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居住在中国的、走国际教育之路的家庭,渐渐发现,确实用中国化的管理模式更能出成绩,管理更严格,更符他们的要求。
于是就演变成了:越偏向中式管理,升学效果越好;升学效果越好,越多的国际学校就采取偏中式的管理模式。这么一来,国际学校曾经引以为豪的「洋气感」和「国际化」,就在华人老师用中式教材、中式管理教华人学生中,逐渐转向了「中国化」。
作者:ABB ;
本文来源:公众号「菁kids上海」
ID: Jingkids_Shanghai
国际学校还值得投入么?本文作者结合她对国际学校近一年来变化的观察,以及平时与身边家长的聊天反馈,谈谈当下国际学校略显尴尬的处境。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华人面孔变多,同学间都在说中文
最近很多家长都在向我们反映,一些国际学校里华人面孔越来越多,英文氛围都薄弱了起来。
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读的是外籍人子女学校,班上总共二十个小朋友,标标准准的外国人有4人,其他都是拿外国护照的华人子女,或者混血宝宝。 走廊里充斥着大量普通话和散装英语。
孩子回来说,只有跟外教和外国小朋友讲话才用英语,而他们都不自觉地减少跟长得与自己明显不同的孩子玩……
我以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我们成人去了国外以后,没想到 孩子们也很看脸,会自动找同类。 只是这就很难达到我希望她把英语练到母语水平的目的了。」
一位国际学校的招生老师说,很多外资企业把外方高管撤回了国,以前这些人的孩子占据外籍人学校的半壁江山,现在确实少了很多。
另外,一位英系学校的中方运营校长告诉我,他们近期招聘也以华人留学生为主。一来原本就贵的外教现在因其稀少就变得更贵了;二来有太多英语又好、毕业院校拔尖的华人留学生回到国内求职,他们的家境和社交圈都对学校招生有利;三来他们跳槽相对老外还是要频率低一些的,更容易长期留在某个城市。四来华人学理科真是有一套,确实更容易出成绩。
因此他们 除了必须是外国人上的英语课,其他学科组都以华人老师为主了 。而高中IGCSE和A-level阶段,更是所有理科全部华人老师来教, 以确保孩子能多拿几个A*和A。
双语学校:
在「出成绩」和「国际化」之间两难
教材方面,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批准的图书资料(包括教辅资料)。
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不含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不得选用境外教材; 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课程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其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的,学校必须向区教育局申请境外教材选用。 区教育局提出意见后,报市教委审批后方可使用。
于是义务阶段的非外籍的国际学校开始改回使用人教版的教材,有些还会中国教材和外国教材都教一遍。也就是说, 现在义务阶段读公办学校还是读非外籍的民办学校,大家用的教材都大差不差了。
不仅如此,经历过国际教育早期的全盘西化后, 现在杀出重围、在录取成绩方面一马当先的学校,大多采用中国化的管理模式。
比如,公办国际部中赫赫有名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国际部、深圳中学国际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北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等;还有以中方领导管理为主的民办学校,例如上海的世外、平和、领科、光华等。
而以西式教育为主的学校,包括外籍人学校在内,只有上海美国学校、UWC常熟等能长居录取榜单前列。
大多数居住在中国的、走国际教育之路的家庭,渐渐发现, 确实用中国化的管理模式更能出成绩,管理更严格,更符他们的要求。
于是就演变成了: 越偏向中式管理,升学效果越好;升学效果越好,越多的国际学校就采取偏中式的管理模式。 这么一来,国际学校曾经引以为豪的「洋气感」和「国际化」,就在华人老师用中式教材、中式管理教华人学生中,逐渐转向了「中国化」。
国际学校还有哪些优势?
这样就非常考验这些双语学校了——毕竟他们该如何体现自己与公办学校、与同类的国际学校之间的差异呢?
要知道,公办学校也要慢慢开始小班化了,一大群回国留学生也会去公办学校应聘;而在升学方面,不少国外大学都承认高考成绩,留学所需的其他活动和竞赛能通过校外机构获得,最重要的是,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公办低廉的学费显得特别有性价比。
那么在家长眼里,中国化的国际学校到底还有哪些独一无二的价值和优势呢?
家长一:
教育≠升学,我觉得孩子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看到现在国际学校和留学生的家长在微信群里帮孩子相亲的消息了吧。大家家境类似、求学路径类似,价值观就更容易类似。在很纯粹的年纪和环境里交朋友,就觉得非常难得,相信他们以后也会在商场和职场中,相互提携一把。
家长二:
虽然国际学校是损失了一些「国际化」的东西,但是我还是觉得,至少在短期内,国际学校仍然优于公办学校。因为它仍然比公办更小班化,比公立学校有更多的外教,中教的服务也更到位。
家长三:
我以前就是公办学校的老师,为了孩子读国际,特意放弃编制辞了职,跳槽到国际学校。我这么大费周章,就是为了不让我女儿继续被「大一统」化。
我在公办学校当班主任时,亲自去抓学生穿校服、男生剪短发、女生扎辫子、不可以带配饰等等。当时的学生处主任还说「公立学校就是要抹杀孩子一切个性!」这句话真是把我吓到了。所以我果断选择了国际路线,我希望我女儿的校园生活更丰富,青春岁月更多彩,而不是被强制要求跟所有人一个样儿。
除了外籍人子女学校,其他国际学校的过度西方化应该不会被允许了。
这么多双语学校都挤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要争取做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真是非常不容易的。
它们一定要有非常强的特色,才能证明自己优于公办学校,自己值这么高的价格,否则就只能靠降低生源质量来保证招生数量了。
那么家长怎么看待国际学校的这个趋势呢?对外籍人子女学校和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校,还有其他怎样的期待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作者ABB: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学校的收购出售、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个人公众号「ABB讲教育界的故事」(ID:ABBdegushi)
本文授权转载自菁kids上海(ID:Jingkids_Shanghai),上海国际教育和社区资讯首选中文平台,带你了解沪上所有国际、双语学校,汇集各类好玩的休闲
- 今日视频推荐 -
精彩回顾
长按复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国、美国、海外高中等留学资讯分享群:
guanji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