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曾经出过一本摄影集,回忆故乡伊斯坦布尔1970年代的样子。「尽管讲述的是城市的街道、桥梁、人物、风景、船只、交通和历史,然而主题则应该是所有这些东西唤醒的情感。」他这样介绍这本书。某种程度上,人们涌向博物馆、美术馆,观看展览、电影和建筑遗存,都是在有形无形的文化里感受城市的脉络,唤醒自己的情感和记忆。
2024年,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在河南中牟启动。「此时此地」的主题不仅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跨越地域、参差多态的人文风土和时代变迁,更呼唤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与参与。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
6月29日,作为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的前序活动,「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在河南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并举行了沙龙。
除了位于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的线下展览现场,「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还将写有班宇小说语句的创意广告牌安放在中牟县城各处。由刘钊设计、重新改造的中牟当地特色的交通工具穿行在中牟大街小巷。三联人文城市希望,通过这些新的艺术展示形式与互动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与艺术不期而遇。
班宇小说中的语句以广告牌的 形式呈现在中牟县城中
摄影:袁潇雪
刘钊设计的三轮花车在中牟街道上巡游
摄影:袁潇雪
从2022年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发起了城市项目「小城之春」开始,「小城之春」已经走过了两季,邀请到29位共创人。在6月29日的开幕及沙龙上,「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与第一、二季参展艺术家代表陈鸿宇、顾桃、胡尹萍进行了分享。在对谈环节,包括音乐人陈鸿宇、艺术家段建伟、艺术家袁野、艺术家胡尹萍、导演顾桃在内的参展艺术家代表围绕「小城是我们未尽的梦想」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在致辞中,中牟县委书记丁文霞说,中牟拥有2700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官渡之战的发生地。现在的中牟则是「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三联人文风土季和「小城之春」第二季的展开,使得三联所推崇的人文理念和「中国中牟·幻乐之城」城市品牌碰撞、融合,激发人们重新回望小城、记录小城。
丁文霞致辞现场
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说,中牟是「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的重要出发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小城,如同中牟之于当地的人群。当下的中国有许多小城正在寻根问源,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小城是家,是人的根,也是创造的源泉。」
李鸿谷致辞现场
「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本次展览策展人崔灿灿说,春天变暖的风和潮湿的空气,不仅意味着一种自然,也意味着情感和希望。四季的变化,让我们认识时间、认识尺度。「对每个人来说,一年有四季,但我们心中只有一季,那就是春天。」「小城之春」不仅是对一个季节的描述,它是一种希望,是一种梦想,是对每个小城心中未尽梦想的讲述。
崔灿灿致辞现场
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说,人们的旅行目的已经从追逐景区、公园,逐渐发展到渴望发现更多的城市,发现更多的未知。「小城之春」展览中艺术家挖掘小城的文化脉络,正符合了这个时代人们旅行和旅居的精神追求。
论坛主持、「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贾冬婷说,在现代场景中重新认识风土、发掘风土的当代价值,正是目前河南中牟县正在实验着的「文艺复兴」。三联人文城市希望,通过三联人文风土季和「小城之春」系列活动,在讲述地方历史⼈⽂⻛貌的同时,挖掘城市与⼈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结;在回望传统的同时,探索充满可能性的未来,掀起⼈⽂风土的新浪潮。
文|榭瑞
编辑|王菲宇
从故乡出发
寻找自我的来处
