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父母越不讲道理,孩子越优秀

2024-04-09情感

4月19日晚上19:30

十点读书主编雅君

分享 【美得摄人心魄的国家宝藏

可以带回家的中华文明博物馆】

并带来十点读书第二本自营书

【中国国宝全书】 限时早鸟福利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苦恼?

为了孩子的教育绞尽脑汁,孩子却总是不听话;

哪怕把所有道理告诉孩子,他们依旧充耳不闻。

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

其实,父母越不讲道理,孩子越容易脱颖而出。

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实际上有科学理论支撑。

人脑的前额叶部分,控制着思维、情绪等功能。

一般来说,孩子4-6岁时,前额叶才开始激活,15-20岁时发育完全。

对于前额叶发育不完善的孩子而言,要理解父母的观点,与父母共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是父母成天说教,会不知不觉间激发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最后徒劳无益。

为人父母,总是担心对孩子爱得不够多,可有时候,适当放手反而能事半功倍。

心理学家陈海贤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跟妈妈吐槽道:「学校里一个老师总是骂人,对我也很不友好。」

没想到他妈妈来了句:

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没法控制的事情。你应该想想,这种挫折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磨练呢?

这话看起来没什么错,可站在儿子的角度看,妈妈一直在否定自己的感受,于是感觉很不舒服。

类似的事情多了,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代沟由此产生。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其实并不需要说太多。能耐心听完孩子的抱怨,了解他们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安慰。

孩子真正在乎的,是父母能不能看见自己、理解自己。

正如临床心理学家贝姬·肯尼迪所写:

我们所能做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平静、克制、不急躁、不指责和不看重结果。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说教。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大,孩子会很排斥父母的唠叨。

因为被说服往往意味着他们做错了。父母的理由越充足,越显得他们无知。

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孩子会下意识进行自我保护。要么表面听话内心抵抗,要么直接撂挑子逃避现实。

也因此,父母的苦口婆心在孩子面前大多收效甚微,吃力不讨好。

下次孩子情绪低迷时,父母不妨试着主动抱抱孩子,问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他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感到不公平。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孩子会自然而然打开自己。

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势必越来越好。

同事文文有段时间心力交瘁,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头疼不已。

自从儿子上一年级后,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耗在孩子身上。每天除了给他听写拼音、检查错题还要做各种手工。

可儿子却对学习一点也不上心,有时甚至记不清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文文生完气,又不得不去班级群里问,语气卑微极了。

只要待在一起,文文就跟儿子说起学习的重要性。可时间 久了,她发现儿子还是一如既往调皮,所有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文文被挫败感和无力感裹挟着,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索性放过自己,能少管的就少管。

意外的是,当她对儿子的学习盯得没那么紧后,儿子反而变了,会自己预习功课,有不懂的问题还会主动来问她。

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父母大包大揽絮絮叨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工具人,索性摆烂起来。

只有拥有了选择权和掌控感,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

自媒体博主凯叔很早就发现了这点,在育儿过程中,他常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就拿写作业来说,凯叔从来没有催过女儿,只是跟女儿约定当天的作业一定要做完,做不完的话自己承担后果。

一次,女儿放学后贪玩,作业拖到晚上10点多了还没写完。

凯叔没有数落她,也没有纵容她,而是陪着她,让她在很困的情况下坚持去写。

慢慢地,女儿逐渐自己调整时间,在学习方面变得自觉多了。

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从来都不是父母的说教,也不是课本的灌输,而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中国家庭往往有一种博弈,父母想要越俎代庖,帮孩子做出对的决策,结果却事与愿违。

父母作为过来人,给孩子讲大道理,本身没有恶意。

可要知道,孩子和父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再厉害,也很难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让孩子从小学会对结果负责,以后才会变得有担当。

有人说: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想要孩子有什么样的能力,父母也最好要自我培养这样的能力。

的确,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品格、性情和能力。

想改变一个孩子,重要的不是一味讲道理,而是做好这些事。

第一,做「听话」的家长,倾听孩子的需求

有个老人给教育专家尹建莉写信,说自己2岁的孙女爱撒娇,喜欢随意乱摔玩具,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尹建莉耐心地告诉他,凡是「逆反」的孩子,都说明家庭教育出了某些问题。

企图改造2岁的孩子,思路本身是有问题的。

面对孩子时,重要的不是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听话,而是拿出理解和耐心,做一个「听话」的家长,去读懂孩子内心的需求。

比如孩子撒娇要抱抱,可能不是孩子偷懒,而是想解决视线低矮的问题,或者获取安全感。

第二,用RMRA提问法,帮孩子找到答案

一些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时,会下意识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认为孩子不懂事、不乖、不爱学习......

这些标签往往暗含指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够好、很糟糕的人。

不妨放下评判,而RMRA提问法,帮助孩子成长。

所谓RMRA,是「Result、Method、Resources、Action」的缩写, 即聚焦于成果、方案、资源、行动。

比如孩子上学迟到了,别责怪他为什么迟到,而是问他:「等会怎么跟老师解释呢?下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说出答案,他们会充满成就感,也倾向于遵循说出来的话去改变。

第三,放弃说教以身作则,胜过千言万语

湛庐文化创始人韩焱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她说从小到大,父母从没强迫过她读书,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晚上都在读书,还会把书里内容讲给她听。

每年寒暑假,妈妈经常带她去新华书店,每次都挑一大堆书,把口袋里的钱都花光。

两人要是没钱坐公交车回去,就一起提着袋子开心地走回家。

耳濡目染之下,韩焱自然而然爱上读书,创业方向也跟阅读相关。

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

养孩子就像在照顾花园,家庭给了什么氛围,播下什么种子,孩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

所以,与其拼命鸡娃,不如自己努力。

希望所有父母都明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

真正的爱,是托底、支持、认可,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进行说教、控制、贬低。

父母越不讲道理,孩子越有自觉性,未来也会更优秀。

作者 | 林希言,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