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高度近视致盲,近7000万人面临的失明风险

2024-04-09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人。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即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占近视的10%左右,在有些大城市已经达到了接近20%。高度近视背后,是很多人还未意识到的风险——高度近视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其中,病理性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是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的首要病因。



记者|彭丽

编辑|王珊

致盲风险

两年半过去,沈杰瑞仍然记得手术台上的恐惧。这是一台治疗视网膜脱落的外路手术,医生需要通过在眼球壁外面缝合上一种硅胶,使眼球壁局部压陷,促进眼球壁和脱离的视网膜贴合在一起。眼部打了局部麻药,沈杰瑞的意识仍然非常清醒,手术中途,他感觉到右眼眼睛里有地方 「被剪断」,断裂的那一下他因恐惧开始大口喘气,「医生让我冷静,但我控制不了自己。」

接着,医生把他的眼球「提」起来再转动一下,沈杰瑞看到的世界跟着歪了一个角度。沈杰瑞形容热爱极限运动的自己是一个还算勇敢的人,但那几秒里感受到的世界的偏转让他的恐惧达到了巅峰。虽然打了麻药,但手术过程中还是伴随着明显的疼痛感,也许是由于害怕,他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痛的一次, 「以往遭受过的韧带撕裂等伤口与之相比都算不上痛」。

【南来北往】剧照

沈杰瑞没有想过视网膜脱落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33岁,两只眼睛度数均为600度左右。他初中就开始戴眼镜,第一次配眼镜时就已经有300多度。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近视每年涨一点,直到稳定在600度。600度在沈杰瑞看来不是一个值得担心的度数,「我身边有许多人都是近视,很多朋友甚至有800度、1000度,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平常有需要时,沈杰瑞也会戴隐形眼镜,他早就习惯了与近视共生的生活。

回想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沈杰瑞觉得和自己前一周刚爬完5000米左右的高原有关。在高原上,他的眼部没有感到不适,回来后的第二周,他戴隐形眼睛时发现,闭上左眼,右眼看事物会扭曲变形,「比如一根直的手指,在我这里是弯弯曲曲的。」他又想起自己的一些日常。他热爱运动,尤其是滑雪和冲浪。但滑雪不免会摔倒,即使戴了头盔,头也可能重重地摔下去,冲浪更不用说,水拍在眼睛上,力气不小。他担心自己是不是要瞎了。被吓到的他马上去了复旦大学附属眼鼻喉科医院,医生告诉他,他的视网膜脱落,并且已经累及到视网膜最中心的区域——黄斑区,这是视力最敏感区,表明沈杰瑞的视网膜脱落程度比较严重。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等联合发布的【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共识】)中提到,600度及以上即可算作高度近视。 在就医前,沈杰瑞不知道的是,高度近视带来的是风险的增加,【共识】提到,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视力正常人群,而视网膜脱离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失明。

【读心】剧照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魏文彬告诉本刊,高度近视又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在成年后度数仍会继续增加,眼轴过长,最佳矫正视力无法达到正常,眼底会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病理性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中国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首要病因。 魏文彬说,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成因一般与遗传基因和外力影响有关。「有的父母本身高度近视,或者携带高度近视的隐性基因,他的孩子可能更易感病理性高度近视。」

本刊采访的禾苗今年24岁,她的母亲就高度近视。禾苗从幼儿园就开始戴眼镜,上小学时,眼睛度数就将近800度。她在小学四年级时被查出视网膜脱落。因为不断的复发,她在两年内做了5次视网膜脱落手术。复脱的原因各种各样:从医院回家坐大巴的路上太过颠簸、不小心摔了一跤、上厕所时太过用力。最终,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她做了最后一次手术,手术的目的是不让视网膜萎缩、引起眼球变形,但无法再使视力还原。现在她的右眼1250度,左眼失明。

