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一个中年女性的「职场解放日记」

2024-06-27情感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读者:晓萧

前段时间单位新来了一名同事。在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之前的我的影子,她在努力寻找一个打入同事内部的契机。 与此同时,我又从同事们私下建立的群聊中(没有领导、没有新同事),后知后觉地捕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群里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对新来之人的第一印象,其中有个人说:「不知怎得,我不是很喜欢她的气场。」我尚未觉察到新同事的气场有何不妥之处,倒是很快脑补到了作为曾经的新人,我也曾被别的同事们拿着「放大镜」细细观察过,或许她们还曾经就要不要让我成为她们的职场搭子而犹疑过。

犹记得新入职的第一天,领导并没有给我委派任何重要的工作任务,只是递给了我几页简短的宣传册,里面讲述着这家公司的创业史,以及关于未来前景的展望。我只花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读完了宣传册,但距离中午下班还有漫长的3小时50分钟。余下的时间里,我又一遍遍翻看着册子,顺便从中找到了两个错别字。

周围的同事们都沉浸在自己手头的工作中,也有可能是在网上热烈交流对我的看法,我偶尔会产生一下询问要不要帮忙的冲动,但每次只是停留在视线与同事不经意交汇后,彼此传递一个尴尬笑容的阶段。虽然人已经奔三了,但是一旦身份切换为新入职员工时,想尽快融入同事中不至于落单的心情,依旧会让我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情绪。 那心情熟悉极了,就像很多年前作为插班生,中途进入一个没有任何熟人的班集体时一般。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眼看快要到午餐时间时,我开始坐立不安了起来。我一遍遍设想同事们会不会主动喊我一起去吃饭,如果被忽略了,我又该如何掩饰自己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加入其中,或是干脆选择一个人去吃饭,还得避免在单位食堂里碰到成群结队的同事时的尴尬。

好在,坐在我隔壁的一位女同事,站起身后自然而然地询问我,要不要一起去食堂。虽然她的主动搭话让我内心的石头落了地,但我还是努力压抑住了自己的小雀跃,淡定地加入到了她们三个人早已形成的固定午餐搭子中去了。自那以后,我便自动将自己划入了这个午餐联盟中去。饭桌上,她们不断聊着和单位有关的话题,有时是可以传播的公开政策,更多的时候则是各种在办公室这种地方绝对听不到的秘闻。虽说一开始我扮演的角色是聆听者和提问者,但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关系也因为这饭桌上心照不宣的小秘密而变得密切了一些。回到办公室后,她们也会在各种公开谈话中主动Q到我,主动地给我传授一些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这大概可以算作我被群体接纳的标志。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我们的午休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在吃完饭后,我这几位饭搭子们,便会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她们没有午休的习惯,而是喜欢去附近一家商场随意逛逛。有时买买衣服,有时喝喝咖啡。为了让饭桌上建立起来的「职场友谊」继续延伸下去,我便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想去的意思,顺势加入到了她们的午后逛街队伍中去了。时间一长,我开始有些坚持不住了。逛街需要体力,向来疏于锻炼,而又有晚睡习惯的我,非但没能从中得到任何乐趣,反而影响到了下午的工作效率以及晚上回家后陪孩子时的精神状态。

【安家】剧照

某天午餐后,她们照例决定去附近逛逛。前一天晚上,我几乎衣不解带地照顾了因疫苗作用而高烧哭闹了一整晚的孩子,此时只想找个地方趴一会的我,第一次主动缺席了她们接下来的活动。那天中午,我趴在办公桌上,昏天暗地地睡了过去。下午上班后,以前所未有的清醒状态投入到了工作中。身体上的轻松让我内心升腾出来一个想法, 我为何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同事,因为体力有限,我无法参与到午餐后的逛街活动。

类似的场景还有不少,同事们一起下单某奶茶连锁店新出的产品时,被问到「要不要来一杯」的我,总是神不知鬼不觉间就点了点头。同事之间互相安利某卡通人物形象靠垫,直到那款靠垫几乎成为人手一款的必备办公单品时,被主动问过几次「你要不要链接」的我,终于还是假装感兴趣地要来了那个链接。明明不想参加的集体聚餐,总是不好意思成为唯一拒绝参加的那位,虽然知道自己大约在席间既说不出俏皮的话,也品不出饭的香。

【我的解放日记】剧照

所有这一切言不由衷的表演,都指向了「显得合群」这个终极目标 。想要合群大约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艾丽丝·门罗曾在短篇小说【红裙子,1946】中讲述了一位女孩参加舞会时,正如她所担心的一般,成为了没有得到邀请而被剩下的人。为了掩饰尴尬,她选择躲进了女洗手间。在洗手间里,和另一个女孩相约去小店喝杯热巧,聊聊天。但女孩离开洗手间后,竟意外地得到了男生的邀约。她果断放弃了两个女孩子之间的约定,转而与男生进入了舞池,「我的表情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终究毫不费力地变成了严肃的、心不在焉的表情,就是那些被选中的跳舞的姑娘的表情。」

