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我們一年會去很多次,幾乎踏遍了每一個角落。
但有這樣一個古鎮,卻一直是瞧妹的私藏,在瞧妹心裏,這裏不輸大理、沙溪,更不輸麗江。
@桃子travel
初入建水古鎮是在9年前,忘不了的是暖橙色的光撒在朝陽樓的城墻上,古城裏的老人悠閑的搖著蒲扇,圍坐在一起搓麻將。
余暉打在老人身上,古鎮的日色比沙溪更慢。
沒有喧囂的人群,有的只是在井邊打水的人們,有著紫陶堆砌的小院兒,夜晚吃燒烤,一塊兒烤豆腐按玉米粒計錢。
這是活著的「古城」?如此的……真實?
@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
從江南水鄉而來的我,去過太多的古城,對於「古城」二字的快樂早已磨滅的只剩下「鑒假」。
平地而起的「古城」要麽蒼白沒有歷史,不過一群仿古建築,就差把「假的」印在腦門上;要麽空有古老的歷史,卻早以被商業和網紅掏空了內核。
瞧妹以為建水古城也是如此一般,所以被初入時老人們的怡然自得,以及古城毫無修飾和迎合的這種真實來了一記不小的沖擊。
@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
來到建水以後,隨著時間的積累,建水古城和縣城模糊的界限,沒有刻意「仿古」的古城面貌拉著我更深刻的感受這裏的「古」和這裏的「老」。
建水古城是「老」的,它就像個松弛感爆棚的老人,自顧自的活著;
城樓下打牌的阿爺們,嬢嬢們洗菜打水來的古井,路邊奶奶的躺椅,迷宮般的古跡巷道,鋪面而來的飛檐鬥拱,在建水都有他們的棲身之地;
@桃子travel
那個時候,你才會真真的領悟了作家於堅對建水的稱呼—— 「一座真正活著的古城」。
@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
建水古城容得下多樣的生命體 ,它沒有刻意的討好,它是有靈魂的。
@胡阿毛
建水
「一座真正活著的古城」
/ 「老」有底氣的建水城的門面朝陽樓,
比天安門還要早建28年 /
建水城的4面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除了東門,其他三個城門都是被拆除後,前些年重新修建的,當然我們耐心等待個二三百年,這3扇門也能被等待成真正的古建。
然而懸掛著「飛霞流雲「、」雄鎮東南「巨字匾額的朝陽樓,距今卻實實在在的有了600年的歷史,從明朝洪武年間守著這方邊陲之地。
@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
@柳笛悠楊
活了600年的朝陽樓,著實像一位鎮守邊關的老將,600年來歷經數次強烈地震及改朝換代的戰火考驗,始終巍然屹立,雄鎮東南。
@柳笛悠楊
這位老將也有許多曾用名,原名叫迎輝門,又被稱為東門樓,因建築風格和北京天安門如出一轍,現在被人樂稱為「小天安門」,事實上,朝陽樓可比天安門還要早建28年,據坊間傳聞,朝陽樓比天安門多一層,因為天安門是徒弟蓋的,而朝陽樓是師傅蓋的。
@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
嗯,鑒定過了,師傅蓋的朝陽樓果然很有底氣的在時光裏堅毅的「老」著。
建水城這座邊陲小鎮卻存有50多座古建築,透過這迷宮般的巷道,古石橋香樟樹可能都有上百年的歷史。
這座三步便是一座古建築的古城,鮮活的生命感從朝陽樓開始。
@小智
/在建水認真生活
活成了「居民生活活化石」
/
「有個老倌倌兒,領著嫩娃娃兒,來到東門坡兒,吃點豆腐幹兒。」在朝陽樓下還有著當地人唱著小調逗小孩兒。
@七月木木
白日裏下棋打牌遛鳥的大爺大媽們,到了晚上,東門花園裏音樂聲一響,還真是「聽見三弦響,心慌腳桿癢」,大爺大媽變身唱跳高手跳起雲南特有的煙盒舞,和橫掃全國的廣場舞分庭對抗。
雲南煙盒舞@one.two
東門旁邊有條桂林街,這條街巷是為了紀念建水為官清廉的文人楊桂林而命名,土主廟和玉皇閣都在這條街上。
桂林街的巷口,還賣著水煙筒,若不是來了建水,還真不知道水煙筒也有這麽多品類和材質,鐵皮子、竹子的、大的小的品類繁多。
據當地人說,竹煙筒是水煙筒最為正宗,外表似乎是一整節竹子做的,內裏自有乾坤,原來都是一根根的細竹條箍制而成,這樣做的水煙筒經久耐用。
再往巷子裏走,是數十年延續的固定集市,每到周日是賣各種竹子、木棒、梯子、草藥的地方。
@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
