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一个高能量的动作,缓解背痛还改善抑郁,建议你多做做!

2024-05-06情感

以下文章来源于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前两天刷 到一 个热帖,还蛮有意思,有个人发现含胸驼背居然和抑郁有关。

据楼主本人描述,自己常年抑郁+驼背,但偶然的一个机会,做了点运动,身体打开, 挺拔支棱了一下,感觉整个人打开了,没那么内耗,甚至行动力都变好了。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Yulia

我想起近来被大数据推到的一类养生贴,强调外在和内在之间存在一种隐秘的关联、好体态如何能带来好心态好人生。但它们的解释部分大多朴素且玄乎,仿佛新时代的【水知道答案】,令人将信将疑。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生生的生活实验

忍不住要较真了! 含胸驼背真 这么 可怕?

挺拔支棱,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抱着一番探索的精神,请教了有心理咨询背景的治疗师后,我醒悟了,这种心身合一真不是空穴来风啊!

改掉含胸驼背这种低能量的姿势,情绪真的可以变好。

情绪崴了,身体也崴🥀

在你拉到最下方去看具体的动作练习之前,我们先来讲讲科学。

身体和精神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得频繁且紧密。

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之一 Emil Kraepelin 很早便观察到,抑郁的人总是看起来很疲倦,姿态萎缩,步子小。他认为这种体态是心理运动迟缓的一个特征,是抑郁的表现之一 [1]

后来有更多研究验证了这个观察, 身体前倾、肩膀和头部下垂的弯曲体态 (stooped posture) 与控制力低下的感觉有关,并且和抑郁状态呈正相关 [2][3][4]

而这种弯曲体态和咱们中文语境里的 含胸驼背 是相同的,即肩膀向内扣,背部弯曲,上半身呈收缩状。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电影【斯宾塞】中饰演饱受心理障碍困扰的戴安娜王妃,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含胸驼背来自戴安娜本人的纪实影像。

这种现象并非巧合和玄学。

一方面,人抑郁时往往有较差的身体意象,会更倾向于避免展露身体,给人的直观感受是 缩成一团的 [5]

身体意象 body image

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相貌、体形、体格等,也称身体自我。

从社会信号理论来分析的话, 含胸驼背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缺乏自信或消极状态的信号。 而这种解读,又会反过来 影响他人对个体的看法和互动方式, 加剧个体的孤立感和负面情绪。

含胸驼背的人可能会愈发回避,害怕冲突和直接的沟通,不坚定不自信的印象就会加深 [6][7][8]

社交退缩的结果就是身体也退缩,构成一种循环。

图片来源:日剧【野猪大改造】

📝 奥克兰大学心理医学系在2017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 61个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常规姿势组」,只要按平常习惯的姿势坐就好,另一组是「直立姿势组」,他们会被要求尽量坐直。

两组人都要参加一个带即兴演讲的压力测试,并评估情绪状态和疲劳感变化。全程还会有一个视觉跟踪系统, 测量头、颈、肩、胸椎、背部的倾斜角度 ,评估他们的体态。

图片来源:文献[2]

这个实验发现, 两组人的体态比起健康的人,都有更频繁的体态弯曲;不过直立组,也就是比较支棱的那群人,负面情绪和焦虑水平低一些 [2]

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 人在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危机和问题,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的动作习惯,在体态上留下痕迹 [9]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抑制的状态中时,身体局部压力会增大,胸腔体积会减小,整个腹腔脏器器官总体积也会随之缩小,影响我们肺的通气量、心脏功能,这都会在身体上有所体现 [10]

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它不同于躯体化病变那么病理化的改变,更像是一种小习惯,源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在肢体上显露出来。挺多人在做瑜伽和普拉提的时候,都冒出过类似体悟:

「松解不了」「低气压」「麻木」「心事重」「气若游丝」「没精气神」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nono

不止抑郁,其他情绪也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 脾气暴躁戾气很重的人?他们是不是常常头颈前伸、肩膀上提、面部血管易见 ?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之一,代表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备战状态。这类人通常也 更显老,因为这种长期紧张会致人增长皱纹、皮肤干燥 [11]

图片来源:giphy

所以你看,情绪和肢体确实有关联,它从来都不会独立于身体而存在。 肢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具备其心理情感功能,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阶段的外在表现。

而这种身心上的关联性,恰恰为我们指明了 一种能提升内在力量、改善情绪状态的新思路:

低落时,先让 挺拔支棱 🌱

Move your body, your mind will follow.

