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很多看似正常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自我反省,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性格过于独立,从来不向任何人求助,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喜欢一个人扛;或者在感情里,反复推开自己喜欢的人,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也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最糟糕的结果,然后随时做好抽身离开的准备等,这些可能都是一种创伤反应。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的创伤反应:
首先第一种,对身边的人和环境都异常敏感和警觉。
比方说听力特别好,共情能力很强,别人的声调或者眼神中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能让他们迅速做出反应,表面上看,这类人的适应能力好像特别强,无论跟谁在一起,都能相处得特别好。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童年的创伤反应,是他们童年时期对于不安全或不稳定环境的一种本能应对。就这类人,他们小时候可能经历过情感虐待,比方说有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父母,随时随地都会突然爆发情绪,伤害到他们,于是为了自保,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语气、神态、情绪、肢体动作等进行观察和预测,而这样的刻意练习,也造就了他们对他人情绪察觉的「超能力」。
于是长大后,他们就会对身边的人和环境非常敏感,甚至还会到达一种过度警觉的地步。比如说易受惊体质,身边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焦躁不安,受到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心跳加速,哪怕是别人的语气加重了一点,都会精神高度紧张,觉得可能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宁愿背叛自己的情绪感受,也要让其他人感到舒适。
其次第二种,过度焦虑,任何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最糟糕的结果。
比如一个人身体不舒服,他就觉得自己可能会有严重的疾病;或者在恋爱里,对方稍微没有关注他的情绪,他就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 ...... 这种过分夸大事情的严重后果,在心理学上,也被我们称为「灾难性思维」。
那他们为什么形成这种思维?这跟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有关系的,通常来说,这类人他们大多都拥有一个或者多个高要求、高控制的养育者,并且因为这种高要求、高期待,对孩子的允许度低,容错率差,导致了孩子从小就不敢犯错,他必须要做好每件事,甚至要去察言观色,依靠外界的评价系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甚至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开始做事之前就吓唬他,说什么「你要是做不好,就会如何如何 ...... 」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发展出完美主义的性格特质,对于犯错、做事出错、出丑、事情搞砸等等的发生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
所以他们长大之后,但凡遇到点什么事,就会在担心惶恐中度过,总是害怕这件事搞砸了,自己会被惩罚,于是总是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
最后第三种,会在痛苦中突然脱离出来,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属于自己。
比如遭受了重大打击,明明前一秒还在崩溃、大哭,但下一秒就会突然抽离出来,像个旁观者一样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痛苦吗?」然后瞬间变得异常理性和平静,继续该干啥干啥。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种成熟、理智,心理强大的表现,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名为「解离」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就是大脑为了避免你陷入崩溃,它自动为你启动一种隔离的机制,当你进入这种状态之后,你就会感觉自己好像不存在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也体会不到很大的情绪波动。
这其实就是大脑为了保护你而形成的一种机制。一般来说,是由于你在童年时期,经历过长期的无助和绝望,比如父母经常严苛的对待你、大声咆哮或者贬损,那为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你的大脑就学会了放空,把这些叫骂声隔绝在外。久而久之,大脑就习得了这种模式,但凡你在面对重大压力和创伤时,它就会把你的身体和环境分开。
虽然「解离」在某种程度上,是大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一个人,如果长期经历解离,那他可能就会发展成解离性障碍,比如做事经常走神,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更严重一点,可能还会出现多重人格,失去与自己的连接等。
所以现在明白了吗?很多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似很坚强、很理智的行为,其实都是创伤反应后造成的习惯,任何让你感觉到情绪异常激烈的行为和反应,背后也都是因为你的创伤警报被激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