從門到巷口,這些還有著原住民民俗生活的痕跡,這裏的人們過著與先輩大同小異的日子,建水古城的是老的, 這樣的「老」,是活著的鄉愁。
挑水漿衣的,做豆腐燒米線的,補衣服做木工的,南來北往;
@布列緊
洗菜打水的嬢嬢,雜貨鋪門口納鞋底的阿婆,坐在東門談戀愛的小情侶,圍繞著朝陽樓下的花園,整個建水城在現代化的行程中,依然是原住民的故鄉。
@Earthandme
曾有人記錄:
「在這個城裏,有個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們還能夠像四百年前的祖先們那樣安居樂業。」
@布列緊
【建水記】開篇,作者於堅也層寫道
「建水成了當今中國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
這群在建水城認真生活的人們,活成了古典生活的活化石。
也難怪比利時漢學家麥·約翰來到建水,學習中國文化數十載的麥·約翰感嘆道:
「我一輩子要找的那個中國,就在這裏。」
@七月木木
朝陽樓攻略
最佳觀賞時間:
日暮分時,登樓遠眺,迎暉門迎的這條1千米的青石板路串聯了古城的前世今生,青石鋪成的小路兩旁是當地人的營生,古城裏星落棋布的古建也可盡收眼底
夜幕降臨,亮燈的朝陽樓更是增添了一份熱鬧的生氣。
建水城的生命之源
堪比「心臟」的百年古井
建水城,是座 建在水井之上的城。
@九四和九五
滿城星羅棋布的古建若是這建水城的骨,遍布在城裏的128口古井之水就像血液一樣流淌在建水城的角角落落。
@Lia
整個建水城的飲用水,點鹵豆腐,米線煲湯,泡茶用水,炸米線,做紫陶等水水源,皆來自於這些百年古井,建水人的生活從井邊開始。
@cmizru醬
@說真話阿
這些古井像建水城的心臟一般,跳躍了上百年,依然鮮活。
@Arrogant、
/ 這井裏的水朱元璋嘗了都說甜
大板井/
每天清晨或黃昏,建水古城會響起一陣吆喝聲:「西——門水——西——門——水」
這叫賣的西門水就是大板井裏的溥博泉。
大板井,又稱溥博泉,是雲南最富盛名的一口古井,它可是有文字記錄以來最古老的水井,在朱元璋時代就已經有了這口井。
並且從
元朝到現在
,無論人們如何汲水,
都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Arrogant、
大板井是真的大,圓形井口的直徑就有3公尺之長。
說實話,第一次來到這裏著實的被大板井的氣勢嚇到了,只是一口古井,那渾然天成的氣魄也震的我不敢靠前。
@white-調
大板井的旁邊有一家豆腐坊,建水人用大板井的水點鹵,好水出好豆腐,做出的豆腐有種獨特的清香,特有的做豆腐工藝,也讓這個豆腐坊代代相傳。
@Arrogant、
大板井的水滋味有著獨有的清甜,是可以直接喝進嘴裏的小甜水。
還有著 「水味之美,貫甲全滇」 的稱謂,是建水甜水井之冠。
若明朝時期朱元璋來到此處,喝上一口也得說這井水甘甜。
@思嘉的陶茶生活
你若前往這大板井一探究竟,你還會看到這井裏養了 錦鯉 ,殊不知這些錦鯉可是身處鬧市的大板井水鑒毒的標誌,防止投毒最為管用。
@white-調
/磨穿了的歲月
絞車井/
在翰林街南側的小巷裏,有一口井叫絞車井。
尋到這口井時,青石井圈內打水的繩索印痕有些觸目驚心。
我執手觸摸著這印痕,腦海裏早已上演了一出磨穿了百年歲月的大戲……
絞車井之所以叫絞車井,是在它開鑿年間,水位低,當地居民需要借助 絞車 才能打水。
來此汲水的人太多,桶繩和井壁長期摩擦,致使一道道勒痕鑲嵌在經圈內。
開鑿於清道光年間的絞車井,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裏,磨穿了150年的歲月。
@嘯攬柿
這一道道印痕,也是曾經市井熱鬧的印證。
現在的絞車井水位已經上漲,不再使用絞車取水,但水源依然豐富充裕。
是建水城翰林街片區的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水源。
@車
/中國井王
十二眼井/
十二眼井,顧名思義,是以扇形均勻分布的十二口古井。
從建水永寧街口看過去,就像是一堆隨意擺放的石頭。
但近身發現,這十二口井時呈扇形排列的,所以又稱為扇井。
十二眼井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九年,是實打實的有至少300年歷史的古井。
呈扇形分布可不是為了好看,這裏面可是飽含了博大精深的老祖宗智慧。
扇形代表風水加之井水象征是中國風水陰陽和合
其次扇子還是儒道智慧的象征。