作为「小城之春」项目的联合发起人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说,相比第一季中重返具体地点的关注和叙述,第二季的15位(组)共创人,通过他们的讲述和作品,将眼光放大到一个地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范畴,在个体讲述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故事之外,还有地域、时代和人群的共同命运。
这些故事与其背后的小城,共同构建了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对远方的想象,也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的追问。「究竟是什么塑造了我们,我们又为什么回到小城?」崔灿灿说,展览「小城之春」第二季邀请大家带着这种问题共同观看,也共同思考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处境。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现场
故乡是许多共创人自然而然的讲述原点。在导演耿军眼中,故乡鹤岗有两个,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自己的电影创作里。鹤岗的生活平淡而漫长,人们有着典型的寒带面孔以及特有的幽默感。从【青年】到【东北虎】,耿军的电影创作都以鹤岗为故事发生地。这些作品记录下鹤岗生活的局部,也定格了小城里一个个的情感坐标。
小说作者班宇讲述了沈阳的公园和公园里凝聚的沈阳的公共生活和时代流变。对于这个一直居住在东北的小说作者而言,从前的沈阳冷、硬、浑、顽固、不易融化,具有坚固、猛撞的气息。在一种切片式的回忆中,他再一次意识到工业时代的沈阳正在逐渐远去。
耿军 【诗与病的旅程】
艺术家朱岚清在长大后前往北京读书后,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乡的关系。在她的镜头里,废弃的百亿新城是东山岛未尽的梦想。
艺术家佘海晴出生长大在广东顺德,一个以制造业腾飞的小镇。她的作品【钻石玫瑰】用无数缀满碎钻的人造玫瑰中,唤醒人们对劳动和价值的再度思考。
2023年,在汕头的半日美术馆,艺术家、策展人孙晓枫将他对公元胶片厂的保护调研成果落地,此次「小城之春」展览也将这些成果凝聚于同一个空间。作为中国最早的胶片厂,公元胶片厂曾经的辉煌,诉说着潮汕人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朱岚清【百亿新城】
佘海晴【钻石玫瑰】
孙晓枫【 「白手起家」――「公元」记事及其隐喻,特别版 】
对一些共创人来说,生活在此地与他乡的记忆发生某种重叠、轮转、更新,反哺到创作之中。
艺术家伍伟重回中原故乡,他用皮毛和纸,实验出千变万化的材料,用这些原始的、粗犷的、彰显着生命力的形态,模拟出虚拟的家庭场景,指向了一代人共同的成长回忆。
西北根源音乐人张尕怂十几年如一日进行采风。他在寻找「老马」和民间骚人的途中,不断从西北这片土地汲取自己创作的灵感。
对于福建莆田的艺术家陈彧君、陈彧凡兄弟,「家」的概念一直是陈彧君和陈彧凡创作的起点。从厝到亲缘关系,再到下南洋与归乡,家的概念从具象到抽象,又指向了某种共同命运。
伍伟【夹缝】【猲狙】【依附】【退化的形-5】
张尕怂【寻找老马】
陈彧君【错屋】
陈彧凡 【厝】与【盆栽系列1】
从小城出发,一些艺术家、建筑师和兴趣组织不断寻找着此地与世界的联系,让小城与世界共享同一套时间。
艺术家程新皓生长在云南,他从小感受着某种云南特有的属性,也生发出一系列问题:前现代的云南人如何感知时间?云南何以成为某种想象?以身体作为媒介,个体经验如何与特定历史时空之间产生连接?带着这些问题,他在2019年踏上了沿着滇越铁路从昆明走到中越边界的徒步道路,沿着云南历史上第一条现代道路走向大海的方向。
建筑师罗宇杰曾在山西浙水建造了一栋悬崖边的小屋,以唤起大家对人文与想象力的关注。他的作品一直聚焦对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参与「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他将一个可移动「瓢虫」书屋安置在展厅中。这一用环保材料搭建的书屋里,不仅关照了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也关照了环境和未来。
在展览现场,一组多媒体装置让观众得以多维度认知苗语。黑板上的文字、汉语与苗语的对照发音,这些一一对应的关系也映衬出苗语与时代的时差。而兴趣小组苗文翻译局正是在将现代汉语转译成苗语的持续实践中,努力消除这些时差。
程新皓【来自铁路的二十四封邮件】
罗宇杰【共享瓢虫】
苗文翻译局 【语词的生命复现】
重拾故乡
找寻精神身处的家园
在开幕式当天的分享和放映会中,顾桃讲述了一个离城市更为遥远的家乡。35岁那年,他从北京回到大兴安岭,开始了跟踪式的纪录片拍摄,用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鄂温克三部曲」。在他的镜头下,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部落随四季捕猎,过着自由的游牧生活。创作中,顾桃与拍摄的对象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
他拍摄了部落里最后一位酋长玛利亚·索。寒冷的冬夜里,玛利亚·索说「月亮戴头巾了」,顾桃感受到极寒之地粲然升起的浪漫火花。后来,小孩长大了,大人变老了,老人走了。最初顾桃拍摄的那几户猎民最终都下山了。2022年的夏天,顾桃收到了玛利亚·索去世的消息,大兴安岭的山林彻底成为了回不去的故土。他说,在孤独当中,也许才能有生命感。
顾桃分享现场