支棱起来,好处可真不少👍

挺拔支棱起来,到底会带来哪些结果呢?科学家们还真有研究:

负面情绪减少了

不止一项研究发现, 含胸驼背会影响人们从负面情绪中恢复的效率。

反之, 保持挺直、开放的体态,多多抬头挺胸,能帮助我们在遇到压力事件时,减少消极思维,提升自尊感,尽快恢复良好心态 [7][12]

很多网友也表达过类似的感受, 运动中做一些打开的动作,负面情绪更快消褪。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吴小思 @咪咕 @肥🦐

疲劳感更少,抑郁改善了

还是前文所说的那种坐姿对比实验,他们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坐直,也就是比较支棱的那一组,压力测试后不仅表现出了更多的积极情绪,疲劳感也更少

他们还分析了两组人在即兴演讲中的用语,发现支棱组 使用第一人称「我」更少,自我关注更少——这对于抑郁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因为在抑郁中,一个常见的心理特征就是过度的自我关注,包括了对个人失败、不足或负面情绪的持续反思。减少自我关注意味着更多关注外部和他人互动,更少思维反刍,对改善抑郁思维有益 [2][7]

感觉更自信、更强大

2017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还发现, 采取开放、扩张性的身体姿势,可以让人自我感觉更强大。 这种姿势也被称为:力量姿态(Power Posing) [13]

图片来源:文献[13]

体态好,疼痛减少了

支棱起来最直接的收益莫过于减少代偿的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咱绝大多数人的常态了,无论 久坐、久站、久蹲,干啥久了都会失去人样。 不仅令人无法感受到活力,本身就能增加抑郁风险 [14]

图片来源:微博@动画中国奇谭

停止驼背,支棱起来,再配合良好的呼吸,正确使用肌群站或坐, 肌肉便不再紧张,疼痛少了,情绪自然也会得到改善。 有实验发现,瑜伽锻炼比单纯的体育锻炼能带来的自我感觉更好,更好的胸廓脊椎灵活性,也能大大减少背痛 [15]

咱在普拉提、瑜伽课乃至一个伸懒腰里可以收获的愉快感受,那可不是虚的!

6个小练习

找回挺拔支棱的感觉🤙

都铺垫了这么多了,要是最后的建议只有一句「多抬头挺胸」那也太简单了, FeelBetter 跟专业的舞动老师请教到几个小练习,帮助大家再进一步, 用温和的姿势感受胸廓脊柱的灵活性,适当舒展我们的上半身,从而养成高能量的体态。

练习环境:家中工作间歇都可以

练习工具:带扶手办公椅

⚠️不适合骨盆前倾、后倾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 1. 脊柱前屈 >

*单击一下,右下角有全屏按钮,可放大观看

这个动作也叫

卷啊卷,低头捡东西🧎

在我们真正舒展之前,让我们先通过这个动作感受下身体可以伸屈的幅度。

1)坐正坐直,脊柱垂直,两腿与肩同宽,脚掌踩在地面上,不要踮脚。

2)开始折叠身体,头-胸-背逐步低下去,去摸自己的脚踝。不用憋气,正常呼吸。

3)重复这个动作,逐渐增加弯曲的幅度。感受到身体后侧肌肉的伸展。

< 2. 脊柱侧屈 >

*单击一下,右下角有全屏按钮,可放大观看

这个动作也叫

小狗歪头🐶

想象自己是可爱小狗,看到不明白的事好奇,歪个头。

1)坐正坐直,脊柱垂直,两腿与肩同宽,脚掌踩在地面上,不要踮脚。

2)吸气、吐气,均匀呼吸,一只手扶住椅子保持稳定,另一只手「掰」头,歪完头再继续歪上半身,感受身体两边的肌肉伸展到极限。

3)换另一侧,两边交替。

针对胸廓脊柱灵活性,我们一共准备了6个小练习,来公众号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后台回复 支棱 ,即可提取剩下4个啦!

