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别人问你工资多少,聪明人这样回答

2024-06-03情感

有人说:「工作以后,最怕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就是‘前途’和‘钱途’。」

在很多社交场合中,这类敏感话题常常让人避无可避。

有时自己不愿多说,却架不住有人偏偏喜欢刨根究底。

尤其是后者,涉及个人薪资,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若是你不想为日后埋下隐患,被人问及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记住下面这三个「不要」。

【太上感应篇】中有言:「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对于一些人来说,你的优秀和成就,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当你坦然地说出自己可观的收入时,那些人并不会想你付出了多少,而是倾向于把你拉低至和他们同样的水平。

我的一位朋友阿泽,毕业于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专业能力也很强。

毕业找工作时,别的同学都焦头烂额,阿泽却接连拿到好几家大厂的录用通知。

几年后的同学聚会,席间大家聊天时,讨论起现在谁发展得最好。

很多同学都觉得是阿泽,说程序员的薪资公认较高,问阿泽每个月能赚多少钱。

酒过三巡,阿泽被捧得有些得意,又想着大家都是同学,虽然公司要求薪酬保密,但他还是照实说了。

他说自己目前基础月薪是五万元,每个月还有加班费、奖金和各项补助,年底还有额外的年终奖。

阿泽只当是朋友间的一次闲聊,过后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不料没过几天,公司的人事找到阿泽,说收到邮件举报,阿泽在外谈论工资待遇,违背了公司的保密条款。

阿泽承认了错误,但经过多番协商,最终他还是被公司降级,工资也减了不少。

阿泽悔不当初,后来的同学聚会,他再也没去过。

哲学家罗素曾说:「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 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很多时候,最见不得你好的,往往就是你身边的人。

一旦你的失言激起了祸心,就极易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那些善恶难辨的打探,藏好富足才是明智之举。

唯有懂得低调行事,闷声赚钱,方能远离纷扰,安然度日。

博主@大妮,曾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大妮老公的叔叔家境殷实,住着别墅,家中还有保姆。

有一年过节,叔叔邀请他们一家人去家里小聚。

到了叔叔家,众人闲话家常时,一位亲戚突然问起大妮的收入。

彼时大妮刚生完小孩重回职场,工资并不高。

但她觉得靠努力赚钱,也没什么需要遮掩的。

大妮便说自己是新找的工作,目前月薪不到三千元。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亲戚说道:「怎么这么少啊,我每个月的副业收入都比这高。」

其他人不但没阻拦这位亲戚,还跟着笑了起来。

另一位亲戚又附和说:「还没到三千,那够干吗?现在还有这么少的工资吗?」

就连在旁边收拾东西的保姆听到后,看大妮的眼神都变了,走过来嘲讽大妮还没有她赚得多。

大妮没想到亲友们会是这样的反应,一下子又气又急。

于是她接着解释,说自己之前是健身教练,每个月工资都在一万元上下,以后也会好起来的。

此话一出,又有亲戚笑道:「那你去做之前的工作啊,拿这点儿钱有什么劲。」

大妮一人难敌众口,没有再继续辩驳,饭都没吃就径自回家了。

古语有云:「贫贱则亲戚轻易之,况众人乎。」

经济困顿时,坦诚告之于外人,换来的往往不是尊重和援助,而是轻蔑和冷眼。

有些人看到你逊色几筹,反而更能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更有甚者,可能还会落井下石,借机打压。

不把窘迫示人,并非虚荣,而是一种自保的策略。

与人相处时多几分防备,切勿让一时的失意,成为别人攻击的入口。

胡适曾说:「人的卑劣之处,就在于恨人有,笑人无,嫌人穷,怕人富。」

收入无论高低,只要说出具体数字,就可能会给自己惹来诸多麻烦。

财高于人,容易引来算计,而露怯装贫,又极易招致鄙夷。

即使对方各方面都和你相差无几,也切不可直接将薪资宣之于口。

下次遇到这类问题时,不妨试试以下这几个回复思路,既能保护隐私,又能化解尴尬。

1.幽默调侃

很多人每个月的薪资,除去车贷、房贷等必要开销,真正能自由支配的部分并不多。

有人询问时,可以借此调侃,表明薪酬多少都没意义,资金流动很快,结余所剩无几。

例如:「我就是个中转站,家里花费大,自己到手的钱都没有车加的油费多。」

用几句玩笑将话题带过,提问者自然也不好再继续纠缠。

2.反向提问

很多人喜欢打听别人的工资,却对自己的薪酬守口如瓶。

在被问及时顺势提出反问,把问题抛向对方。

有些人在我们反问后,会意识到自己有失分寸,就此打住。

而有些人可能会干脆地说出薪资,继续追问。

这时,我们也不要正面回应,可以说现在普遍都是他这个薪资水平,自己也一样。

用反问拿回对话的主动权,将焦点转移到对方身上,让自己摆脱社交困局。

3.模糊回应

有时候,一些人问起工资,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

各行各业都有一个薪资区间,可以讲一下自己的行业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范围。

也可以用工作当地的平均工资搪塞了事,表示自己也只是在平均线上下浮动。

含糊地表达,给对方留下遐想空间的同时,也能从容地结束之前的话题。

实际上,除了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没有人会真正在意我们的薪资多少。

挑起这个话题的人,也不过是想寻求一个心理平衡。

回答时亦不必太过认真,得体地敷衍过去便皆大欢喜。

待人接物时多些谨慎,才能让自己不立于危墙之下。

在【读者】杂志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

人性是复杂的,往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何尝不是彼此人性的较量。

洞察问题背后的动机,才更易于给出互留体面的答案。

任凭旁人如何试探,我们都要守好自己的社交边界。

不去冒犯别人,亦不给自己的未来平添困扰。

专注自身,优化自己,才是成年人最该做的事情。

余生,愿我们都能知世故却不世故,不攀不比,无畏无惧,即使在风波之中,也能自在前行。

点个 「在看」 ,愿你余生有爱,眼里有光,以有趣的灵魂拥抱未来。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 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 崔颢 【黄鹤楼】

作者 | 人亿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