而,十二,本就在中國古代有著諸多意象;
從古代星象劃分的十二星宿,一紀劃分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
十二眼井裏有著中國系統歷法紀年的智慧,如此興致堪稱 「井王」 。
@紫墨手攝
古井就像建水城這片土地上無字的書,更像神奇的連環畫,一口古井一幅畫,一眼眼古井相連,串聯著古街古巷、古寺古廟、古塔古橋,正是記錄著這方土地變遷更叠又趣味橫生的連環畫。
井水打濕了青石板,更開啟了建水人熱鬧鮮活的生活。
建水尋井攻略
建水城裏的井種類之多單從眼數上就可以從一眼井數到十二眼井,形制上有圓有方,有菱形,還有扇形,還有六角八角的,形狀又多又奇,為大家呈上尋井地圖,來到建水也不妨感受下尋井的快樂。
建水的這些去處
震蕩古今
/國內僅存的法式米軌小火車 /
建水小火車從臨安站駛出,月台到火車都是民國元素和法式建築風格,小火車的「顏值」也吸引來了諸多遊人。
這趟列車沒有離別的傷感,從舊時光裏開往希望,走過四季,沿著古城行至古村落。
更是百年來雲南山谷通往繁華世界的一道密道。
@double園遊記
臨安站的小火車並不只是個空有其表的「民國花瓶」
現在的它觀光為主,殊不知它早已歷經百年,腥風血雨的過去記載著 雲南鐵路對抗外來侵入者的故事 。
@不可愛
100年前,雲南的鐵路使用比米軌更窄的寸軌,阻止了殖民者對礦產資源的掠奪;
雲南抵抗了近70年的時間重新換回米軌,現在只剩下臨安站到團山站之間執行的復古觀光小火車,也成為了中國僅存的米軌法式小火車。
@鑫鑫er
百年時光倏忽而過,比汽車還慢的小火車是那講也講不完的建水慢時光。
@B-NUT大花生
/西南邊陲和中原最深的聯結
建水文廟&學政考棚/
走在建水城裏,隨處可見的「書香門第」不禁讓瞧妹疑惑,這座邊陲小城還有如此傳承的儒學之風。
@紫墨手攝
讓瞧妹好奇的是,在中原持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這股科舉之風是怎麽吹到這座西南邊陲小城的。
古時候,路不通也沒有交通工具,紮實的文化根基似乎是建水這方西南邊陲之地和中原唯一的聯結。
在瞧妹親臨建水的文廟,踏入學政考棚以後,更加感受到這份文人之氣經時代流傳下的底氣,文化在這裏是有底氣的。
@大白的旅行
建水的文廟著實讓我開了眼,說起文廟孔廟,腦海裏首當其沖的定是曲阜孔廟,萬萬沒想到建水城裏竟有著 中國第二大文廟。
@邊騎邊畫沈小毛
建水文廟的形制也是極其講究的,「學海」「孔像」一個都不少,孔子刻像的腦門兒被摸得鋥光瓦亮,凸出來的腦門都凹進去了,這可不是一日之功。
後來才知道,之前建水中學的學生就在文廟各個殿裏上課,著實有些羨慕建水的孩子,讀書環境連通古今,還有孔像的腦門可摸,著實寄托了功成名就的學習期待。
@雨辰的旅途
文廟是用於傳授知識的,而學政考棚是考察學習成果的地方,也就是考場。
建水的學政考棚一整個就是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場,是雲南唯一幸存的考棚類建築,原來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場景,在這裏也得到了身臨其境的還原。
@lia
而建水早在元代就始建廟學,後續推崇孔儒之道,清代廣建書院,當時雲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建水就占了半數,堪稱雲南之冠,故稱 「臨半榜」。
這是建水文人成績在歷史裏的記載,若非前往了建水文廟和學政考棚,也參不透建水城延續至今的 尊師重教 之風。
/那天傍晚我在橋上按下了99次快門
雙龍橋/
建水城外的田野裏有一座十七孔橋,是中國最美古橋之一。
兩河蜿蜒盤曲如雙龍,一座橋橫跨其中,故名為「雙龍橋」。
這座橋在清乾隆年間先建了三孔,道光十九年繼續建了十四孔,和前三孔首尾相連合為一體,這就是十七孔橋。
@Ruki
雙龍橋橋身全部用青石砌成,橋體中段和橋頭各存樓閣一座,遠看如一搜樓船。
@小多
這樣規模和藝術價值的古橋梁,在雲南是獨一份。
雙龍橋的日落是真真的 「我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吱吱吱吱小號紙
陽光透過雲層,一束束橙黃色的溫暖打在石橋上;
橋身上的飛檐亭廊,鬥拱風鈴,迎來送往了幾百個春去東來……
年年歲歲年年,每一塊磚石都有脈搏,每一處橫梁都在訴說。
@小多
置身橋上,凝視古今,與古橋彼此相安。
@secret data
建水
也!太!好!吃!了!吧!
