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为什么「强势」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2024-02-27情感

回想一下,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想辞职休息一段时间,但被亲戚不断劝说「工作不好找,听我的别辞」,最后你放弃了;

和父母起争执,但他们总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不听我的吃亏」,于是你退让了;

和朋友聚餐,你想吃烤肉,TA却想吃寿司,被TA说一句「吃烤肉多上火啊」,你就同意了……

在这些场景里,我们本来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但别人态度更强硬,我们就处在了比较弱势的位置。

退怯示弱、自我怀疑、委曲求全……

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捍卫自我?

为什么在关系里,想变得「强势」一点,会这么难?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如何在关系中,快速「强势」起来。

社会评判体系让我们觉得:在人际关系里,强势是不好的。

书籍【强势】的评论区里,有个高赞留言这样写道:

「强势感觉比较负面,书名叫‘坚定’可能都好一些。」

没错,生活中没有人会喜欢太过于强势的人。

因为强势在一定程度上,有「贬低、控制、征服」的意味,让人倍感压力。

但如果刻意让自己避免变得强势,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过于顺从他人,容易被「隐性操控」。

比如:你和另一半决定买个沙发,你想要米色,TA不喜欢这个颜色,于是用各种理由干涉你的决定:

「这个颜色不耐脏。」

「这个款式超出预算了,刚才我看的那个更合适。」

慢慢的,你可能会觉得:

「他说的有道理,算了吧,不想争了,去看看他说的那款。」

这样一来,冲突就解决了。

可能你也会有想要强势一点的时候,但比起这样,你更想逃避冲突。

然而,你那份真实的感受、鲜明的主见,却没有得到任何承接。

买沙发是小事,但你的感受和主见十分重要。

可对方的强势、对你隐性的控制和拿捏,使你的感受被忽略,主见被埋没。

心理学家曼纽尔·J·史密斯认为:

导致这种心理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你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弱势」的位置。

你觉得关系中,总要有个人「服软」,才能继续走下去,既然不是对方,那就是自己。

当我们过于害怕冲突、担心情绪失控、在意他人反馈,就会不知不觉变成别人身上的「附属品」:

不敢表达主见,不愿流露情绪,不能直面冲突,最终一切听别人的。

我有一名来访者小A,她在生活里的绝大多数烦恼,都源于自身的怯弱。

工作上,她从不为自己争取任何利益,领导、同事都把她当「老好人」,让她承担更多的工作;

社交中,她的口头禅是「随便,我都行」,去哪吃饭、玩什么游戏,甚至连她自己的生日怎么过,她都在听从别人的安排;

在家里,亲戚对她各种指手画脚,催婚催生,她感觉被冒犯了,却从不敢怼回去;

恋爱中,她花了很多的力气去迎合恋人的喜好,但谈了3年对方都不知道她不吃姜……

没有人教过她:捍卫自身权利,一点都不丢人。

于是在关系里,她总是屈于被动,任何人只要稍微强势一点,都能夺走她的主动权。

这导致现在的她,开始逃避和人打交道,一社交就紧张、焦虑,陷入自我否定。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生来就是「强势」的。

在婴儿时期,我们一不舒服就会马上哇哇大哭,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这就是人强势提出主张的一种方式。

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哭闹,就会立刻训斥和阻止,直接忽视孩子哭闹背后想表达的情绪。

这种限制,容易给孩子植入这三种行为习惯:

逃避、退缩、敌视。

前文提到的来访者小A,她父母嘴上常说「尊重你的选择」,实际上却处处对她实施隐形控制。

比如,小时候她喜欢小裙子,父母不想让她穿裙子,就暗中引导:

「虽然裙子好看,但裤子更耐穿」「穿裙子容易晒黑」「要不我们再看看更便宜的?」

如果她坚持要买,父母就会黑脸、生气。

从小到大,小到生活细节,大到选专业、学校,她都在持续面对大量的隐形控制。

这些控制削弱了她的「强势」能力,转而让她对父母压抑了很多恐惧、愤怒、沮丧。

长大后,这三种压抑,变成了三种不良的人际应对方式。

1、恐惧——逃避:

害怕失控、逃避冲突,和伴侣一吵架就不说话,以沉默应对所有冲突;

2、愤怒——敌视:

过度顺从他人的背后,是在心里偷偷记恨、自责,进入一种很「拧巴」的心理状态;

3、沮丧——退缩:

朋友聚会几乎不主动参与,却总觉得没人关心自己,孤立无援。

小A就是在用这些方式,进行自我防御。

虽然她很努力去走出困境,但努力的方向显然「歪了」。

别人的态度没有改变,内在的焦虑不安没有减少,生活的幸福感也没有提高。

充满操控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屈于弱势;

弱势的反应模式,让我们和他人产生冲突时,交出主动权;

而习惯交出主动权的应对方式,又吸引了各种强势的人,试图操控我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死循环」。

如果你正处在这样的「死循环」里,可能会感受到3种负面影响:

