這裏成為了現實。瀾滄江支流黑潓江流過,滋潤了村子的農田與林地。3個村子都只有三四百戶人家,仍以 農業 為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晨霧中,農民背著鋤頭走過田間小徑;日落時,農田的泥土也在余暉裏閃著金黃。

△日落後的黑潓江。攝/西武

3個村子中,又以 寺登村 最為出名,也最受歷史的眷顧。這個鰲峰山下、僅有2.5平方千米的村子,只比大理古城的一半大一點,卻擁有不少的古文物、建築。古代馬幫走過的 寺登街 東西南北寨門 百年槐樹與戲台 ,以及隔街相望的 興教寺 ,每一處都值得細看。

難能可貴的是,在如今古鎮排隊接受過度商業化的今天,沙溪卻在商業開發中尋得了 適中之道 。別處古鎮上隨處可見的網紅店鋪,或者專宰遊客的復制貼上式的小吃、特產店,在沙溪比較少見到。這裏更多的是 手作 ,以及 當地人開的餐飲店鋪

△沙溪網紅渡鴉咖啡。攝/西武

而在精品咖啡熱潮席卷的這幾年,一些精致、各有特點的咖啡館也在沙溪落地生根了。距離戲台不遠處的 渡鴉咖啡 ,就已經開到了第8個年頭。

借著年輕人在網路上種草的風潮,沙溪也出現了一些小有名氣的商店。曾經開在寺登村,如今搬去了華龍村半山腰的 宇宙麵包 ,就是沙溪店鋪中一位「有脾氣」的網紅頂流。

△佛系的宇宙麵包。攝/西武

老板娘真是把佛系二字拿捏得死死的:開店時間偶爾看心情,每日限量供應,賣完就關門。但因為新鮮的口感以及店內可愛且獨特的風格,即便有網友吐槽它過於佛系,仍架不住人們大老遠地趕來一探究竟。

這兩年,一些年輕人跑來沙溪生活、開店,做著手作或者精品咖啡。低廉的租金讓他們開店的夢想沒有那麽遙不可及。遊客們也借此有了更多可以探索的寶藏店鋪。

一切都保持得剛剛好。在全國各處的古鎮日漸變得喧鬧,或是被網紅化沖擊、被消費景觀改造得沒有個性時,沙溪古鎮像是一個沒有跟上時代的老人,固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

歷史上的沙溪

馬幫、互市與古道

沙溪古鎮的魅力還在於, 每一處都浸潤了時間的痕跡,歷史在這裏交錯。

△沙溪日落。攝/西武

如今的寺登村,還保留著冰河世紀的 冰臼 。隨著冰川漂移,這些石頭在如今的四方街、東寨門裏駐足停留了千萬年的時間,是此處的第一批「來客」。【在沙溪閱讀時間】一書中,沙溪復興工程專家黃印武形容冰臼是「冰川書寫的史書,凝固著千萬年的時間,只為了一次不期的邂逅」。

冰臼之後,第一批沙溪先民也來了。一群從北方遷徙而來的 氐羌人 看中了這片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土地,定居後成為了這裏的主人。沙溪的人類歷史便從此開啟。

氐羌族在這裏生活後,一群 異國商人 從眾多沼澤中找到了這一處可以通行的平地,急忙地掏出手中的貨物,販賣給他們。這便是沙溪最早的 互市

△傍晚的沙溪,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攝/西武

在1980年的一次 鰲峰山考古 中,考古隊發掘到了當年互市上的遺物,有甕、罐、紡輪等生活用品,也有瑪瑙、綠松石等裝飾物,甚至還有矛、劍等兵器。這些都足以證明互市上貨物豐富,交易眾多。

唐代, 茶馬互市 出現,沙溪的商業聲勢也更大了。在藏地邊境,人們以茶葉、馬匹交易為雛形,因此取名為「茶馬互市」。由於生活在寒冷、幹旱又缺氧的高原上,再加上缺乏蔬菜水果,藏族人民極度依賴有解膩、助消化等功能的茶葉,便用馬匹來換取漢人的茶葉。他們 「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借著茶馬互市的交易,人們又開始販賣布帛、藥材等商品。到了宋代,其繁榮程度甚至需要國家幹預來保持其秩序。大名鼎鼎的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也因此應運而生。

△坐擁著開闊景色的沙溪。攝/西武

作為茶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古鎮,沙溪的故事與這四個字緊密相關。

「劍川湖之流,合駝強江出峽貫於川中,所謂沙溪也。其塢東西闊五六裏,南北不下五十裏,所出米谷甚盛,劍川州皆來取足焉。」

明朝後期,徐霞客來到這裏,在【徐霞客遊記】中記錄下了沙溪的自然風貌與人文地理。他特地提到了這裏糧食豐盛。事實上,沙溪不僅是劍川重要的稻谷產地,還是當時滇西著名的 三大產米鄉之一 ,為周圍提供了大量的食鹽等物產資源。

沙溪周遭井鹽眾多,有 拉雞井、諾鄧井 等產鹽井。人們都將其運來沙溪交易。以西南方的 彌沙井 為例,由於壩子地勢狹窄,村民們不得不將食鹽運到平坦開闊的沙溪來交易。一時間,周遭的山谷裏,運送食鹽的馬幫鈴聲不絕於耳,回蕩在處處。