建水的美食一定是 被低估了的 ,建水風味是建水這方水土所特有的,只有建水才有的草芽做出的草芽米線,當地產的紫陶汽鍋做的汽鍋雞,大板井水做出的建水豆腐,離開了這片土壤就不會再有這樣的風味。
/ 草芽米線 /
建水草芽可謂是建水獨一份的一口鮮,草芽只產自建水,生長在水邊,色澤潔白,入口生脆鮮嫩;
常常被本地人放在米線裏,做成草芽米線。
@西斯塔爾
草芽米線絕對是建水本地人最愛的早點沒有之一,各類美食節目也都對草芽米線情有獨鐘,就連謝霆鋒也曾在建水親自采摘過清晨的頭一茬草芽。
清翠爽口的草芽加在大骨與整只雞熬出來的濃郁湯頭裏,一口一個鮮。
草芽米線可以自行搭配肉肉配菜,酥脆的肉渣,加上薄荷,韭菜,再配上每家店秘制的辣子,草芽的鮮甜,配上肉香,菜香,碰撞辣子的火熱,絕對唇齒留香。
@李闖闖
@cmizru醬
/建水汽鍋雞 /
你永遠可以相信央視推薦的 非遺美食!
建水盛產紫陶,紫陶而制的汽鍋最適合用來隔水蒸煮食物,更是以不加一滴水就能把人香迷糊的汽鍋雞被央視點名,以非遺美食廣為介紹。
一只切成小塊後放在紫陶汽鍋裏,配上香料,直接蓋上蓋子,蒸汽從汽鍋底部的管道進入膛內把雞肉燜熟,鮮甜原汁集聚鍋中,也是建水美食裏的頭牌。
建水的一些飯店也有整桌的汽鍋宴,一只大鍋帶若幹小鍋葷素搭配,有菜有飯,配上涼拌的小菜,風味獨特。
/翻身牛肉 /
翻身牛肉顧名思義,翻個身就能烤熟的牛肉,切牛肉的功夫就得考驗店老板的功夫,切的得薄,還不能散。
在建水街頭吃翻身牛肉也是獨有的城市模組屋 師傅坐在烤爐邊烤,大家圍著烤爐拼桌坐下來一起吃,只要占到座位就慢慢等,總有自己的肉。這種街頭野趣給美食也增添了一絲趣味。
除了牛肉本身的鮮嫩,不同的店家會調變不同的蘸水,牛油辣子蘸水,芝麻醬蘸水,蒜泥品類挺多的,也可自己調配。
剛剛烤出來冒油的牛肉片配上蘸水,真的可以炫一大盤。
當然,想要嘗試原味的翻身牛肉,也可以是試一試剛剛烤好的牛肉,吃進嘴裏夾雜著碳火的香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翻身牛肉還有種隱秘的絕佳吃法,讓店家炒一碗幹巴炒飯,烤好的牛肉拌上蘸水,放到炒飯裏,攪和攪和,喜歡吃辣的一定要放點幹辣椒,拌勻後嘗上一口,真的拍手叫絕。
@white-調
/建水豆腐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建水古井做出的豆腐雖不及石屏豆腐有名,但也極具建水特色,從工藝、形狀口感上都自成一派。
經過10多道工序,加上大板井的井水,建水獨有的豆腐制作絕技也當選了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個個做好的白胖的豆腐塊,還要經過發酵風幹,變成小小的豆腐幹,這樣的豆腐幹更方便烤著吃。
放在炭火上,小小的豆腐幹就開始膨脹發黃,表皮幹脆的直接炸裂開,小豆腐幹也膨脹到幾倍大。
和翻身牛肉一樣,建水豆腐也是圍爐夜話烤著吃,配上蘸料,濃郁的豆香和蒜油辣椒的香氣裹在一起,外焦裏嫩,一口一個不吱聲。
來建水,飯可以不吃,豆腐不能不吃。
小尾巴
這座「中國最後一座活著的古城」建水
文化在這裏是有底氣的
美食風味在這裏是獨有的
高高在上的是
朝陽、白雲、落日、明月
而不是摩天大樓
旅行編輯的日常全都在這裏!
每天分享全國各地超多的旅行攻略
有任何路線或者攻略問題
辨識下方二維碼,添加瞧妹微信好友
▏ END ▏
本文作者:小惹
圖片來源於網路、微博、B站、小紅書,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