禾苗现在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如果不仔细看,看不太出她眼睛的异样,但在拍照时很明显,「好的右眼盯着镜头,失明的左眼就不知道看到哪里去了。」为此,她几乎不拍照。因为不能运动,禾苗很喜欢去操场散步,看别人运动。魏文彬告诉本刊,更多的病理性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由于外力刺激导致的,比如打篮球被撞到,所以即使眼睛已经做了修复手术,也应该注意避免过多的运动。

【一起同过窗】剧照

难以察觉的病变

北京一家私立眼科医院的医生宇国荣解释了高度近视引发视网膜产生病变的原理: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一样,通过视网膜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达到大脑视觉中枢,人才能看到东西,是眼部非常重要的结构。如果把眼睛比喻成一个气球,高度近视后,眼轴(眼球最前端到最后段的距离)会变长,视网膜会被撑大从而变薄。变薄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形成变性区。

当变性区发展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裂孔,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对眼睛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但裂孔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在此过程中,眼球受到震荡,比如做了跳伞、过山车这样的剧烈运动,裂孔就可能会发展成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中看东西最为敏锐的区域叫做黄斑区,如果视网膜脱落累积到黄斑区,将会对视力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爱米加油】剧照

因此,发现视网膜脱落并进行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医生舒秦蒙已工作十余年,在他的经验中,将近一半的年轻人能在视网膜脱落一到两周内到医院就医,这样往往有机会通过手术恢复到较好的水平;近40%的年轻人会在一两个月后才来就医,这时对视力会有很大的受损,比如矫正后的视力无法达到最佳,或者出现视线扭曲、遮挡;但也有接近10%的年轻人在大半年甚至一年多后才来检查,「治疗时间耽误太久,可能就会导致失明。」

舒秦蒙认为,视网膜脱落不能被及时发现与公众对眼底健康知识的认识有关。从眼底出现薄弱的变性区,到发展为裂孔的过程中是不会有痛感的,也有一部分人的眼睛不会感受到任何异样,要去医院做专业的眼底检查来发现, 「但很多人日程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去做眼底检查,很难在这个阶段发现眼睛不正常」。

到了视网膜脱离阶段,眼部就会有相应的症状出现,比如视线扭曲、固定的黑影逐渐扩大,或者突然的视力下降。但很多人在出现症状后也不一定会马上就医。舒秦蒙介绍, 人的两只眼睛有主视眼和辅视眼之分,如果辅视眼出现问题常常难以察觉,因为主视眼会填补上另一只眼的缺陷,让人「看上去正常」。 沈杰瑞是在戴隐形眼镜时,需要闭一只眼睛才发现自己右眼看事物会变形,禾苗在遮住一只眼睛测视力时才感觉到另一只眼睛不正常。

【大约是爱】剧照

舒秦蒙曾在门诊中遇到一个患者,是个20来岁的男孩,正在上大学。他在半年前一只眼睛就出现了黑影。但他一直没有注意。大半年后,这只眼睛看不见了。他才来就医。当时,他的眼睛只能感受到光感,但光从哪里来已经分不太清。舒秦蒙对他的视网膜印象深刻,「年轻人的视网膜很光泽,但他那个就是皱巴巴的,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医生,给他做手术也很有难度。」然而,在了解手术的难度后,男孩的父母带他回了老家,想要先用中医治疗。舒秦蒙觉得非常惋惜,「他的情况立即手术是最好的,拖下去可能真的就完全看不见了。」

在舒秦蒙看来,鉴于视网膜脱落情况的复杂性,最好的办法是高度近视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1000度的近视眼底可能也很健康,有些人两三百度也会有问题,只有检查结果最能说明问题。」他期待有一天,像会定期洗牙一样,人们也能定期做眼底检查。

对于魏文彬来说,高度近视背后还有一层更深的隐忧。【共识】提到,当前全球近视患病率超过28.3%,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9.8%,而高度近视患病率将由目前的4.0%上升为9.8%。而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约53.6%。「高度近视在四五十岁以后,视网膜病变致盲的风险更高,现在高度近视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到他们四五十岁以后,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受采访对象要求,沈杰瑞、禾苗为化名)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