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游戏

情感切片:婚恋APP的残酷现实,【完蛋啦】的无能狂欢

2024-02-05游戏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烂梗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游戏茶馆的立场。


有,分析婚恋和情感需求

审视具体的自己,观察片面的他者,试图理解宏观的市场

✍为什么写

想说的太多,记下的太少, 或许来个对谈节目会更合适。

人挨打了会有很多后续,其中三种我觉得最有价值。

1. 自己挨打了,想办法让自己不再挨打;

2. 自己不再挨打,还让其他人不必挨打;

3. 为了可持续的不挨打,将「不挨打」商业化。

我觉得我和很多人在情感上是挨打了的,所以写。

❓写了些什么

以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在「虚拟情感商品」和「现实情感平台」两个角度,浅薄的分析下。

Part 1. 情感商品:【完蛋啦,我被美女包围了】

  • 这个游戏为什么OK,为什么大家喜欢,以及延伸的——情感商品带来的一些可能问题。

  • (完全没无脑吹的意思,比起做的好,更多是碰巧火了,但也真做得好)

  • Part 2. 情感平台:dating/长择/相亲/社交 app

  • 这些平台怎么做的,做好了什么,用户是怎么用的。

  • 以及一些更深层的,各人不尽相同,又高度相似的行为背后,是哪些原理、心理,和社会规则,和问题。

  • Part 2是更精华的,坦白来说,坦白是ok的,Part 2也更冒犯。

    ⚠ 观前警告

    准备写这玩意儿的时候是比较发疯的,写完的现在精神稳定(暂时)。

    对比之前写的玩意,希望更严肃的书写,不浪费茫茫多的体验和思考。

    有初稿的时候,在公司分享会讲过,被「猎奇」「批判」和「不理解」了。

    还是有些后怕的,所以迟迟也没完稿发布(才不是我懒)。

    希望在能看的你「chill」一点,当个视角就好,不一定对。

    下述所有内容,我亲手写的,并不代表我认可、执行这些「效率优先」「利益最大化」「利用人性」的价值观和方针。

    纯爱战士谢谢,纯爱战士也需要理解渣男思维来武装自己的(且没有帮助)。

    and:

    你不能什么都解构,有些东西解构后就不存在了。

    但若不解构,我们也不曾真的认知它们,和我们自己。

    理性发疯

    我们天天提到的「情感」「爱」,是什么呢

    我们又为之做了什么,或它对我们做了什么

    🔖 目录

    1. 【完蛋啦】的手艺活

    2. 【完蛋啦】依赖的情感空缺和饮鸩止渴

    3. 婚恋app的基本设计

    4. app用户的心理逻辑与行为演化

    5. 当代婚姻与情感的解构

    6. 我(们)如何是好

    1.【完蛋啦】的手艺活

    1.1. 粗略了解下【完蛋啦】,一个影视互动游戏

    4h的 尴尬, 0.7h的 「有那个味道」

    建议steam下一个玩玩,或者bilibili云一下,现象级作品,值得的。

    说是互动游戏,其实更是互动视频。

    你在里面脚踏6条船,跟6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开启浪漫关系。

    (是的,你可以劈腿,无负担,甚至以收获更多的欢心为目标)