△隨處走進一間院子,都透露著古樸氣息。攝/西武

沙溪因此成為了茶馬古道上極為重要的 驛站 之一。馬幫們在此停留、進行交易與補給。這也催生了興教寺前的集市,以及日後繁榮的 寺登街

據沙溪的文學史家楊延福考證,穿越南北的馬幫與運送食鹽的馬幫在此交會,集市應運而生。到了明代初期,剛建好的興教寺吸引了眾多佛教信徒參拜,集市也便搬到了寺廟前的空地,人們得以拜佛、趕集兩不誤。

興旺的興教寺集市,又讓人們看到了商機,興建起了寺登街,即沙溪如今的四方街。

△黑潓江旁,垂釣的人也成為了一幅風景。攝/西武

行走在這裏,讓人不禁想象歷史上,馬幫的腳步行過沙溪,穿過集市上的熱鬧,在四方街處處看見人間煙火氣圍繞。

一個古鎮的修復與開發樣本

如此寶藏的沙溪,卻差點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2001年,沙溪寺登街區域入選 2002-2003年度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的100個世界瀕危遺址名錄 。同時在這份名單上出現的,是那年在911事件中灰飛煙滅的紐約世貿大廈。這足以證明沙溪的寶貴與稀有程度。

△沙溪北龍村的先鋒書局。攝/西武

名錄上是這樣描述它的: 「中國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台、客棧、寺廟和寨門,使這個連線西藏和南亞的集市相當完備。」

這則千禧年初的新聞,像一顆炸彈投入水中,迅速吸引住了無數人與政府的註意。具有厚重歷史及豐富人文底蘊的沙溪,從塵封中脫身,開始得到全世界的關註。

不僅中瑞政府攜手合作,國外多家基金會也慷慨相助,只為更好地保留這一古鎮的樣貌,不至於使它完全消逝於歷史的長河中。

沙溪古鎮的復興是一項大工程。隨著現代集市的外遷,寺登街逐漸冷落,時間在這些建築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不少地方都顯得破敗,甚至倒塌。在修復它們的基礎上,專家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沙溪註入活力,實作永續發展。

△網紅先鋒書局。攝/西武

魁閣帶戲台 成為了沙溪復興工程中的 重中之重 。它是寺登街核心區域的 核心建築 ,在專家代表黃印武眼裏,這裏是所有遊客必經之地。它不僅見證了沙溪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也連系了寺登街,乃至沙溪的各處名勝古跡。

「一方面必須確保歷史建築的安全,另一方面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的前提下,根據當代的需求賦予合理的使用功能。」在黃印武等人的規劃下,保留了戲台和南北兩翼、面向四方街的一層店鋪,又打通了戲台後面魁閣的二層與南北兩翼的二層,改造成了一個展示沙溪歷史文化的陳列室。

同時,為了滿足大型演出的需要,工程隊還在魁閣二層打造了一個通道,擴大了表演後台的面積。

△許多人慕名來到先鋒書局一探究竟。攝/西武

如今,重大節日,像是 二月八太子會 火把節 等,沙溪的人們都會在戲台上表演,台上歌舞升平、台下車水馬龍,人擠得水泄不通。

類似改造戲台的思路,貫穿了整個沙溪復興工程。在馬幫漸漸結束歷史舞台後,曾經熱鬧的 馬店 也變得清冷。這些供馬幫們休息的住處,如今在修復後,成為了 特色客棧 ,吸引了不少人前來住宿,體驗當時馬幫們的生活。

二層的客房裏保留了當時馬幫頭領們睡過的床。這是一種木頭櫃子,當年的頭領們睡覺時會把貴重物品放進去,而別人從外部無法開啟它。

△先鋒書局附近的詩歌塔也是小紅書熱門打卡地。攝/西武

同時修復的還有東西南北四處寨門、興教寺等。可以說,沙溪如今古樸、幹凈的模樣,正是建立在這次自2003年起的修復的基礎上。

本土文化也仍在這裏繼續紮根著。歷史上,山脈的阻隔,使得沙溪交通不便,但也因此保留了其獨特的 白族文化 。今天,白族在沙溪人口中占了87%以上,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語言、音樂、舞蹈和服飾系統。每到節日,沙溪人都會有自己的慶祝方式,僅此一家。

△到處遊走的沙溪「卓別林」。攝/西武

復興後的沙溪,在疫情來臨前的2019年,共接待了 488.85萬 遊客,全年旅遊社會總收入更是達到了 71.22億 元,帶動了旅遊業成為了劍川縣的支柱產業。當初,工程隊立下的永續發展目標,在沙溪得到了實作。

2021 年底, 鶴劍蘭高速公路沙溪支線 通車,人們前來沙溪不再需要長途跋涉。但仍與現代快節奏生活保持距離的它,仍居於大山一隅,繼續承載著人們對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從忙碌的城市日常中抽身,來這裏品一杯茶,看雲卷雲舒,偷得浮生半日閑,所有世事紛擾都被拋卻腦後了。

本文經「九行Travel」授權釋出

九行Travel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台

猛戳二維碼,老藝術家帶你喳火箭 雲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