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拉萨,一幢居民楼的 12 层,有这么一间小小的心理咨询室,属于藏族女性拉巴曲宗。
算一算,从走出西藏到赴京学习,再到新西兰留学,最后回到家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接待个案,已经过去了超 30 年。这 30 年间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听听拉巴曲宗的故事。
01
那个走出大山的藏族女孩,又回到了她所爱的大山
拉巴曲宗出生在西藏的一个边陲小镇,翻过一座山就能够到达尼泊尔。
那是 1994 年,没有手机,没有微信。通过政策福利,她顺利考上了一所位于北京的初中,和众多其他成绩优异的同学一起,坐上了绿皮火车,来到了只在老师口中听说过的北京。
「那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拉巴曲宗说。
冬天,大雪封山,4-5 个月才能等来一封家里的来信。来到北京,汉语只会「你好」 、「 谢谢」的拉巴曲宗先从语言预科读起,花 4 年读完了初中,再是 3 年高中和 4 年大学,算起来,这个来自西藏的藏族女孩,竟有 11 年都在北京度过。
作为政策的受益者,拉巴曲宗经常念念不忘的是「为西藏之崛起而奋斗」,因此,从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返回了家乡,一边做着金融行业的本职工作,一边在业余时间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为当地孩童提供教育、募集善款。
她说:「 这是我很热爱的一片土地,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希望那么多的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我可以作为支持的那部分站出来。 」
▷ 拉巴曲宗在给异地扶贫搬迁的工作人员讲解儿童教育相关的心理课程
她回忆,一开始接触到的乡间女孩们都较为自卑,总是低着头、红着脸,什么话都不敢说,而 经过一学期的自我认知相关的公益课程教学,在演讲问答环节,女孩们已经能够在受到质疑时自信地反驳。
作为兼职教师,拉巴曲宗骄傲至深: 「那时候感觉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就觉得说, '喔,原来通过教育,她们其实是可以发声的 ' 。」
在公益组织时,她时常接触到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伙伴,她一边钦佩于他们的能力及视野,一边也暗暗想着,什么时候她也能够赴海外留学,见见更大的世界呢?
2011 年,中国与新西兰政府合作推出了全额奖学金,涵盖了留学所需的所有花销,包括机票、交通费、生活费,努力而幸运的拉巴曲宗再次申请成功,和单位申请了停薪留职 后 ,她登上了去往新西兰的飞机。
▷ 研究生时期的拉巴曲宗
没有人能想到,在新西兰的经历成为了她接触心理学的起点。
尽管出发前怀揣着许多期待和兴奋,可用非母语学习的难度依然给她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眼看截止日期就要逼近,写不出论文的她急得团团转,只得求助于一项校内的心理服务: student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学生学习支持服务)。
来到服务中心时,老师向她提问:「关于这个主题,你有想法吗?」
拉巴曲宗刚开始说话,就被对方打断道:「你不要告诉我,过来(坐我的办公桌),现在就开始写。」
神奇般的,在这样的帮助下,拉巴曲宗就在老师的办公室写出了 1000 多字。
她说:「我忽然发现不是我不会,只是焦虑和对于全英文写作的不自信(阻碍了我),当时感触特别深, 因为没有人一上来就教育我,给我定义、贴标签,而是坚定地相信我其实是可以的。 」
▷ 研究生时期的拉巴曲宗
这样一种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令她铭记在心,直到留学归来,她依旧惦念着为西藏当地植入心理知识教育。 甚至为了持续致力于公益事业,她辞去了证券公司的高薪本职工作,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困难重重。
02
西藏的心理困境
1. 心理人才紧缺,志愿人员欠缺专业能力
拉巴曲宗说:「学校现在也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可是他们找不到比较好的心理老师,专职的更没有,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挂名一下心理老师。」
甚至在院校科普心理知识时,部分教师也不屑一顾,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
在接触大学生志愿者时,拉巴曲宗也发现他们能够提供的帮助十分微弱:学生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接待个案,有的甚至连大概的理论流派都说不清楚。
为了教育当地的孩子们,拉巴曲宗曾自学了编程课,而当地短缺的心理健康资源让她意识到,是时候再去进修一下心理学了。
一开始,拉巴曲宗报名了市面上的一些培训项目,并进行了一年左右时间的培训,但发现专业度不高,所学内容也无法帮助她顺利执业。
抱着想要学习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课程,她开始研究市面上符合自己要求的心理机构以及培训项目, 最终发现了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并报名成为了 2020 年秋季班的学员。期待通过 2 年系统专业的培训,成为一名独立的心理咨询师,为家乡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出一份力。
她表示,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对她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出生在一个大家庭的拉巴曲宗,原先总是乐于做大家吵架纷争时的 「 调停者 」 ,谁吵架了、闹矛盾了,她总是第一时间冲上去调解,可后来发现,这种急不可耐的调停好像来源于她内心对他人的不信任和焦虑 ,了解心理学中的家庭系统之后,她慢慢地会在争吵的风暴中心退一步,而身边的家人也会依靠本就拥有的自我修复和沟通能力重归于好。
2022 年,拉巴曲宗的孩子五岁 ,在接触心理学的过程中,也让她理解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应当怎样学会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 拉巴曲宗在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毕业典礼留影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也渐渐地掌握了更加系统与具体的心理咨询脉络,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在西藏拉萨接来访、当地医院兼职、院校轮转开展讲座成了常事。
2. 当地文化对心理咨询的接纳与重视程度较低,心理工作开展困难
可哪怕是这样,当地的心理科普依旧不够。
根据【2022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我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 万多名 10-16 岁的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 , 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较高,农村户口的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均略高于城镇户口的青少年 。
拉巴曲宗说:「我们这里每年都有中小学生受到较严重的心理困扰,甚至有些学生会觉得去个职校,一辈子就玩完了,父母会拼命地逼 TA。往往我现在见的很多青少年来访,就是小考失利以后开始出问题的,从五年级、六年级就开始有自我伤害的行为。」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另一方面,施加暴力的家长、老师非常常见,她已经记不清在多少次课程中劝慰成年人:先不要动手,可不可以不要骂的那么难听,少骂一点孩子?
