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爸妈为什么宁愿相信陌生人都不相信我?一文看懂老年人被骗心理

2024-03-25情感

策划、撰文 / 阿蓝

编辑 / KY主创们

上周一位编辑分享了妈妈被骗的事。 村里一个大叔拉着一个沙发,说是自己卖高档沙发到村子里被退货了,懒得拉回去,准备便宜卖掉。

也不知道骗子怎么忽悠的,一向理智的妈妈竟相信了这是一个真的「高档沙发」, 花钱买回来了,结果又丑又不舒服,还不如家里的旧沙发。

大家听了都很气愤,纷纷贡献了自家长辈被诈骗的经历。最多的就是高额回报的投资、昂贵保健品,还有一位编辑的长辈竟被骗到了传销组织里去。

除了对骗子们越来越离谱的骗术感到气愤以外,我们对父母被骗这件事的感受也很复杂。 记忆里的爸妈和长辈并不是不理智的人,难道真的是人上了年纪,就更容易被骗?

而且无论是公共宣传,还是我们个人层面,都和父母长辈打过很多预防针,为什么他们最后还是被骗了?以及——

他们对陌生人,怎么就那么信任?

既然如此,我准备帮助大家梳理老年人更容易被骗的原因,给大家支支招,从本质上预防被骗的可能。

衰老和孤独

削弱了判断力

虽然我们说人活到老,会积攒更多经验和智慧, 但从 30 岁至 40 岁开始,我们大脑的体积开始缩水,60 岁以后明显加速 (Höistad et al., 2009)

相信不需要神经学上的解释,大家也能猜到大脑体积缩小的危害。长辈们感知、思维、记忆等功能都会下降,就连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都会变慢。

比如,对于以前的事情,长辈的记忆逐渐有了偏差。 有一次我的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小时候妈妈做过的一件很过分的事,长大以后他终于有勇气和妈妈对质,妈妈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父母会越老越固执。 当父母大脑衰退以后,他们进行思考时没有办法触及和以前一样的信息,因此思维就变得简单、僵化,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快速地识别谎言。

另外,长辈也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获得和以前一样的体验。 所以「长辈表情包」都长那个夸张的样子。

也是抓住了这一点,很多骗术都在强调超预期的效果、神奇的功能,年轻人能一眼看出破绽,但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抓住长辈们的眼球。

但是,即使不如当年,长辈们的脑子也不是就坏了,完全不好用了。 大脑机能的下降使得老年人成为诈骗的「易感人群」, 但心理上的孤独感,才是诈骗成立的致命一击。

大家最熟悉的套路,应该是骗子们通过虚假的热情和陪伴来获取信任, 从而刷走老人的养老钱。在法制节目里,很多老人说起自己的被骗经历都是类似的过程:

连警察叔叔都说:

老年人对于社会人际关系比年轻人有更强烈的渴求 (Burholt et al., 2014) ,因此当一些骗子以关心、照顾的名义接近他们时,就更容易取得信任。

而且老年人往往倾向于在关系中寻求传承和群体认同感,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Hofer et al., 2014) ,大家可能会发现爸妈们越老越爱强调「都是一家人」,对于声称自己是同村人的人更有亲近感,甚至爱国之情也比年轻时浓烈。

如果父母无法在身边人身上找到这些,就会被骗子利用起来。

央视曾经介绍过一种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说自己的项目是慈善、扶贫、科技创新等等,伪造国家公文,说是「投资就能振兴中华」。

警方介绍, 这类诈骗案件,受害者就是以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为主,这就是利用了老年人逐渐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和社交需求。

有需求,就会寻求满足。当骗子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求,父母自然会给骗子更多信任。

对自我价值感的渴望

让长辈更容易被趁虚而入

衰老和孤独是老年人诈骗的老生常谈,但有些朋友可能明明常伴父母左右,可父母还是相信了别人的骗术,宁愿相信骗子,也不听儿女的劝。

这是因为, 有越来越多的骗术,是针对老年人其他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除了对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有更强烈的需求, 只要是人,都还有「自主」和「胜任」两个基本的心理需求 (Deci & Ryan, 2013 )。

自主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而胜任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知道很多事情我们靠自己就能做得好。 这两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并不会因为我们变老了,就减少。

「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了」,是老年人经常产生的负面想法;退休这件事也不是人人都在享受,由于离开工作岗位,一些长辈会觉得自己不再创造社会价值,而缺失了自我价值感。

父母更相信骗子,也有可能是因为骗子给了他们价值感,即使是假的。 在山东的一场骗局里,骗子们告诉村里的老人们他们被选为纺织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出于「好好代言产品」的心理,老年人们花高价购买了产品。

而这些老年人一开始会参加这些活动,除了一开始的「免费优惠」外,也都是觉得自己在家没事干,想给自己找点事做。

父母长辈们对自主和胜任的需求,也表现在一些事情上很希望能有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