1、大脑受到抑制,无法高效处理信息、清醒思考问题。

你想迈左脚,别人却控制你迈右脚。

处于弱势位置的你,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反抗别人的控制。

这会导致你没有充足的力量,去做好自己真正该做、想做的事。

反而会养成各种拖延、逃避、自暴自弃的习惯。

2、情绪容易失控,总是借着怒气和不稳定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心声。

长期处于「弱势」,会让我们积压大量的负面情绪,却没有机会宣泄出来。

比如被人冒犯时,我们努力说服自己「对方可能不是故意的」,安慰自己别在意。

我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但被冒犯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还是堆积在心底,不断攻击自己。

随着这些情绪越堆越多,终有一天,会因一件小事而爆发。

我们可能会大吼大叫、大声哭泣、喋喋不休地控诉。

但习惯了你的弱势形象的人,可能会觉得: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真是孩子气。」

「别乱发脾气了,一点都不像你。」

宣泄完情绪后,你听到这些话,心里还是很难受,甚至会自我PUA。

3、状态越来越消极,变成习得性无助。

比如:「我太胆小了」「我太无能了」「全世界都在欺负我」……

虽然这些想法很多都不符合现实,但任何人长期处在弱势的位置,可能都会变得「习得性无助」。

这些消极的自我评价,会让我们给自己打上标签,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无法改变事实。

其实,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权利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适度强势起来,捍卫自己的主见,不要害怕犯错。

比如,和朋友出去玩,不小心迷路了,大家拿不准主意,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时你觉得应该向左走,就可以勇敢提出自己的主张:「我觉得向左走是对的。」

如果最后证明你的方向是对的,大家会感激「还好有你主动做出这个决定」。

即便最后方向是错的,但大家都不知道正确方向,任何人都有资格提出建议。

提出建议后,听不听,也是大家的决定,你不需要一个人负责。

看吧,适度的强势,并不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相反,还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受欢迎。

这里要强调的是:

让自己强势起来,并不是让我们去压制他人,而是有勇气去反抗别人的控制。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理解自己为什么,以及在什么场景下,必须要强势一点。

这可以从一些小事或者自己的情绪中挖掘,比如:

刚才开会,我发表意见时大家都在开小差,我没有感觉到被尊重,看来下次我必须要强势一点,别人才会认真听;

我说了好多次我不吃榴莲,对象却还是给我买榴莲蛋糕,他一点都不在乎我,这次我必须强势一点,发发脾气,他才记得住......

最近太忙太累了,我必须强势一点,拒绝多余的要求,好好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其次,训练强势对话的技巧。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

身边很多带有操控性质的话术,都是先给你加很多标签,再想方设法给你施压。

比如,理发师会先说你目前的发型多不适合你,再让你做个新发型。虽然他把新发型夸上天,但你却还是不喜欢。

这时,你可以拿出这两种「强势话术」:

1、用「不」字开头的话回应他:

「不好意思,这种发型不适合我。」

「不用了,就按我说的去剪。」

「不需要,听我的就行。」

2、用「我」字开头的话回应他:

「我不觉得好看,我不要这种发型。」

「我不想浪费时间了,你不剪我去别处了。」

这些话术,会让你的表达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感。

多说两次,对方就会放弃操控,意识到自己不能左右你,把主动权还给你。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怀疑:

我的主见真的好吗?万一他建议的发型真的好看呢?

这很正常,也很好解决。

曼纽尔·J·史密斯在【强势】一书中建议我们:

适当做一些不讲逻辑、只讲喜好的决定。

哪怕某个决定从逻辑上讲不太合适,但我们喜欢,那贯彻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就是很有价值的。

最后,调动折中方案,平衡自己的主见和他人的感受。

「强势」在心理咨询中,是一种「系统性自主疗法」。

它的核心是: 捍卫自己的主见和感受。

这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实现:

1、争取。

比如,当我们的主见和别人的主见发生冲突时,双方都可以为自己争取。

哪怕我们的主见没有被采纳,也不必介意,因为争取的过程,就是在捍卫自己的主见。

只要争取了,人就不会屈于弱势的位置。

2、合作。

比如,两人的主见发生冲突时,可以想办法找出一个互惠互利的方案。

找到后,我们可以强势地表达:听我的,对大家都好。

即使最后没有找到,探讨的过程本身也是在表达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善意:

虽然我不会委屈自己,但我同样也会尊重你。

争取和合作,就是关系里的一种折中方案:

既表达了强势、掌握了主动权,又照顾了对方的感受,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强势,不单指姿态强硬。

更是要做自己行为的评判者,不被他人左右。

最近,看综艺【花儿与少年5】时,「情绪价值」代表人物秦岚说的一些话,让我感触很深: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也有情绪,这都很正常。

最重要的是你的底色,你的底色是好的就可以了。

所以不要把事情复杂化,真诚地做自己就好。」

新的一年,愿你活得:

自洽而内求,清醒且坚定。

作者 | 芒来小姐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韩星,公众号:韩星(id:HanXing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