此次展览,顾桃在展览现场搭建起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传统「民居」撮罗子。搭建撮罗子就地取材即可,冬天用鹿皮、狍子皮、熊皮,夏天用桦树皮。顾桃说,这是世界上最简便的房屋,在森林中有几根木杆就能支起,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城市里缩小版的家」。顾桃还在分享现场展示了大兴安岭的传统乐器——口弦琴,透过悠长的琴声和顾桃熟悉的「家」,人们得以看见大兴安岭茂盛的森林和看不见尽头的溪流,也看见顾桃精神身处的家园。
顾桃搭建的撮罗子
作为第一季共创人代表,音乐人陈鸿宇分享了他从额尔古纳河畔出发又重新回到那里,打造「众方纪」的经历。陈鸿宇从小生活在草原,也一直拥有着在草原打造一座「诺亚方舟」的梦想。
从2017年开始,经过近两年的筹备,陈鸿宇实现了他的梦想。打造了一个茕茕孑立于草原之中的黑色立方体建筑。「众」是人,「方」是空间,「纪」是时间,「众方纪」是一个剥离社会性的理想创作居所。从建成起,众方纪一直在实施"驻留计划",即在众方纪需「单人、不带手机、无钟表」独居3天。而陈鸿宇是第一位入住者。
陈鸿宇分享现场
从2019年到2024年,众方纪接待来了近60名驻留者,他们中有摄影师、音乐人,也有脱口秀表演者。告别大城市的生活,来到草原、体验没有时间和空间标记的生活,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的故事。有的人在草原上午睡,醒来发现蜘蛛在自己的脸上织网,有人在夜晚看到了烟花,有的人在草原中迷失了方向,无论如何找不到北方的河流。陈鸿宇说,用三天的时间去见证草原上的蚊虫与黑暗,体会或紧张或放松的时刻,三天后的自己也变得不一样了。「这三天你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但你在你的人生里没有消失,这个世界的变化还在发展。」
从2021年开始,陈鸿宇和众方纪一起发起了「重拾故乡」项目。这一青年共创计划由音乐人发起,每年实践到一个城市或地区,联合其他领域创作者,共创一张音乐合辑。陈鸿宇说,无论是众方纪还是「重拾故乡」项目,出发点都是希望用自己当下的目光、现有的力量重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故乡。
陈鸿宇打造的「众方纪」
供图:陈鸿宇
一个善意的谎言
为小城编织梦想
艺术家胡尹萍分享了一个存在了近十年的艺术实践项目「小芳」。
胡尹萍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一个小镇。在她的记忆里,擅长编织的妈妈总在劳动,即便自己从高中起便不再穿她做的衣服。而当自己从雕塑系毕业后,她发现妈妈勾的帽子也遭到了小镇商家的冷落——如果不是被廉价收购,就是被直接退回。
胡尹萍分享现场
胡尹萍于是与朋友一起以法国公司CEO「小芳」的名义,从妈妈和小镇的阿姨们那里收购毛线编织物。通过这一善意的谎言,胡尹萍更多感知了母亲的情绪和生活。2016年,母亲编织的帽子来到北京的艺术空间展览。小镇上的其他阿姨们也陆续加入了这个有趣味也受尊重的劳作行列。
为了和更多社会机构合作,胡尹萍创立了品牌「胡小芳」,开始有经理与阿姨们沟通编织过程中的想法和问题。从 2017 年起,小芳引导着阿姨们进入了创作型织制阶段。那一代人被忽略的创造力、被忽视的情感,逐渐在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呈现出来。
胡尹萍【「联合国」】
在「胡小芳」的第三个阶段里,胡尹萍在北京的工作室遭到非法暴力拆迁,房东雇凶打砸入室,让她对周遭环境的安全产生怀疑。胡尹萍想到,自己知道用知识和法律来保护自己,生活在遥远小镇的阿姨们,遇到坏人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自己和家庭不受伤害?她通过小芳向她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阿姨们织出了骂人的「脏话」,也有人织出了枪支、炮弹和卷帘门。有一位阿姨编织了一个满是刀伤的自己——这是她生活中真实的样子,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坏人,她常年穿着长袖、长裤。胡尹萍说,为了不暴露阿姨的隐私,她后来让小芳不再继续问下去。「当她能够去把这个东西编织出来的时候,我认为这是她跟自己形成的某一种和解。」
在「胡小芳」第三阶段,面对「如何保护自己」的创作命题,阿姨织出了心中的答案
供图:胡尹萍
有的阿姨编织出浑身充满刀伤的自己,编织成为了他们内心抒发的方式
供图:胡尹萍
从帽子、比基尼到各式各样的编织作品,原本被大批量、同质化地消费的手工艺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原本隐形于家庭与市场的女性劳动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从爱尔兰到巴黎,阿姨的编织作品在世界很多地方展览。胡尹萍说,自己特别像一根牙签,而阿姨们像是大海里的巨大的水母。」我轻轻戳她们一下,她们就开始张扬舞爪的这样子去展开他们不同的姿态。」「小芳」用善意的谎言,展现了跨越了代际的女性力量,构成了一个小镇与世界的连接,也将梦想带给了小城里的阿姨。
小城的梦想
也是个体的梦想
展览「小城之春」第二季在河南中牟落地。在沙龙的对谈环节,艺术家段建伟、袁野分别分享了自己与河南的故事。
崔灿灿、陈鸿宇、段建伟、袁野、胡尹萍、顾桃对谈现场
艺术家段建伟在河南生活了几十年,策展人崔灿灿描述他的画作,「画里面始终有一种像土壤一样的颜色,带有强烈的劳动色彩和乡村的仪式色彩」。
