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一生要强的东亚父母,难以对孩子说出「对不起」

2024-06-08情感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读者: 晓萧

成年后,我和父母几乎没有爆发过直接的语言冲突,但也有过例外。在我身怀老二六个多月的时候,一个周末的早晨,我特意早起给老大做了香蕉松饼,这向来是他很喜欢吃的食物,但那天早晨不知为何,他连尝都不愿意尝一口。面对着一脸挫败的我,母亲用开玩笑的口吻当着一桌的人说:「你看,你就是照顾不好孩子。你不会做饭就不要浪费食材了,还是交给王姐(家里请的育儿嫂)去做。」

这不是母亲第一次质疑我作为母亲的能力,但以往面对她的冷嘲热讽时,我一般都选择一笑置之,然后私下努力消化她这些并不幽默的笑话。但那天,或许是孕激素的作用,或许是长久以来积累的委屈迫使我爆发了,我当场涕泪横流地诉起了苦,我诉说着自己怀孕期间的种种不适,以及为了让老大不感到受冷落而强忍着不适付出的努力。残存的理智让我没有将矛头对向母亲,以免让眼下的局势彻底走向失控的方向。母亲还是被我突然爆发的情绪给吓住了,她来不及褪去的笑容尴尬地凝结在了脸上,直到我宣泄完情绪愤然离席之前,她都没有任何反应。

【小敏家】剧照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进入了熟悉的冷战环节。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在我青春期时,这样的情形曾无数次在我们家上演过。只是时隔多年,再次面临同样的冷战局面时,我有些不知所措了起来。当时,父亲还未退休,在异地工作的他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和母亲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表达了对于母亲多年的养育,换来了我的一通公然训斥而产生的不满而委屈。他对整件事情的描述中,并没有提起引发我激烈反应的源头,或许在他们看来,那只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道歉」这样的字眼,而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建议」我安抚母亲情绪,成为主动示弱、修复母女关系的一方。

其实除了在饭桌上情绪爆发的那一个瞬间,我感受到了一丝一吐为快的爽快之外,其余时间,我都陷入了自责和内疚之中。 母亲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我完全可以采取更柔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当着我老公和育儿嫂的面给她难堪,无疑会让本来就脆弱敏感的她掉入更大的情绪黑洞中去。 但是,父亲显然忘记了,在做女儿的这些年里,从未得到过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的我,没能无师自通地掌握向父母低头示弱这个技能。

正在家里氛围陷入僵局的时候,我的身体出现了一点意外情况。 某天临睡前,小腹有些轻微的痛感,待我一检查,发现内裤上有褐色分泌物。我和老公决定去急诊检查一下胎儿的情况,离家前,老公匆匆给母亲打了声招呼,让她帮忙照看一下老大。

母亲虽然没有直接和我说话,但她的表情明显柔和了下来。检查后回到家已是凌晨三点多,母亲还坐在客厅里等着我们。一看到我们,她便急忙起身问先生,肚子里的孩子情况如何。我不待先生回答,抢先和母亲讲了一下听胎心和做B超检查的结果。母亲终于正眼看向了我,有些不自然地和我交谈了几句。根据年少时的丰富斗争经验,我们都会很识趣地顺台阶而下,给这场冷战以不着痕迹的方式拉上帷幕。 从此以后,对于这件或多或少都给双方带来了心理阴影的一幕,大家都会默契地选择避而不谈。

【小舍得】剧照

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清楚我的家庭文化是「永不道歉」。 不过在获得真理的路上,人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我的代价就是父亲迎面而来的一巴掌。记得刚上小学时,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基础的我,一度学得很吃力,尤其体现在数学上。某天中午,我请教了当时是高中数学老师的父亲一道题目。一开始,他还在称赞我的勤学好问,不过在讲了许多遍,发现我还是搞不明白时,他的情绪明显暴躁了起来。最终,他以迅速而有力的一巴掌结束了这次亲子教学时间,也结束了我们未来继续一起探讨学业问题的所有可能性。