▷ 拉巴曲宗在给白朗县的家长们讲解有效家庭教育主题的课程
家长常问的问题是:「怎么就 TA(孩子)那么矫情?」
这样的家长,通常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带着孩子来看心理咨询。拉巴曲宗说:「上次有个孩子拿着刀被逼到学校门口,准备割脖子,说 ’ 你再逼我,我就死给你看‘。这样做了以后才(获准)开始咨询。」
在这样的环境下, 拉巴曲宗有时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可如果她不做,那做的人就更少了。况且 ,每治愈一名来访,她就能每每感受到新的光亮。
曾经有一个初三的孩子告诉她:「你是我生命中的救命稻草,我快死的时候碰到了你。」现在经过咨询,这名学生已经慢慢地恢复了对生命的希望,甚至开始谈论起自己的梦想。
03
新手咨询师执业之路
通过日积月累,拉巴曲宗做出了自己的口碑,还曾受当地电视台邀请,在藏语频道上科普心理知识。而作 为一名新手咨询师,她也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个普遍的难题:积累初始来访者。因为在拉萨当地的全职咨询师实在是太少了。
她从来不需要主动招募来访,而是凭借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把每周固定的来访控制在了 10 位左右,每周还会接到不同单位的课程需求,包括福利院、中小学、监狱等。
▷ 拉巴曲宗给拉萨第八中学的学生讲解考前减压主题的课程
在接待来访之余,她还定期与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家庭治疗课程的老师郑永锴进行着个督,而后者总能非常犀利地指出她所存在的问题。
她说:「刚开始咨询的时候,我会特别不好意思质疑来访,使用面质技术,他就说你那么客气干嘛?是在聊天吗?那聊完天之后你对 TA 的帮助是什么?我就发现好像我原以为的客气,除了善意之外,没有办法给到对方任何启发。」
一针见血的表达往往能快速帮助她进行调整,郑永锴老师偏后现代的观点也令她非常欣赏:「他的那种开放性能够让我看见人,看见关系,允许各种可能性存在,我觉得这就是我向往的风格。」
现在这个时间点,刚好是拉巴曲宗在拉萨开展个人工作室的一周年。
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买了一个 40 余平的二手房,并装修成了工作室的模样,可以接纳来访,也可以偶尔组织小组活动。
▷ 拉巴曲宗工作室的办公桌和书架
回想起在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中提供的高阶实习时, 拉巴曲宗能够接触到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的来访者,上海、广州、北京、澳洲......这样的经历也让她产生了入驻简单心理平台的念头:待线下咨询和科普工作稳定以后,还需要准备资料申请入驻,多多接触不同的来访,从而提升自身咨询水平的各个方面。
从最初的从事金融行业,到投身公益事业,最后成为全职心理咨询师,拉巴曲宗的丈夫对她说:「你已经活了好几个不同的人生。」
但每一次,每一次,她都觉得更加贴近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者: Aurora
编辑:丁晓玲
简单心 理「 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Pro」项目以「执业」为培养目标 , 项目毕业后,申请通过考核可入驻「简单心理实习咨询师执业中心」。
8 年来已开展 20+期,培养了 2600+ 学员;2016 年至今,入驻简单心理咨询平台 6 个月以上学员,有 70% 接案在 100-500 小时,远超行业平均。
学员在学习期 间可在 心理热线平台、低价实习平台进行实习 ,累计 超 190 小时的实习+督导,高阶将开启收费个案,名师一案一督保驾护航!
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PRO · 2024 年春季班
招生最后 15 人!
优惠券叠加奖学金
最高可省近 2 万
微信添加「顾问简老师」
免 费领取 4000 元专属优惠
及更多项目课程安排表
👇欢迎添加「简老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