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谈不好恋爱、恐惧进入亲密关系、又或者是你正陷入一段不太符合道德伦理的感情中无法自拔,可能你自己觉得是遇人不淑,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可能源于你没有顺利度过童年时的俄狄浦斯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3-6岁期间,会自动进入到俄狄浦斯期,意思就是 男孩会想干掉爸爸,占有妈妈;同样,女孩也会更喜欢爸爸,想取代妈妈在爸爸心中的地位。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说「我要嫁给爸爸」「我要和妈妈结婚」这样的话,或者在看到爸爸妈妈很亲密时,产生嫉妒说「你们是胶水吗?天天黏在一起」 …
如果在这个俄期,父母双方的感情不错又可以与孩子建立好边界,但同时又能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和爱,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就是个孩子,永远无法介入到父母的关系里。同时父母的爱与陪伴,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那他就能够很自信的去成长,去发展属于自己的健康的亲密关系。
也就是说,俄狄浦斯期其实是帮助孩子建立身份认同感的一个很关键的时期。
反之,如果父母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那孩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亲密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一旦偏差,就会在以后的亲密关系里埋下隐患。
第一种是,这个家庭里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妈妈是较为弱势的一方 , 就像 ,父亲经常冷暴力对待母亲,孩子也看到了母亲的遭遇,对母亲是同情可怜的;或者父亲是缺位的,常年不回家的,母亲把更多的关注和爱给了孩子,甚至还经常在孩子旁边说父亲的坏话。
那对于这个家庭的 儿子来说,就会产生一种「这样一个糟糕的父亲,凭什么还能霸占自己的母亲」的想法,从而与母亲建立一种更加亲密的情感联结,表现出过度的依赖母亲。 过度的超越边界的关心母亲。并且因为他对父亲是不认同的,那就无法让他很好地发展出男性力量, 长大后极大可能就成为了我们说的「妈宝男」 。
对于这个家庭的女儿呢,则会陷入一种既渴望父亲的爱,同时又对母亲产生内疚的矛盾心理。她会共情母亲的遭遇,而自责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拯救不了辛苦的母亲。这就导致她在成年后,会容易在不适合她的人身上去轮回。因为俄狄浦斯期对父亲爱的残留,对父亲一样的男人的熟悉感的追求,潜意识就会指引着她去寻找一个和自己的父亲很像的伴侣,然后不断的经历被吸引,被抛弃的这个强迫重复的过程。但是如果很幸运,他找的异性伴侣有父亲的优点,却没有父亲的缺点。所以她和伴侣的感情很好,那她则很有可能故意通过一些方式去破坏关系。因为潜意识里她就会认为和与自己父亲相似的男人关系好。这是对母亲的一种背叛。
所以, 她才会 要么干脆就单着,迟迟不敢进入感情 ;要么是 即使进入到关系里了,也总是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也就是说她总是谈不好恋爱,不是因为她情商低、不够温柔,而是因为潜意识始终有个声音在告诉她:你不能幸福、 你怎么可以比你妈妈强那么多? 你必须要毁掉这段关系,否则母亲会难过。于是驱使着她去作、去闹,去把这段感情搞砸。
第二种,就是父母关系可能还不错,但是面对想要「竞争」的孩子是嘲讽、打压、指责的。 比如当女儿说出「我要嫁给爸爸时」,妈妈嗤之以鼻 且表现嘲讽意味,故意在女儿面前表现出和爸爸很亲密,宣誓主权的意味特别的浓厚。那个感觉就是,爸爸永远最爱妈妈,你可争不过妈妈。那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他会觉得自己竞争失败很羞耻,那么在长大后,很有可能她 就会有 想 要去争夺已婚对象 ,插足别人感情的想法和冲动。因为在竞争关系中胜出,是最快最佳抹羞耻感的方式。她要通过赢过另一位同性,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又比如,男孩在和爸爸竞争妈妈的时候,爸爸非要严厉的去惩罚孩子。让这个男孩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这个时候,面对象征权威的父亲的强压迫,就会让孩子把 对父母的恐惧转化为对权威的恐惧, 以至于在以后的一切人际关系中,要么是怕老师怕领导,进入亲密关系也会惧怕比自己强的另一半,成为卑微讨好者;要么是与权威的对抗,和领导对着干,和长辈对着干,谁比他强,他就要跟谁对着干,进入亲密关系后,也会变得比较强势。以此来抚平权威感带来的不适与压力。
最后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孩子表达了对异性父母的占有欲,异性父母很高兴,于是表现出了对孩子更加的亲密和疼爱,把丈夫或者妻子放在一边了。也就是没有树立明确的边界。 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在这场争夺战里是赢了的, 给孩子一种 自己是最有魅力的、是无所不能 的错觉 。这会造成孩子的认知失调,分不清自己和父母的角色定位,他会觉得自己可以主导一切关系的开始与结束。所以也就无法让他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自体。长大后就会很容易变得花心、见一个爱一个,或者经常性的对感情的背叛或者喜欢无缝连接 。因为小时候对异性父母争夺的胜出,让他产生了极度自恋的心理,他无法抵抗住诱惑,并认为任何「诱惑」都会被自己征服。
另外我们说的一些同性之间的情愫,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也是因为在俄狄浦斯期,因为无法形成正确的身份认同,而逐渐发展出的一种关系状态。不过这点是有争议的,也有专家认为这是基因的问题,所以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
总之,俄狄浦斯期作为孩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日后的择偶、爱情观等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在与同性父母的竞争中最终被同性父母的爱所征服。 当竞争消失后,人格才会再一次以积极的方式得到整合。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上面我说的几种情况,可以有这样一种思考,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俄狄浦斯情结?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定的俄期残留,所以不用太苛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提高个体意识水平,走出这种困扰。但如果说你的俄狄浦斯情结很严重,已经出现了亲密障碍。那就要开始自我觉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