四十年来,段建伟一直以农民和乡村生活为主要描绘对象,段建伟称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自己的过往生活经历和亲朋好友共同促成了这一选择。在他看来,农村题材的画作倾注了个人的感情,更呈现出他对题材认知和对世界规律感知的变化。
段建伟分享现场
此次回到河南,故乡的变化在段建伟的意料之中,但是他发现「记忆中的任何东西几乎都没有」。「一方面是故乡的概念在变化,一个是我也在变化。「故乡不是一种恒定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种感情和回忆。
此次跟随「小城之春」第二季纪录短片回到故乡许昌拍摄,段建伟意外遇到了近五十年未曾联系的老同学。如策展人崔灿灿说,正是由于人们的距离,」故乡「这个话题才得以存在。
段建伟【篮子】
艺术家袁野关于在地植物的调研式创作更聚焦于「此时此地」。曾经在南京、深圳、杭州和北京生活过,袁野觉得植物是观看每个城市的一个入口。第一次来到中牟进行创作,袁野带着她对中原地区的固有印象而来,却惊喜地发现中原植物拥有意想不到的丰富色彩。
拍摄西瓜大棚的时候,瓜农邀请袁野品尝不同品种的西瓜,详细向她介绍不同品种的甜度和特点。西瓜是中牟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作物,通过这次创作,袁野看到了比原来自己认知更丰富的西瓜品种,更看到了西瓜背后中牟人的辛勤。「为什么这种经济作物可以被培育得这么好?是因为在背后不断有人在努力。「
袁野分享现场
袁野【中牟植物见闻】
崔灿灿总结道,在今天我们回到故乡、回望小城、回顾小城的梦想,最后都会指向人与小城的连接,而人的种种情绪、感情、牵绊、故事,编织了城市的丰富性。崔灿灿说,「小城之春」项目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的大城市之外,看到中国城市的丰富性,也看到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的小城,不仅关乎小城,更关乎个体的记忆和想象。我们讨论小城的梦想,也是在讨论个体的梦想和未来。
「小城之春」 第二季展览
展期: 2024.6.29-2024.10.8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
策展人: 崔灿灿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 贾冬婷
出品方: 三联人文城市
主办方: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
中牟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策展人&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
策展人,写作者。作为当今艺术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策展人,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有上百场,涵盖艺术、建筑、设计和电影等。
贾冬婷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专注建筑&城市报道,2020年起,策划三联人文城市奖及人文城市季。
联合发起人
共创人
班宇
@ 辽宁沈阳
小说作家
陈彧凡
@ 福建莆田
艺术家
陈彧君
@ 福建莆田
艺术家
程新皓
@ 云南滇越铁路沿线
艺术家
段建伟
@ 河南许昌
艺术家
耿军
@ 黑龙江鹤岗
导演
顾桃
@ 内蒙古希拉穆仁
导演
胡尹萍
@ 四川泸州
艺术家
罗宇杰
@ 山西浙水
建筑师
苗文翻译局
@ 苗语地区
兴趣小组
佘海晴
@ 广东佛山
艺术家
孙晓枫
@ 广东汕头
艺术家
伍伟
@ 河南郑州
艺术家
袁野
@ 河南中牟
艺术家
张尕怂
@ 甘肃靖远
西北根源音乐人
朱岚清
@ 福建东山岛
艺术家
「小城之春」项目团队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贾冬婷
策展人: 崔灿灿
展览统筹: 宋洋、袁潇雪
展览执行: 俞冰如、吴小霜、吴佩珊
视频出品: 贾冬婷
视频监制: 王菲宇
视频统筹: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雷妮、张秋雨、蒋瑞华
活动统筹: 潘鸿、宋洋
内容传播: 王菲宇、俞冰如、
蒋瑞华、吴佩珊
视觉设计: anotherdesign
三联人文风土季
活动一览
6月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
展期: 2024.6.29-2024.10.8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
「我们生活在这里」摄影项目分享沙龙
时间:
2024.6.30,16:00-18:00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一层
分享嘉宾: 张景翔
7月
「吃了冇?」 大孟社区Mapping工作坊
时间:
2024.7.20-7.30
地点: 中牟县大孟社区
发起人: 何志森
讨论嘉宾: 项飙、段志鹏、Pol Fite Matamoros
9月
三联人文风土跨界论坛
人文风土实践沙龙
「吃了冇?」工作坊沙龙
嘉宾:何志森
有趣城市工作坊
共创音乐项目:古乐新声
嘉宾:回声当代乐团
共创舞蹈剧场:沿着河走
嘉宾:二高表演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