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读者 :芊蔚
一
拿着住院单站在收费窗口时,脑子是恍惚的,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老爸有多年的心脏病史,每次发作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好了,平时最不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医院。工作在外的我,在电话里问起近况,他也是一带而过。可放假回家,看到桌上堆积的药盒越来越多,卧室床头也放着血压计的时候,我不禁感到一丝担忧,我猜测老爸的心脏病一定是发作得更频繁了。
劝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老爸每次都推脱,实在拗不过我就先应和下来「最近忙,过几天去看看」。 现在看来这是他的缓兵之计,等我离家工作,他就把去医院的任务抛到九霄云外。
【小舍得】剧照
这次五一回家,我发现爸的状态明显不好,以往爱说笑的他变得安静。 在我和老妈的逼问下,他才承认最近很不舒服,我们赶紧拉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以为并不严重。
可没想到,医生很快下了结论:「赶紧住院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听到的瞬间,质疑、震惊、恐惧轮流占据了我的大脑。 「为什么要手术」,「有别的办法吗」,「什么时候住院」,无数个问题一股脑地涌出来,却又不知从何问起。
听着医生说的诊断术语,我极力保持着冷静,心跳却不受控制得越来越快。期间不断有患者推门进来打断对话,医生不耐烦的语气和问诊时间的紧迫加剧了我的紧张,开口时能清晰听到自己声音的颤抖。 一时间,我变得茫然失措,生活中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首先面临医院选择。 我们家这边唯一的三甲医院,能操作这个手术的医生很少加上手术难度大,我决定带老爸去北京。但北京的挂号是个难题,碍于老爸这次的手术比较复杂,我厚着脸皮联络在医院工作的同学,同学表示没办法帮忙挂号,但给我推荐了几位权威专家,告诉我尽量找经验丰富的医生。
【时光正好】剧照
我对着几位专家的姓名,翻找目标医院的公众号,但连挂号费高昂的特需门诊和国际部,也全部满号。我转向了第三方问诊软件,幸运的是有位专家接受线上问诊。有图文和电话两种选择,电话问诊收费10分钟380元,20分钟700元,图文问诊相对便宜,但是要两天才有回复。
我看着比平时多出好几倍的挂号费,第一次感受到了「看病难「、」看病贵」,曾经没有感知大概是因为严重程度不够,一旦涉及到生命危险,才真正感受到求医问药的艰难和焦灼。 考虑到老爸疾病的紧迫性,我选择了电话问诊。
二
专家给出的诊断结论与本地医院一致,都建议尽快手术,并且强调术后要住院一周,出院后要定时复查,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症状、不适随诊。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北京就医,还需要解决另一个巨大的问题:住房。
如果把老爸接到北京手术,与别人合租的我只能重新找房。但三个人住的房子不仅要离医院近、还要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最好带电梯,能满足这些的房子又少又贵。信誓旦旦要带老爸来北京看病,但摆在我面前是一堆悬而未决的问题。
后来,老爸说要在家乡医院手术,没有挂号找房的难题,没几天就可以入院。我虽然不甘心,却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等待住院通知的几天里,我不死心地打开挂号和租房软件,又失望地关掉。
【 余生请多指教 】剧照
但收到入院通知,陪床成了新的问题。 老爸手术第一个阶段的术前检查,这期间能自主活动,我可以向公司申请几天远程办公;第二个阶段是术后休养,期间需要密切监护,我这个时期再请年假。但5天年假,在家人最需要我的时刻,显得微不足道。
入院当天,我和老妈带着两大包行李随老爸进入了病房。 病房的设施很简单,一间房有三张床,各床位之间用布帘隔开。病房内除了老爸已经住进了两位患者,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奶奶,床前孙男弟女围了一大堆,看似是热闹的人间烟火气,但每个人都各怀心事。
接下来几天,为了让我安心在家里办公,老妈一人承担起了院内陪护职责,当时我手头的项目正赶上交付期,只能在晚饭期间赶去看一下老爸。 我在家里忙于工作不可开交,老妈在医院奔波忙得昏天暗地。看着老妈疲惫的面容,我很担心老爸还没痊愈,她又会因为劳累而倒下。
手术当天,我要留下来陪床,老妈阻止了我后面的说辞,「你会照顾老人吗」、「你了解你爸吗」。看着老妈因为劳累整个神态显得更加苍老,我担心老妈的身体状况,趁她不注意,去咨询了护工中心的收费标准。
【余生请多指教】剧照
但请护工的想法一开口就被老妈否决,她觉得护工不了解老爸的脾气秉性,无法像家人般细心看顾。那个晚上,老妈一直坚持说自己不累。老妈把我送到医院门口,叮咛着让我回家路上小心,夜色下看着老妈走回住院楼的背影,想到术后正躺在病床上虚弱的老爸,心酸的感觉达到顶峰。
三
那段时间,我很羡慕非独生子女。 我有位同事,家里姐弟三人,她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她的姐姐弟弟在老家。两年前,也是遭遇父亲重病来北京求医,当时她负责挂号和找房,弟弟带父亲来京,姐姐留在家照顾母亲。在选医院、定方案等重大决策上,她们共同商量决定。虽然过程中姐弟俩在处事方式上偶有争执,但终究能够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聊到这次经历,她说亲姐弟之间虽然平时疏于联络,可在父母生病的紧要关头,相互扶持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反观作为独生女的我,面对老爸的第一次生病,已经感受到了重重压力,现在老妈和我共同分担,但当父母二人同时步入年迈之后,我又将如何应对。
好在老爸的手术一切顺利,老家的医疗条件虽然有限,却也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 期间我最难忘的是手术那天,当手术室大门打开,医生大声念出老爸的名字询问谁是患者家属时,我拨开人群大声应答,那一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责任感,像一场角色的交接——我要正式独自一人承担起父母的下半生了。
【小欢喜】剧照
相比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更担心父母如何安然度过。 平时在外工作,我们都对彼此报喜不报忧。这次老爸重病,若不是我假期回家恰好撞上,还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一直以来,我都处于对于父母的养老焦虑中,每每想到这些,我甚至想要逃避。
观察父母这一代,他们同辈兄弟姐妹众多,形成了轮流照护制。 以我外婆为例,外婆自从脑血栓缺乏自理能力后,由母亲姐妹四人商量好分工,每个家庭分别出一个人照看外婆起居,以三个月为节点轮转一次。
而独生子女这一代尚无可参考的模式,只能和父母一起去探索。 我也窥探过父母二人对于养老的计划,譬如到底留在家乡还是和我同去外地生活,他们也没有做好打算。我自己常陷入纠结,我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外地立足,面对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毫无亲友扶持的陌生环境,自己尚且没有落定,又谈何给予父母晚年保障。
这次老爸出院后,开始催促我返京工作,不想因为他打破我的节奏。老妈也一直和我强调,后续老爸的复查他们自己安排就行。 现在想来,在我为父母养老焦虑的同时,他们也在忧虑如何让我的人生能够不受干扰的一往无前。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老爸安慰我的方式是,他要好好养病努力恢复,从今开始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他的话说,不能做女儿的「拖油瓶」。 我安慰老爸的方式是,我要争取多赚点钱,尽可能地给他们多添一分保障。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向前走着,带着对彼此的爱,走一步,是一步。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米花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 ,个人故事 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将投稿与 【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 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 【标题+字数】 。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 】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大家都在看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