追溯我的成长经历,类似书中女孩这般不想要被剩下的「合群意识」,几乎从开始集体生活的那一刻就与我如影随形了。 学生时代不合群的人,要不就是智力超群看起来并不在意融入他人的天才、怪才,要不就是整天穿着脏兮兮衣服,成绩又徘徊在班级末尾,被老师打入冷宫的「差生们」。 我呢,既没有主动选择不去合群的勇气,更没有从容接受被别人排除在外的强大神经。

【这个不可以报销】剧照

这样的合群表演,像被刻入了基因一般,终于还是蔓延到了我长大之后的日常社交习惯中去了。大学时还在异地恋中的男友,总会利用寒暑假的时候,将我介绍到他的本地朋友圈中去。聚会中,他们侃侃而谈着校园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和囧事。我自然搞不清楚他们口中频繁变化的人名指的是谁,也捕捉不到笑点。只是从头到尾堆着一脸傻笑,假装兴趣盎然地点着头,俨然一副热心听众的模样。男友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在他的底层思维中,无法轻松融入群体,似乎意味着社交能力的缺失,是我不得不直面并且去改正的缺点。

这并不能怪他,就连我自己一度都觉得不合群是种病,一种成为社会人之前,必须要连根拔起的病。 虽然每年定期参加男友的好友聚会,并没有让我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但只要表现得和他其他好友的女朋友那般,愿意参加这样的朋友聚会,就不会被传说成一个朋友圈的怪咖。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确保有类似的聚会时,我还能获得一个席位。坏处是,这样的席位只会令我如坐针毡而已。

后来我偶尔看到一部综艺节目,辩手闫如晶在面对「我不合群,我要改吗?」时,作为「不用改」一方的辩手和实践者,她的发言格外打动我心,「好多人都不相信,有人是真心不想合群的。他们不相信,有人是真心喜欢在家里泡澡、自己看书、自己玩手机、自己一个人宅在家里。他们觉得你只是还不会出门而已,所以他们企图教化你。」我才意识到,原来不合群并不是一种非治不可的病。

【我的前半生】剧照

说来惭愧,即便萌生了可以不合群的想法,但长久以来形成的追逐人群的习惯,让我一时难以停止表演合群。直到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儿子的交友过程后,我才第一次悟到了,有些群不必硬和的道理。

搬离了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后,在大人们眼中什么都不懂的儿子,竟然表现出了明显的交友焦虑。每次出去玩耍时,他都很辛苦地尝试加入小区里三三两两早就固定下来的玩伴群组。一开始他想加入几个比他年龄大一点的女孩们之中,在得到允许加入她们的做饭小组后,儿子因为想带来一波创新的做法,而被逐出了群体。后来他又试图加入滑板车组、扬沙子组等,均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以失败告终。不用说他遭受到的挫折之多,就连只是偶尔跟着他出门遛弯的我,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几天前,再次和他一起出门的我,发现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朋友。两人年龄相仿,能理解对方制定的游戏规则。儿子不再眼巴巴地盯着别人的「朋友圈」想要硬融进去了,而是心无旁骛地和他同频的好友畅玩了起来。

合群是天性,但是应当有一个前提条件,找到同频的人和圈子,以轻松快乐的姿态融入其中。

【理想之城】剧照

受到儿子的启发,我也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了我的饭搭子们,以后午休时间,我想回到办公室休息一会儿。比起我做过的漫长心理建设,她们的回应明显轻松很多,一声简单到几乎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哦,好的」之后,话题又转向了别的方向。再和她们熟悉一些之后,我有时只是随着她们一起到食堂,打包好了饭菜后自己带回办公室边追剧边吃饭。当然我也可以对不想喝的奶茶,人手一个的抱枕说「不」了。

只不过这样的游离还是会让我有些慌张,虽然决定不再刻意合群了,但我无法鼓起勇气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偶尔还会出现在四人小组的午餐桌上。有时她们心照不宣地提起某个话题时,没有任何前文铺垫的我,再次沦为了插不上话的听众。但是一想到,比起可以任我自由支配的漫长午休时间,几分钟的短暂尴尬变得不值一提了。 从此我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在不必迎合同事,也不必陪伴孩子的时间里,我会追一部电影,读一会书,写一点东西,或者是单纯地补补觉。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 ,个人故事 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将投稿与 【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 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 【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 】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