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为什么我会爱上TA:
深度心理学给出了答案,当我们爱上一个人,那股力量那么强大,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本身就隐含着一些强劲的心理动力。这些心理动力里有多种力量并存,
但其中有 两股力量是最为核心的力量 ,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这两股核心力量的 大不一样。
相爱两个人的潜意识
一股强大的力量是:找到跟自己父亲或母亲,相同品质的人
正常情况下,每个儿童到了3~5岁都会爱上自己的异性父母,但随着儿童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跟自己的异性父母在一起后,不得不把心中的爱恋压抑起来,变成一个妥协方案,即长大了做一个像自己同性父母一样的人,然后找一个像自己异性父母的人。
可以想象,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对异性父母的爱恋有多深,长大后遇上一个像异性父母的人时爱上这个人的动力就可能有多么地强劲 。
第二股核心动力:
就是找一个拥有父母身上该有但却没有的品质的人。
孩子无法照顾自己家,所以一切需要都需要父母在满足。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需求由于父母没有能力满足,让他无法体验到。因此形成心理上缺失。
那么长大后,就希望通过恋人,来获得儿时 儿时没有获得过的一些体验,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
比如被爱、被接纳、被认可、被重视等等。这也是为什么爱上一个人时的动力会那么强大, 甚至可以为之付出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才会常常听说:
一个女孩儿儿时,父母对她不是打就是骂,不准让她哭,不准失败,经常打击她。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验到是打和骂。
那么很有可能,长大后遇到了一个主动关心她,稍微给她一点温暖。但是这个男人有赌博,有懒惰,甚至还经常撒谎,家里也很穷。但她依然还是选择了跟这个男生在一起。
但在这里,我们不是抱怨原生家庭,也不是指责父母,毕竟没有没有完美的人,所以 没有人的父母是完美的, 也没有谁心理上是没有缺失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这股动力: 就是找一个拥有父母身上该有但却没有的品质的人, 只是大小不同。
我们都想在爱情里寻找内心缺失的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要,当需要被满足,心理会继续向前发展。
而如果需要没有被满足,这时所带来的痛苦强度超出了人在当时可以承受的程度,就会打断心理的发展进程,使部分或全部的心理发展停在那个被打断的时间点上。
痛苦的程度、时间的长短、当时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心理发展停滞的程度也不同。
人的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五六岁之前,如果要说得更准确一些,是3岁之前,人的核心人格特质,都是那时形成的。
俗话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也说明人们已经根据生活经验观察到了儿时形成的人格特质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一关键规律。
之后,人的身体会长大,智力会发展,心理的其他部分也会发展,但那个被打断阶段的心理特点会被留下,成人后会依然拥有那个阶段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人跟孩子似的,就是我们感觉到了他身上有孩子特点的部分,也就是他心理的某个部分或全部的发展停滞在了某个阶段的孩子时期了。
比如有的人不能延迟满足,需要什么了就必须马上得到,有的人焦虑了就想吃东西,有的人觉得别人就应该照顾自己。
这些都是1岁前婴儿拥有的特点,表明这样的人在1岁之前,有过一些心理发展的需要满足的缺失。
在人的一生中,那些 没有被满足 的心理发展需要,会一直 期待可以被满足 ,而这些需要一旦被满足,心理发展会再次启动。
再比如, 如果一个人在儿时没有感受到过自己在父母心里是最重要的,就可能会一直想要满足这个需要。
表现在亲密关系中就可能会是要反复验证对方是在乎自己的,自己在对方心里足够重要,才敢进入亲密关系。
并且进入亲密关系之后,还会爱吃醋、计较对方心里有没有他,有的人甚至会在意对方以前是否曾经爱上过其他人,等等。
令很多男人头疼的婆媳关系问题,有时就跟这一点是有关系的,婆婆和媳妇在竞争,谁在这个男人心里更重要一些。
而一旦男人可以持续把妻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时间足够久的话,妻子内心的体验会积累成一种稳定的感觉,即「我是重要的」。
这些内心的基石一旦形成,之后,即便在亲密关系里有时不被重视,妻子也不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重要导致的,不会轻易地计较和难过。
从这股动力的角度来看,爱上一个人,是在内心深处隐隐地感觉到眼前这个人可以给我们所需要的某些重要的东西。
通过与这个人的结合,可以获得儿时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然后成为一个圆融、完整的人。
缺失不同,喜欢的人不同
就像蜜蜂采蜜不是所有的花都喜欢采,羊儿不是所有草都喜欢吃一样,我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上,蜜蜂喜欢颜色艳、温度高的花,羊儿喜欢吃营养价值最高的草,
我们喜欢的人也一定是在心理上最有利于我们的,可以提供给我们内心发展所需的,也就是可以 滋养到我们的人
比如:过于渴望被认可的人,会容易喜欢上崇拜或欣赏自己的人,是希望可以从这样的人那里获得认可。
儿时没有被照顾好的人,会容易喜欢上爱照顾人的人,是希望通过与这样的人的结合,获得那些缺失的照顾和关爱。
儿时父母形象太糟糕的人,会容易喜欢上理想化的人,渴望通过与对方的结合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安全。
有依赖心理的人,会找能力强的人来依赖,表面看是想要依赖这样的人来过上正常的生活。
实际在潜意识层面,也只有通过依赖对方,重新做孩子,才有机会回到当年创伤的位置再一次启动他人格发展的进程。
这些心理上需要的满足,对应的都是儿时的缺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爱上的人通常都是一类人的原因,我们内心的需要未变,渴望的人的类型就不会变。
一旦我们内在发生了成长,我们渴望的对象也就变了
我们可能也都有这样的观察,内心缺失越严重的人,越迫切想找到可以满足自己的人,严重缺失爱的人会饥不择食,只要有人对他好,就会爱上对方。
所以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自身条件很好的人,跟明显不太匹配他的人在一起,这往往就是因为他觉得只要对我好,别的都不重要了。
有些单亲或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容易早恋,也是因为太渴望尽快从爱情中寻求家里缺少的关爱和温暖。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位女同学辍学了,结婚生子去了。据我所知,她就是成长在父爱缺失的家庭中的。
如果要把人们心理上的缺失总结为一个字的话,这个字就是「爱」
你的情感树洞 普一 :an1230007
爱的能力比较弱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只会渴望被滋养(你要爱我),很难滋对方 所建立的关系也 就比较脆弱,很难长久的维持一段幸福的感情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渴望的不一样,需要的滋养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更渴望被认可和欣赏,有的人更渴望在对方心里重要,有的人更渴望能被对方懂得,等等。
每个人渴望的滋养,都与自己内心的缺失和创伤有一定的关系。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缺失和创伤,每个人也都渴望着 能在爱情中被深深地滋养,来弥补儿时内心的缺失,甚至疗愈过往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