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邻居阿姨住进养老院,我陷入了养老焦虑

2024-05-25情感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读者:淼淼

这几天母亲心情很低落。那么爱说笑的一个人不是呆坐在沙发上失神,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吃饭时,我们绞尽脑汁夸张地说着身边的稀罕事儿也无法调动她的情绪。也只有小侄女能暂时让她回神,围着这个一岁多的小人儿,新鲜热闹的生命,谁又能不被感染呢?

其实,自从进城带娃后,母亲隔三差五就会呈现这种低迷状态。她们这一辈人似乎格外留恋老家,始终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对于城市的各种设施和服务不太熟悉,脱离了原来的社交关系也令她很焦虑。但侄女毕竟太小,需要专人照料,我们要工作,母亲自然是不二人选。为此,我们想了一个折中办法,但凡母亲的乡愁快要达到顶峰时,送她回老家住两天,放松下心情。

【父母爱情】剧照

但她这次情绪低迷,正是从老家回来后。在我正准备和母亲谈谈的时候,她主动问我,还记得张大妈吗?

我的老家,是我们县最大的村,以往常住人口上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纷纷走进城里,乡村迅速没落下去。以我们所住胡同为例,小胡同鼎盛时住着二十来户人家,这几年搬走的搬走,去世的去世,只剩下五六户人家。每扇门背后都只有一两位老人,母亲不无遗憾地说过几年等她们这几把老骨头没了,这里也就彻底荒下来了。

张大妈正是我的邻居之一。细算来该有八十大几,已是耄耋老人。老伴早年离世后,家里地里都靠她,一个人硬是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其中有两个还培养成了大学生。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是稀罕物,一个儿子被分配到公安局,一个女儿当了医生。俩儿仨女,谁见了都要羡慕她福气在后头。母亲说,她这次回去见张大妈家大门紧闭,一打听才知道她被送进了养老院。

【熟年】剧照

大约一年多前,张大妈患上了老年痴呆,加上别的基础病症,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身边离不开人,由几个孩子轮流照顾。母亲曾去看望,发现她已经认不出眼前的人是谁,还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摔东西,儿女们面带愁容,说起来都是一肚子怨气。

没过多长时间,两位大学生说自己工作繁忙脱不开身,和留在村里的两个姐姐商量,他们出钱,由两个姐姐出力全权照顾。这次是其中一个姐姐生病住院,另一个姐姐找到份工作,大家各有所忙,母亲又不是一个人的母亲,自然拒绝独自照料。最后一合计,张大妈被送到了养老院。

唏嘘之余,我一时间没有理解母亲为何会为这事难过,试图安慰母亲说,「张大妈这种情况住养老院挺好的,老人有人管,孩子也没那么累。」

我当时觉得这个想法没什么毛病。张大妈这样属于典型重度失能老人,很显然她需要的是长期且专业的照顾,或者需要至少一个成年人完全放弃自我,全身心扑上去照顾,一天可以,一周可以,一年、十年可以吗?谁敢拍着胸脯保证。她的儿女身后也有一个家庭,他们是丈夫、妻子、父母,勉力维持天平的平衡已是不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例子比比皆是,养老院算是最好的去处。

然而,母亲一听这话脸色更难看了,冲我发火:「送养老院就是摆明了让我们自生自灭。你们还年轻不知道,人老了是真难啊,怎么越活越没尊严了。尤其你张大妈这种活死人一样的,养那么多孩子有啥用,一个个的不孝顺,自己都不愿意管,交给外人,那怎么可能照顾好啊!等我和你爹不能动了,你们是不是也准备这样啊?」

【关于我妈的一切】剧照

看出母亲情绪不稳,我赶紧中断话题,连连保证:「您这身体多好,肯定不会有那么一天的。如果真有,我们也会好好照顾您的。」再加上闻声而来的弟弟在一旁数落我,母亲才勉强定下心来。

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对养老院有着如此深的敌意。在她眼里,在子女陪伴下安享晚年才是天经地义的。 儿女健在,却被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顺。就好比入土为安也是她的执念。我们这里前几年提倡火化,不许土葬,母亲同样胆战心惊了好久,我同样不以为意。人死如灯灭,不过一具身体嘛。那次母亲就对我大发脾气,甚至担忧起我会在上坟时偷工减料。

最起码在我的认知里,养老院是个不错的选择。现代社会压力大,子女要工作、要养娃、要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哪里有精力再去照顾另一位老人。

虽然养老超出我的认知范畴,但我有照顾病人的经验,我想两者之间应该大同小异。

【八零九零】剧照

去年父亲因为从梯子上摔下来肩部骨折需要住院治疗,相比伤在腿部的病人,父亲还可以自己上厕所,只在吃饭时需要搭把手,没想到只是这样已经非常疲惫了。弟弟所在单位不允许请假,姐姐有俩孩子要照顾,说好的姐弟三人,最后看护的重任交给我和母亲。