比如,你的父母也会排斥去医院吗?一方面,他们不想要麻烦子女,另一方面,医院的很多复杂流程,让他们望而生畏,害怕验证自己真的老了,搞不清楚状况了。

就这样, 他们相信了小诊所偏方,或是一些保健品,希望通过这种「自己解决了自己的病痛」的方式,弥补一些自主和胜任感的缺失。

在另外一个案子里,一位老人遇到了养老保险的诈骗。因为她害怕社保局的流程,又不想麻烦子女,所以轻信了「社保局的朋友」,最终被诈骗一百多万元。

而在另外一桩非常崎岖的案子里,犯罪嫌疑人会假扮老人们的远房亲戚,声称家里有困难,父亲住院等,希望获得老人的帮助。

而我们已经知道了老年人对家庭是多么重视,他们会立刻掏出钱来,证明自己对亲戚们还「有用」。

即使爸妈长辈们由于衰老,身体和大脑的机能都出现了一些退化,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仍然有作为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如果我们总是给老人们传达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暗示,总是让他们觉得自己需要被帮助和照顾,也会伤害到他们的自主性。

因此,比起陪伴,防止骗子们在这些心理需求上趁虚而入也是很重要的。

是人就会有弱点,就会有需求,如果需求存在缺口,就有可能被趁虚而入。

做不到一直在身边

这些不费时的小事也有大用处

说起预防长辈被诈骗的事,很多人能给到的建议就仅仅停留在「多陪伴」。

陪伴固然重要,但很多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或是在外地为事业奔波,仅仅呼吁大家回家陪伴父母,会让很多人觉得为难。

除了不要苛责父母,还有这些顺手可做的小事,可以帮助父母预防诈骗:

1. 给父母提需求

经常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在他们为我们的需求忙碌时,无形之间是想着我们的,其实这也是陪伴的一种。

🍜 制作、邮寄一些食物和小物件

🏥 让父母陪着看牙、看医生

🔧 根据父母的职业或擅长的事,请他们帮一些小忙

2. 符合父母思维习惯的简单学习

学习新鲜事物是非常有益于延缓脑部衰老的,但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学习可能会给父母造成认知负担。这时不如给父母买一些需要学习,且占用时间的「玩具」。比如:

🧶 缝纫机、勾针、毛线

🎣 修理工具、渔具

📷 相机、拍摄功能更全面的手机

3. 鼓励父母进行积极有益的社交

如果我们不能够经常陪伴父母,那么我们可以帮助父母打开社交的通道。

💃 夕阳红舞蹈团是必须鼓励的

🎒 老年人大学也是你们家子涵的奶奶交朋友的渠道

4. 给父母的生活带来新的信息

这里不是在要求我们要去教育父母,教父母做一些什么,而是只需要给父母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小变化,比如:

🐶 养植物、宠物

📰 顺手给父母转发靠谱的新闻报道或科普

⛲️ 偶尔回家团聚时,带父母去附近新开的饭店、公园等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所需要的陪伴,并不单纯地指物理上我们就在他们的身边。 当他们为我们的小需求忙碌时,或是抚摸着一只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小狗时,他们也能感觉到陪伴。

关照到父母对陪伴的需求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为他们创造一些能获得自主感和胜任感的小事,也很重要。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可以 转发 给身边有同样困扰的朋友,让大家的父母都不被别有用心的人趁虚而入,过上快乐晚年~

今日互动

你或者父母有过受骗的经历吗?

你还有什么帮助父母防骗的方法?

References:

Bennett,I. J., Madden, D. J., Vaidya, C. J., Howard, D. V., & Howard Jr, J. H.(2010).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multiple measures of white matter integrity: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tudy of healthy aging. Human brain mapping, 31 (3),378-390.

Burholt, V., Curry, N., Keating, N., & Eales, J. (2014). Connecting with community: The nature of belonging among rural elders. Countryside Connections, 95-124.

Cole,J. H., & Franke, K. (2017). Predicting age using neuroimaging: innovativebrain ageing biomarkers.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40 (12), 681-690.

Deci, E. L., & Ryan, R. M. (2013).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Hofer, J., Busch, H., Au, A., Poláčková Šolcová, I., Tavel, P., & Tsien Wong, T. (2014). For the benefit of others: generativity and meaning in life in the elderly in four cultures. Psychology and aging, 29 (4), 764.

Hoistad, M., Segal, D., Takahashi, N., Sakurai, T., Buxbaum, J. D., & Hof, P. R. (2009). Linking white and grey matter in schizophrenia: oligodendrocyte and neuron patholog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 3, 645.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本文关键词

长辈 丨父母丨老年心理学 丨诈骗

点点 在看 ,宣传 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