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都说,只要自己在家,喊妈就成了自己的口头禅。
妈,帮我拿个水果。
妈,我那件衣服哪儿啦?
妈,你干嘛呢?
……
假如回到家,妈不在,第一句话,绝对是:「爸,我妈呢?」
似乎,只要孩子一出生,妈妈就成了家里最忙碌的那个人。
忙了工作忙家庭,忙了孩子忙公婆。
好不容易,给自己留了点儿时间,孩子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她。
但,妈妈也是人,也有梦想,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和社交。
找到对的养育方式,才是对彼此的成全。
有人曾算了一笔账,在我国,把一个孩子养到17岁,大概需要53.8万元。
听起来似乎是笔巨款。
但如果把一个妈妈的心血折算成金钱,则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毕竟,从孩子出生开始,「妈妈」这个title就摘不掉了。
自己操心,孩子依赖,让很多妈妈常年费神、费心、费力。
1、996算啥,辅导作业才心累
曾看过一个报告,超8成的父母下班后都要辅导孩子的作业。
而妈妈,更是其中的主力军,每天平均时长达67.7分钟。
关键是,遇到有些皮的孩子,会把妈妈气得笑了哭、哭了笑,有些脾气急的,甚至还被气出了乳腺增生。
前两天,一位连云港的宝妈,就因辅导孩子写作业,直接被直接被气到「心裂」。
好在抢救及时,最终脱险。
但能从辅导孩子这个现场上下来的,百分百是一枚铁血宝妈。
2、忙了学习,还要忙生活
除了要辅导孩子们的学习,妈妈身上还有一个重大责任,就是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
很多家庭,孩子们光顾着学习了,对家务一窍不通。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干个啥都要喊妈。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就说,男孩长到十几岁,还要妈妈帮着系鞋带。
更别说,孩子一生病,妈妈就得连轴转个好几天。
怪不得,都说一孕傻三年。
这傻,倒不是真的大脑结构变了,而是被孩子累的。
3、最怕的,是有个情绪不稳定的baby
公交上、地铁上、高铁上、飞机上,很多人都害怕遇到个「熊孩子」。
但这种苦,还只是短暂的一程。
很多妈妈,遇到个脾气不好的孩子,就难了。
轻不了,重不得,处理不好,就是好几年。
更不要说,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的劲儿就来了。
一句话不对,就能和妈妈生一天的气。
这期间的压力和心酸,又能和谁去说呢?
4、没成型的小树苗,最怕被带歪
有些人说,放手吧,让孩子自己闯一闯,让他们自己去交友、去学习、去绽放。
但对于一个老母亲而言,就是害怕自家这个还没成型的小树苗,被别人带歪了。
有时候,孩子的毒友谊,就比早恋更可怕。
在还没有树立起正确价值观的年纪,如果旁边一直有人煽风点火。
轻了被叫家长,重了去派出所救人。
孩子的社交之路,也是道阻而长远。
很多时候,老母亲害怕的,到也不是自己累。
而是自己用的方式错了,把孩子也养废了。
因为,妈妈的过度付出,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在影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就为儿子子悠操碎了心。
学习上,她比子悠更紧张更上心:
她认真研究各类教材,有时候笔记,做得比老师讲得还详细;
她通过各种渠道去探索一手消息,每天都研究最新的教育政策;
虽然子悠只有小学五年级,但田雨岚却为他报了好几个辅导班,两人每天都是穿梭于「学校-家-辅导班」这样的三点一线。
生活中,她更是把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不让子悠养昆虫、不允许子悠踢足球。
甚至因为担心子悠发胖影响智力,连儿子多吃一块西瓜都不行。
只是,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却没有一个好的效果。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还差点儿得了抑郁症。
她自己也是心力交瘁、敏感易怒,毫无幸福可言。
其实,自己过得疲惫的妈妈,孩子也不会幸福。
因为妈妈的努力和期待,会从言语和行为中流露出来,转而变成孩子的压力和焦虑。
但是,孩子们内心去完成满足这份期待的动力又不足。
所以,肩膀上的担子,就会很重。
继而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懦弱,畏惧周遭的一切。
更可怕的是,妈妈一旦越位,孩子的成长就会变得缺位。
在对妈妈日复一日的依赖中,孩子很难培养起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在他们日益长大的过程中,也很难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积极心理学期刊】中的一项研究就曾显示: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
家长控制欲过强,孩子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妈妈处处担忧,事事遥控,孩子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变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杨澜曾说过:
「一个妈妈最大的成功,是让孩子成功地离开自己。」
毕竟,在成长的路上,妈妈是助力,还在才是主角。
与其无效焦虑,不如将心态变得「佛」一点。
1、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中国式家长,似乎总是喜欢替孩子去做决定。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孩子就该听自己的。
但是,每一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去走。
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才能把真正的自信交还给他们。
在影视剧【玫瑰之战】中,顾念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情,她都能把女儿当成一个有独立选择权的人来看。
这既让女儿感觉受到了尊重,也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乖」,不应该是孩子身上唯一的标签。
能为小事做选择,能为选择承担责任,才能真正地长大。
2、允许孩子去吃苦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吃苦。
所以,替他们干着,帮他们干那。
但古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生,就是在一次次大胆尝试、在一次次摔倒又站起来中,才变得丰富多彩。
还记得苏翊鸣吗?
十几岁的他,不仅在北京冬奥会上凭借高难度动作屡屡令全场欢呼,还拿到了清华大学给出的offer。
而这,既是源自于内心深处对滑雪的热爱,也是源自他一次次跌倒后爬起来的自信。
从事极限运动,苏父苏母当然不放心,但他们愿意陪儿子一起去探险,也允许孩子去吃苦。
这种放手,也让苏翊鸣成了小苏神,让他艰辛中收获了飞跃,在泪水中取得了进步。
3、成为孩子的榜样
卡塔琳·卡里科是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
她和搭档用最短的时间研制出了新冠疫苗,挽救了数以万计人的性命。
因此,她也被人们称为「拯救了大半个世界」的女人。
但真正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她的女儿居然是奥运赛场上的两届金牌得主——苏珊·弗朗西亚。
有人曾问卡里科,她的成功秘诀和育儿心得。
她说:「你不必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你不必过度帮助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以你为榜样。」
的确,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
正是在卡里科对科研的执着,才让弗朗西亚在体育上也同样可以迎难而上。
优秀的妈妈,是孩子一生的灯塔。
她们不会让自己过度慌张,而总是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
所以,孩子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不是压力、暴怒。
而是温暖、力量和对未来的追求。
所以,孩子在长大后,也会变成同样优秀的那个人。
文末点亮 【在看】 ,愿你成为自己的力量,成为孩子的榜样。
作者 | 纳豆,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个人公众号:四五页(dreaminggirls3)
主播 | 应犹,公众号:枕边经典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