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廣播電視台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百視通網路電視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紀錄片中心戴誠嫻工作室承制,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監制,國內首部完整記錄長江口二號古船發現、打撈、保護與考古過程的紀錄片【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將於2月27日、3月5日晚22點檔在東方衛視「新紀實」時段和百視通新媒體上線。
2022年3月2日,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整體打撈階段工作正式啟動。2022年11月21日淩晨0時40分,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長江口二號考古工作是弘揚文化傳統、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意義深遠。
紀錄片【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攝制耗時一年半,攝制組與考古隊員同作業、同生活,克服了登船隔離、海上拍攝、網路通訊等種種困難,累計在船拍攝日超過 60 天。該片分上下兩集,全程記錄長江口二號古船水下考古調查以及整體打撈階段的成功出水、平安運輸、順利入塢,並聚焦三大看點,一是運用世界首創技術,二是古船進入「新家」,三是解碼古船「前世今生」,充分體現了考古工作以物論史、以史增信的歷史意義,充分體現了考古工作傳承弘揚中華文明、講好中國故事的現實作用。
科技助力文物考古
古船揭開神秘面紗
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成功,是科技賦能考古與文物保護的優秀案例。紀錄片【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重點展現了「長江口二號」打撈所采用的前所未有的創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打撈技術」。該技術目前是全球最為領先的高科技水下考古方案,充分展現了中國水下考古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凸顯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高端制造實力,真正實作了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為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貢獻範例,為世界水下考古貢獻了中國技術、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入駐楊浦煥發活力
打造城市文化地標
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運輸到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後,上海市文物局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運用多學科、多方法推進古船考古發掘工作,探索形成文物整體保護的中國新方案。
紀錄片【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將故事線延伸到了古船遷移進入船塢後的保護與考古過程,將上海老船廠工業遺產的故事,和長江口二號古船安家的新故事結合起來,老船塢將「華麗變身」為「生活秀帶」上一顆最亮眼的「明珠」,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文物考古的魅力神韻,領悟到中華文明的深厚滋養,感受到人民城市的溫暖表情。此外,紀錄片著力關註考古成果轉化和內涵價值傳播,講好古船的前世今生,講好古船整體打撈保護的創新突破和時代意義,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發展歷程,傳承弘揚海洋文化,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海洋意識。
多部門走訪調研
多形式打造精品
「探尋式記錄」是紀錄片【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的鮮明特色之一。導演團隊在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專業指導和資源支持下,拜訪了「長江口二號」考古計畫的眾多合作機構,包括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景德鎮禦窯博物院等,走訪請教了近30位各領域各專業的學者,梳理學術資料形成專項調研報告110多篇,指令碼撰寫、修改30多版。
為了更好地向公眾普及有關長江口二號古船的科學知識,紀錄片中心還在創制過程中攜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上海打撈局等七家單位共同主辦了「江海擷珍——長江口二號科學考古進行時」展覽、「水下考古·紀錄拍攝」研學半日營等活動,這是導演團隊的一次創新嘗試,旨在讓紀錄片參與到城市大美育的建設之中。
「上海元素」也被註入該紀錄片的創制中。該片邀請了上海籍配音演員林棟甫為紀錄片擔任故事朗讀程式,用一名老上海市民的口吻緩緩講述「長江口二號」的故事。
「長江口二號」水下考古大發現,為我們延伸了歷史軸線,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重要實證,為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軟實力、表達歷史文化價值觀和構建文化系統中的話語權提供重要支撐,為「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的戰略充實重要內涵,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增加文化自信。
2月27日、3月5日晚22點檔,歡迎在東方衛視「新紀實」時段關註紀錄片【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 ,該片獲得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 百視通IPTV /互聯網電視/有線電視大屏獨家同步播出。
編輯:劉義
推/薦/閱/讀
◆
◆
◆
◆
◆
◆
◆ 」 公布
◆
特別聲明
由於條件所限,可能出現未姓名標示的原創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系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系姓名標示授權、稿酬等事項。
推文內容資訊供參考,以現場實際情況為準。
信箱:[email protected],微訊號:shwh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