医院的饭菜不合口味,我要一日三餐奔波于家和医院,术前陪着父亲楼上楼下检查,找医生了解情况。手术后第一天,父亲要输液一整晚,我躺在一张折叠椅上翻来覆去,腰酸背痛,长夜漫漫,不敢有丝毫懈怠。身体的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心累。在医院里,人间百态,心情不自觉的压抑。好在病人有出院的时候,而照顾老人却是长期工作,实在是件累人的事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无道理。

我就有打算等将来老了住到养老院去。客厅、书房和独立浴室,有专人打扫卫生,为三餐忙碌,窗内安静整洁,窗外是精心打理的绿植,身体不适也不怕,专业人员在旁照料。和同龄的老人住在一起,没事说说话聊聊天,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同事听完我的讲述,立刻泼来一盆冷水:「我们小城市哪有这种高端养老院?就算有,你住得起吗?」

【重启人生】剧照

后来经过我实地打探,发现同事所言非虚。在我所在的小城,以我目前的薪资水平,所能负担的起的养老机构基本属于小作坊式,只有几十张床位、空间逼仄、环境嘈杂,到处充斥着咳嗽声、呻吟声、呼噜声,一片死沉之气。老人们仿佛流水线上的产品,按时按点接受一道道工序的洗礼。这样的环境毫无舒适和品质,一个脆弱的老人怎么可能安享晚年。

想到这些,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如何体面的老去突然成了我头顶的一片乌云。我比母亲的焦虑有过之而无不及。摆在这里的老,更具体是指当生活不能自理,你的生命生活完全由别人掌控,这比死亡更让人恐惧。一想到那些在行动自如时,再普通不过的说话、喝水、吃饭、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全面丧失,我就不可遏制地感到害怕。如果那时我束手无策,无法表达,变成婴儿模式,偏偏灵魂是成熟的,那必定日日都是折磨。

养老不是一个瞬间,是一个过程。说实话,人生的前三十年里,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时,我会为房子、工作、婚姻等等一切烦恼,唯独没有养老。年轻的时间就是用来挥霍的。如今眼见父母日渐老去,对养老的恐惧感也是油然而生。

一直以来,我眼中的母亲是没有年龄的。她是超人,无所不能。她可以单手提一桶水,双肩抗一个家。 原来她已经65岁,青丝变白发,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将她折磨地弯了腰,变得步履瞒珊,孱弱不堪。 苍老、疾病,这些未知的风险潜伏在她身边,虎视眈眈地望着长大的我们,随时准备发起进攻。这也是我的未来,而我现在甚至还没有子女。

【妈妈】剧照

同事告诉我,在咱们这种地方,居家养老+请护工才是最稳妥的办法。她的爷爷90多岁了,60多岁的父亲根本不可能连轴转的伺候,也没有力气帮着翻身、洗澡、起夜,找护工帮着搭把手,这样既给老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和安全感,同时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大大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并且请护工的价格绝对比住养老院划算。

这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我需要多少钱才敢老去?

最近的热播剧剧【不够善良的我们】中,也有关于此的讨论。在剧中刘若英对许玮甯扮演的Rebecca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到底要存多少钱才能安全退休?」这个问题青年人可能一笑置之,但中年人看得心脏噗噗。无论你多么努力,人生都是在走下坡路,年纪越大,滑落的越快,人会衰老,钱则会贬值。奶茶说:「50-80岁的养老钱,起码要有2千万啊。」

【不够善良的我们】剧照

2千万新台币,约445万人民币。按照活到80岁来算,也就是一个月1万多。在我看来这种算是非常小康式的养老了。但按照我目前的经济能力远远无法实现,很显然,我能实现的只有省吃俭用无波无澜的直线养老。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直到一个傍晚,在公园遇到一位退休的姐姐在跳广场舞,听说她年前刚做完手术,但在她的身上我没有嗅到老去的慌张和无措,她的一番话也开导了我。她说:「年轻人不要想那么多,等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们也会自然而然接纳衰老。明天的体力肯定比今天要更差,你会日渐衰老、遭遇病痛,这是每个人的必经路。不如保持好心态,享受当下。」

我突然不想纠结这个目前无解的问题了。 我们不能解决衰老,与其为未发生的事情焦虑烦恼,不如过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 这么一想,我反而乐观了起来,开始寄希望于不断积累的生活经验能让我们能够更智慧面对这一切。 说不定,到时候就是机器人养老或者火星养老了呢?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 ,个人故事 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将投稿与 【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 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 【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 】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