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避免「被粉碎的日常」|免费心理热线

2024-03-10情感


人们在面临压力时常常忘记: 「把日常秩序坚持下去」有多重要!

你可能工作压力大,常常睡不好;

做生意,营业困难,收入不稳定;

长时间在外漂泊,见不到家人朋友;

……

研究「心理韧性」的港大心理学博士 Hou WK 认为:

重整日常生活秩序(Regularized routines),可以缓冲压力暴露对情绪的负面冲击。

什么是「日常」?

Hou 把日常比作一种 「织物结构」 。任何确定的、微小的日常秩序、仪式和过程,都形成了强力交织的层层结构,可以塑造出心理弹力(resilience)。

「我的普通生活」在上海隔离的@索菲呀

它是一种实际的行为(吃饭、睡觉、洗澡),而不是思想和感觉(意义感、归属感)。

反过来,心理弹力也映射到日常里。创伤和慢性压力,都会导致日常的规律被破坏(Schulberg等,2000)。比如,一些抑郁的人无暇清洁自己,丧亲者社交退缩,心理健康状况差的人很难开始整理房间。

心理学家认为:

有三条原则,可指导日常生活的维持

一项针对持续暴力冲突期间巴勒斯坦人的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主要和次要压力源,如战争丧亡、人际暴力、婚姻冲突——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并未被创伤裹挟,或者发展为严重的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证据表明, 「基本的日常秩序」可完全调节创伤暴露与焦虑、抑郁和 PTSD 症状之间的强关联。

数十年的研究发现,日常生活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 人们吃饭、睡觉、看电视、运动、游戏,定期和朋友、爱人、同学见面——尽管存在心理困扰,但 他们没有坠入黑洞,正是因为继续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Hob-foll等,2012)。

以下是一些小的建议,也许能帮你重整日常。

01

尝试合并和替换「主次日常」,添加「新日常」

日常可被分为两种类型:

  • 主要日常(Primary daily routines):维持生计和生理需要所必需的行为,如打扫卫生、睡眠和饮食。

  • 次要日常(secondary daily routines):个人情况、动机和偏好,如锻炼、休闲/社交活动,工作或学习。

  • 2020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疫情心理调适手册】建议:

    在大流行期间,「生活中应尽可能保持熟悉的日常,或创造新日常」。比如保持整洁、烹饪、居家锻炼、跟朋友聊聊、唱歌、画画或其他活动。

    新日常可能包括 更长时间的冥想、打扫,在线唱卡拉 OK 。这些行为恢复了一种常态、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每天睡觉前数一数鸡蛋」是我疫情期间新增的日常

    尤其是小朋友。他们在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增加对父母的依恋和需求,家长可以主动提供途径,聊聊焦躁、痛苦或是任何感受。「可能的话,鼓励他们继续玩耍、社交,读绘本」。

    与此同时,主日常应优先于次日常。 在替换和添加日常之前,应该优先考虑整合 ,因为与替换或添加新日常相比,整合中断的日常所需的心理资源更少。在压力大的时候,巩固与家人和朋友的现有关系,比增加新的社会伙伴更重要(Hou等,2018)。

    热线服务时间:工作日18:00-23:59 / 周末14:00-23:59

    👇点击图片跳转预约👇

    02

    日常秩序起作用的前提:它是规律的

    比如,你可以每天冥想,每三天做一次采购,每周组织一次线上读书会,每天清洁家中的一个角落,每天固定地跟猫玩一会。

    临床改善躁郁症和抑郁症的「人际和社会节奏疗法」,就是通过提高日常常规的规律性来发挥作用的(Frank等,2005)。

    为自己的「日常」做整体规划。也意味着你需要 维持自我照顾的秩序,控制和固定新闻摄入时间 (尤其是,当舆论环境与你的感受相违背,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被否定的感觉)。未经核实的假消息,也可能加重个体的相对剥夺感。

    ——不要困在手机里。放下它, 回到你的沙发,回到阳光照在墙上的斑点,回到切土豆的感觉。 在一天结束时,像往常一样看几页书。

    03

    坚持日常, 不等于回避负面情绪

    做这些小事,并非为了回避。重点在于,当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变化、不可控的外部环境时,不如 把焦点拉到当下,放到「做这些小事的体验和过程」

    对很多人来说,感到压力,暴躁,无力,情绪崩溃,大哭的频率越来越多……都是可能的。在应激状态下,这种感觉很正常。

    现代人的能力,恰恰与之相反:不太习惯让自己脱离「情绪稳定」的状态。

    研究者 Smithson 将情绪稳定性视为一个多特征的非认知心理概念。他将「情绪稳定」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格不断地在精神上和人格内寻求更大的情绪健康感。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再理智、再稳定,也不会事事理智、时时稳定。人性皆有缝隙,消极情绪的展现,也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崩溃不可怕,我们都是有缺陷、有极限和有弹性的人。 压力和与之相关的感觉,也绝不是什么「软弱或矫情」。不要回避它们,我们不需要立刻「变好」。

    在调节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找值得信任的朋友、亲人和师长聊一聊,让他们帮助你一起走出崩溃的情绪。必要时,也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简单心理的「免费热线」已经运营九年。 如果你需要情绪情感上的支持,或想找人聊聊,可拨打我们的「免费热线」,我们将为你提供情绪疏导和帮助👇

    当下,记得为自己撑住一些「日常」的空间。 面对残暴现实,有同理心是好事,但要守住压倒自己的那条界限。

    心理上的「自我照顾」,不是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就像那句话说的,「不要用力过猛,省着点自己」。

    热线服务时间:工作日18:00-23:59 / 周末14:00-23:59

    👇点击图片跳转预约👇

    参考文献

    —— —————

    WHO: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consider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Hou WK, Lai FT, Ben-Ezra M, Goodwin R. Regularizing daily routines for mental health during and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 J Glob Health. 2020;10(2):020315. DOI: 10.7189/jogh.10.020315

    Hou WK, Lai FTT, Hougen C, Hall BJ, Hobfoll SE. Measuring everyday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stress resilienc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Living Inventory (SOLI). Psychol Assess. 2019 Jun;31(6):715-729. DOI: 10.1037/pas0000692

    Hou WK, Liu H, Liang L, et al.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onflict-affected forced migrants: A meta-analysis. J Affect Disord. 2020;264:50-68. DOI: 10.1016/j.jad.2019.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