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旅行

定了!今年都江堰放水大典地址在這裏!

2024-03-26旅行

水潤天府·萬千氣象

都江堰放水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川西平原淵源流長的歲時節令習俗、生產商貿習俗和民間習俗,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技價值和民俗價值,距今已有兩千余年歷史傳承。

2024年是都江堰建堰2280周年 ,為感念秦堰之功,禮敬治水先賢,弘揚李冰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2024都江堰放水節」系列活動將於4月4日盛大啟幕, 透過「放水大典」「天府非遺展」「千年治水秀」等篇章展現都江堰水潤沃野千裏、繪就成都平原美麗畫卷和灌區群眾安居樂業、各行業蓬勃發展的萬千氣象。

2024都江堰放水節放水大典活動地址在

都江堰水利工程飛沙堰(溢洪道)

目前飛沙堰(溢洪道)的 榪槎擋水圍堰工作

正在全面鋪開

此處為歷代舉辦放水節原址

屆時,放水大典將完整再現

古法圍堰、截流、祭祀、放水等實景

講述李冰率眾建堰,千年造福川蜀百姓的歷史傳奇

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續運轉了2200多年,至今仍然灌溉著成都平原、養育著天府之國。 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大型生態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魚嘴、飛沙堰、寶瓶口 等部份組成, 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魚嘴,修建在岷江的彎道處,順勢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

▲飛沙堰,因排沙作用顯著而得名,是內江外側的一道低矮堰壩

▲寶瓶口,如同約束江水的節制閘,約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寶瓶口


寶瓶口 這裏本來是玉壘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時,花了 8年時間 將石壁鑿開,形成了如今千年不變的寬度,因為它的形狀像瓶口,故命名為寶瓶口,被分開的玉壘山形狀如石堆,後人稱之為離堆。

修建寶瓶口的 目的是分流和灌溉 ,約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時期,大量的水被寶瓶口阻攔,水面就會上升,當水面超過旁邊的飛沙堰時,就會被飛沙堰後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 達到二次排洪

伏龍觀


被鑿開的小部份山體與玉壘山分離,人們就稱其為「離堆」, 伏龍觀就雄踞於號稱「中流砥柱」的離堆之上。

伏龍觀三面臨水,殿宇巍峨 是一座結構精巧的古典建築群

相傳為二郎神降服孽龍之處,孽龍就被鎖在離堆下面的深潭裏,這便是伏龍觀的來歷,也是 灌陽十景之一「寒潭臥伏龍」的所在地

▲圖源:徐宗富

伏龍觀原為「範賢館」,始建於西晉末年,是李雄在奪得蜀郡後,為報答幫助他奪取政權的蜀中賢士範長生而修建的。

北宋初年,為紀念李冰,人們大興土木、擴建殿宇。因襲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傳說,改名「伏龍觀」。

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公尺,重4.5噸。石像造於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

飛沙堰


▲泄洪中的飛沙堰

從魚嘴進入內江的水流已經不再那麽洶湧,但依舊攜帶大量沙石,這時就需要飛沙堰的作用了。 飛沙堰 是內江外側的一道低矮堰壩,加上離堆的頂托作用,從魚嘴進入內江的水流在飛沙堰附近形成漩渦。

圖據:川遊不息

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渦甩出飛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飛沙堰對面的回水區鳳棲窩沈澱,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這樣就有效的 防止了泥沙淤積導致的河流潰堤。

在飛沙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公尺的 溢洪道 。在水量較大時,溢洪道自動泄洪,使 多余的內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內江不受洪災。


「砍榪槎—放水」

一聲悠長的號子聲中

兩千多歲的都江堰波濤翻滾

一江春水清流千裏

奔向廣袤的成都平原

流淌著造福於民的旋律

- END -

【聽說 都在看】

贊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