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经常会在喜欢的人面前,紧张到无法做自己。只要他们一靠近对方,就会发现自己开始变得笨拙、害羞甚至还会下意识地想要退缩,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候,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他们往往会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远离让他产生焦虑的人。于是就呈现出一种越喜欢却越远离的回避型心理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了这个人了,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喜欢了,喜欢到害怕失去对方,所以才会表现出一种远离的状态。因为在他们心里, 远离 自己喜欢 的人是 让他们 能够保持爱 的唯一 方式 。
那他们 为什么 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 没有被爱过的人, 在面对爱时,会变得恐惧。
比如说回避型依恋,他们的童年往往承受着大量的痛苦和委屈,他们从小就没有被无条件地爱过。
这些人,一般从婴儿时期,妈妈就没有给过他们及时的陪伴、回应和关心,甚至有些妈妈还会讨厌他们。而随着小婴儿慢慢长大,开始变成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他们就会开始尝试向父母表达对爱的渴望。
但此时,如果爱意的表达,让他们总是被拒绝,甚至被羞辱,就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受损。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产生一种害怕被父母抛弃的恐惧心理,导致跟父母的关系变差,而他们心里的那份安全感,也会因此而变得非常不稳定。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学会了压抑 自己 对爱的渴望和对父母不喜欢自己的愤怒,开始不再向外表达感情。因为,对爱的渴望会勾起他们童年时被羞辱的那些痛苦回忆,会让他们感到羞耻,变得脆弱,甚至还有可能潜藏着因为自己不被喜欢而产生的巨大的愤怒。
其次第二个原因, 自我认同 感低,觉得没有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害怕接近自己喜欢的人,那大概率他在接近普通人的时候,也会感到害怕,而这两种害怕的区别就在于,对普通人的害怕出现得更早些,并且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已经学会了用「假自我」来应对这种恐惧,也就是通过扮演别人喜欢的角色来跟他交往,而不是展示 真实的自我。
但其实,这两种害怕,本质都是对真实自我的恐惧。因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较低,总觉得真实的自己丑陋、不值得被爱。所以多年来,他们戴着快乐的假面,活得几乎忘了自己。
而当他们遇到喜欢的人时,爱就意味着要袒露,但他们害怕袒露自己,害怕摘下面具暴露出一个丑陋的自己,所以他们宁愿隐藏对对方的爱,也不愿暴露真实的自己而被对方厌弃。
最后第三个,他们认为只有完美的人才配得到爱
就这类人,可能是在童年时,有过被父母忽视和嫌弃的经历,只有当他们听话、懂事,或者考试考一百分时,才能偶尔得到父母的认可,那这就会导致他们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只有完美的人,才值得被爱,真实的、有缺点的人是无法被爱的 。
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做到完美。但他们又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他们才会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回避、退缩,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靠近对方,对方发现了自己的不完美,就会不再爱他,他承受不了这种痛苦,所以为了维持这份爱,他只能选择 保持距离。
但其实,一味地回避只会错过真爱。所以要改变这种境遇,你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 , 用真实的自我表达感情 ,你不需要隐藏喜欢时的紧张不安。因为这些只会让喜欢你的人清晰地察觉到你对他们的感情,他们只会觉得你更真实、可爱。但如果对方因为这个点厌恶你,那说明他可能本来就不喜欢你,所以,你也不用难过。
其次 , 摆脱与父母 之间 关系模式的影响, 或许父母曾经告诉你,「只有你怎样,他才会爱你」。但那个脆弱、渺小的你已经长大了,你现在是个独立的个体,你跟任何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而 在平等的关系里,你无需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无需证明你值得被爱。
最后, 就是 接受并喜欢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在于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害怕不完美,因为正是不完美,才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你。你要敢于把这些不完美展现出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大胆做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