听到动静的爷爷赶了出来,看到鼻子被打出血的我后,训了父亲几句,然后带着我清洗了一下,就送我去了学校。至于父亲,他好像凭空从接下来的所有场景里消失了一般,我不记得他有什么样的表情,或者是说了什么样的话。 突如其来的一巴掌,让我关于那段时间的记忆都跟着摇晃了起来,我想不起来自己是如何和父亲实现和解的,唯一确定的是我并没有得到过一句道歉,或者是可以被解读为歉意的表示。这件事从此被封印了起来,好像它从没有发生过一样。

再长大一些后,父亲便没有再动过手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和母亲结成了一个以打压教育为主的坚实同盟。 面对各有优劣的我和姐姐,他们总能准确找到我们所不擅长的那一面,以「幽默」的方式进行调侃或者批判。一旦我们表达出不情愿的意思时,父母反倒成了受到伤害的那一方,我们则成了听不懂他们的苦心和期望的「不知好歹」的孩子。 长期浸染在父母具有绝对权威的文化中,让我也自然而然地认为,高高在上的父母是永远不需要说出「对不起」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

成为母亲后,我一向自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我会对孩子说出我从未从自己父母那里听到过的「我爱你」「你真棒」这样的字眼。 尤其是在想到我曾经遭受到过的棍棒教育时,更是为自己从未动手打孩子这样的进步而洋洋自得。我不断告诉过自己,不能再成为父母那样的家长。但不知不觉中,我继续沿用着从上一辈那里继承过来的,某些简单粗暴的育儿方法。比如说,我充分享受着做一个权威型的母亲带来的便利,不用去给看似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解释自己偶尔出现的情绪失控,也不去过度思考孩子该如何消化母亲的暴躁情绪。

某天早上,急着要上班的我,面对着每天早晨刷牙时都磨磨蹭蹭的孩子,终于大发雷霆了。宣泄完自己的情绪后,我丢下了坐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孩子,匆匆赶去上班了。那一整天我都心神不宁,孩子哭泣的画面在我的大脑中回放了整整一天。我想到了给他买个小玩具,也想到了以后引导他刷牙的方法,但是我始终没有去想,我要为此向孩子正式道歉。

回到家后,孩子看上去好像早已忘记了早晨的不愉快,开心地冲上来抱住了我。 歉意将我吞没,但我采取了父母教给我的办法,将不愉快封印起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继续重复着偶尔发作,但不用善后的亲子相处模式。 而当我发现我也收获到了和童年的我一样的孩子时,这个模式被打破了。

【小欢喜】剧照

带孩子去玩耍时,难免会遇到和其他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等小事发生矛盾的时候,我的孩子有时是受到伤害的一方,有时是矛盾制造者。 在身为前者时,他很容易接受对方的歉意,但身份一换成为后者时,他便成了一个虽然看起来一脸心虚,但无论我怎么劝说,都不愿意向其他小朋友说句「对不起」的人。 我惊恐地意识到,曾让小时候的我感到压抑和不解的家庭文化,在这一刻形成了闭环,我的孩子也无法说出不会在他的家里出现的「对不起」三个字。 不过好在,留给我的时间还很多。

就像心理治疗师 菲利帕·佩里 的著作【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里写的那样:在每个重要、亲密的家庭关系中,翻脸决裂是无可避免的。重点不在于关系破裂,而是要加以修复。 即使你是在事情发生几个月后,才意识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错了,你还是可以告诉他,你哪里做错了。父母试图与孩子修复关系,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即使孩子已经成年。

【小舍得】剧照

成年的孩子也依旧渴望父母发自肺腑的一句「对不起」,我很喜欢看的【摩登家庭】里就有过类似的情节。 从小生长在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中,导致姐姐克莱尔为了给自己安全感而成了一个时刻要证明自己什么都对的「控制狂」,弟弟米切尔则更倾向于在面临问题时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自我回避。幸运的是,成为了父母后的他们等来了来自自己父母的真诚道歉。在听到迟到了很多年的「我们真的很抱歉」时,屏幕前的我和屏幕里的姐弟两一起泪目了。

有人说:东亚父母一生都在等待孩子的感激,而东亚的孩子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道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和我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在互相亏欠中也算是达到了一种不够完美的平衡。

【怒呛人生】剧照

但我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之间,能建立起一种更健康的关系。 我不想再去苦心经营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设,而是想成为一个通过真实和真诚赢得孩子信任的母亲。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 ,个人故事 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将投稿与 【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 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 【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 】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