👇👇👇

关心身体,就是关心精神💆‍♀️

这几个动作,希望大家量力而行,因为:

努力和恢复都是重要的。

我们惯常努力、紧绷,有时候对于放松、休息、储蓄能量这些反而是不熟悉的,甚至是不允许的。

既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间存在一种本能的呼应,那么不妨相信自身本能的感受和需要。

在这个基础上,塑造出舒展的体态, 挺拔支棱,就是在向世界宣告,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去生活、去迎接更好的自己。

真心建议

含胸驼背的朋友们,请把本山大叔这句话

打印贴在书桌前!

这里是和你一起健康 生活的@ FeelBetter 感觉好多了

FeelBetter 感觉好多了 由Know Yourself出品,希望和你一起探索身心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这里,我们为你准备身心都很喜欢的习惯和方法,让你通过简单易行的小技巧,获得焕然一新的体验——

我们也关注运动健康,无论「动作大小」,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以上文章均可在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公众号通过号内搜索获得!

关注FB,宝藏科普一键get🤏,咱们一起身心健康!

今日讨论

从 1-10 给自己的体态打分

你会打几分?

你觉得体态影响你的精气神吗?

作者

Lynx

Just another very flawed human

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专业支持

王愫

心理咨询师,舞动治疗师

个案及团体临床小时数2500+

专业支持

皞昕

心理咨询师,舞动治疗及言语经验整合取向。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驻校舞动团体咨询师。

本文关键词:体态、姿势、含胸驼背、胸廓脊柱灵活性、volume、拉班动作分析、舞动疗愈

欢迎大家在FeelBetter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参考文献:

[1] Kraepelin, E. (2014). Lectures on clinical psychiatry . Ravenio Books.

[2] Wilkes, C., Kydd, R., Sagar, M., & Broadbent, E. (2017). Upright posture improves affect and fatigue in people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54 , 143-149.

[3] Canales, J. Z., Cordás, T. A., Fiquer, J. T., Cavalcante, A. F., & Moreno, R. A. (2010). Posture and body image in individual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controlled study. Brazil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32 , 375-380.

[4] Nyboe Jacobsen, L., Smith Lassen, I., Friis, P., Videbech, P., & Wentzer Licht, R. (2006). Bodily symptoms in moderate and severe depression. Nordic Journal of Psychiatry, 60 (4), 294-298.

[5] Noles, S. W., Cash, T. F., & Winstead, B. A. (1985). Body imag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3 (1), 88.

[6] Riskind, J.H., & Gotay, C. (1982). Physical posture: Could it have regulatory or feedback effects 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6 , 273-298.

[7] Nair, S., Sagar, M., Sollers, J.J., Consedine, N.S., & Broadbent, E. (2015). Do slumped and upright postures affect stress responses? A randomized trial. Health psych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4 6 , 632-41 .

[8] Cheek, J. M., & Melchior, L. A. (1990). Shyness, self-esteem, and self-consciousness. In Handbook of social and evaluation anxiety (pp. 47-82). Boston, MA: Springer US.

[9] 琳达晓乔. (2018). 舞动: 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青少年体育司 (2021, November 8). 警惕青少年脊柱侧弯 . 国家体育总局. Retrieved April 13, 2024, from https://www.sport.gov.cn/qss/n5022/c23707876/content.html

[11] 郭静超. (2010). 长期紧张导致人增长皱纹皮肤干燥. 中国健康月刊, 29 (9), 1.

[12] Veenstra, L., Schneider, I.K., & Koole, S.L. (2017). Embodied mood regulation: the impact of body posture on mood recovery, negative thoughts, and mood-congruent recall. Cognition and Emotion, 31 , 1361 - 1376.

[13] Jonas, K. J., Cesario, J., Alger, M., Bailey, A. H., Bombari, D., Carney, D., ... & Tybur, J. M. (2017). Power poses–where do we stand?. Comprehensive Results in Social Psychology, 2 (1), 139-141.

[14] Park, J. H., Moon, J. H., Kim, H. J., Kong, M. H., & Oh, Y. H. (2020). Sedentary life style: overview of updated evidence of potential health risks. Korean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41 (6), 365.

[15] Singphow, C., Purohit, S., Tekur, P., Bista, S., Panigrahy, S. N., Raghuram, N., & Nagendra, H. R. (2022). Effect of yoga on stres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pinal mobility in computer user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15 (2), 114-121.

点【赞】点【在看】,都支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