    Gameplay?这游戏几乎没有gameplay。

    就是剧情发生,给你AB选项,你选一下,剧情走向给一些差异 ……

    如果角色A问你想吃西瓜 or 黄瓜,选择后你吃了西瓜 or 黄瓜

    如果你选西瓜,角色A喂你吃西瓜,并表示她也喜欢,好感+1

    如果你选黄瓜,角色A表示你是个色鬼,害羞跑开,好感-1

    好感决定后续是否能和角色A走到一起

    如果你基本了解这个游戏,我想浅显的聊聊手艺活。

    虽然这游戏火爆的奥秘和羊了个羊一样,都是运气。

    但它把该做的都做到了,并且真的不错。

    因为互动视频,我也做过一丢丢,很多细节不容易拿捏的。

    像拍电视剧,好片和烂片差距很大,好片也不一定就火。

    1. 2. 「自然」的沉浸感

    小说、影视、游戏,大多都会强调「沉浸感」;比如尽可能地拟真环境、物品、交互,让你「真的进入」这个世界;又或是服化道的考究,人设的严谨。

    还有一类方案,是「心流」,在游戏中学习、实践、挑战的循环里,达到一种舒适状态。

    互动视频,肯定是靠视频内容做沉浸,游戏短小的体量和玩法,也无法靠心流来做沉浸。

    游戏头图,是展示可攻略对象的,艺术照太端着了

    很有距离感,完全不沉浸

    游戏过程就挺日常的

    又更都市轻松带点潮,肥皂剧感,像【爱情公寓】

    这是个第一人称的互动视频,有别于【隐形守护者】这种第三人称叙事片;是「你在体验另一个人生」,而不是「你在看一个故事」。

    隐形守护者,是经典的「戏剧感」

    无论画面质感还是视角,你都是「观察者」

    需要做好你个体的带入,而不是这个故事的自洽,所以场景、服化道、剧情、人设、拍摄方式、配音、行为动作,都尽量「自然」。

    配音的例子

    为了戏剧张力,一般影片会有很饱满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完蛋则都很「自然」,虽然剧情夸张,但角色们不会有太大动静,是正常人类会在你面前表现的样子,没有「戏剧感」,而是「日常感」;并且主角自己的声音,有虚化的处理(我猜的),更像是「你听到你说的声音」,而不是「我在听别人说话

    虽然这些挺好,但好像是「应该做到的」,不是啥「真牛逼」

    虽然但是,你真的去拍,这都是专业团队的手艺活,不要小看影视工业。

    对比完蛋啦DLC,还有一系列跟风作品,从选角色、场景、服化道,都是「不自然」的。

    不是好看、胸大就是好

    网红脸+劲爆身材,适合黑灯瞎火,不适合真情带入

    另,在成人影片、VR影视这些强调感官刺激的领域,第一人称拍摄占比不低的,第一视角更利于「亲身体验」;传统影视则是第三人称为主,服务于叙事,更有操作空间。

    而「自然感」这件事,是一个经典的技术轮回。

    戏剧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拍摄方法,都有「戏剧感」和「自然感」两种方向。

    舞台剧、话剧、小品,都是基于肉眼远观舞台,还有更强烈的影响情绪,在更饱满的情绪,更夸张的剧情。

    而在认知更新、技术迭代后的当下,也有很多作品追求「自然感」。

    比如【黑暗骑士】里,以往蝙蝠侠的轮廓光,没有了,黑就黑,少了英雄的光辉描边,但是更真实;实际上是摄影机性能更好了,可以不额外打光。

    看上去是越来越黑,其实是摄影技术带来的人造光需求减弱

    以及「自然」的追求

    以及【沙丘】里,沙漠、角色、服装都尽量凸显真实感,而不是【星战】那份太空歌剧。

    使用、模拟自然光的【DUNE】

    只是道听途说,一些碎片知识的颅内联动,专业的请自行bilibili,许多影视up讲的很好。

    1. 3. 网大般的密集情节和情绪体验

    网大=网络大电影,有别于院线电影,网大是更低成本的电影作品。

    网大诞生于在线视频网站,优酷、腾讯视频这些站点的需求是「成本低」「观看时长高」,并且作品赚钱,靠的是网站按「点击播放次数」「播放时长」 结算费用。

    所以网大必须能骗点击,能让你一直看下去。是不是很像短视频?没错,就是这个逻辑。用吸睛的噱头,有认知的明星或IP吸引流量,然后用九转十八弯的情节,无脑的剧情,喜悦、痛苦、委屈、爽爆等各种情绪去堆叠。

    当然,还有最直接的视觉吸引。

    枪战、追车、艾达王真丝吊带、金发军装病娇

    一爽到底,懂吗

    【完蛋啦】是总时长2~3h的游戏,完美卡过steam退款的2h内限制,并避免你在过程中直接感到无趣并退款。

    参考第一章的情节,基本无尿点,角色排着队突入,你前20分钟就能和2个女主纠缠不清,并发现第三个女主可攻略:

    1. 醒来,在陌生的房间里,需要去探索环境,理解操作,并发现是「女性房间」。

    (有一丝暧昧和悬疑在里面,正经人会从陌生女性家里醒来?)

    擦的这么直接

    2. 帅气型美女很自然的找你要个说法,拉扯在是否「ons」这点上。

    (美女直接出场,上来就暧昧擦边的ons暗示,制造了明确的暧昧和疑问,真的ons了吗?)

    问这么撩的问题,还扎头发的动作,有生活的

    3. 回忆搭讪剧情。

    (保安员英雄救美,明显胡闹戏弄的演绎,减轻了严肃感,轻松娱乐,也立了下女主大气的人设,还有男主的善良正直)

    男性气概要用这种方式表达,也蛮典的

    4. 一起去酒吧的闪回,在完成事件后给的奖励,完成:铺垫、提问、解答、奖励的引导。

    (明显福利内容,拍摄都微醺了起来)

    导演是有生活的,很懂

    5. 是否负责任的抉择,游戏的第一次核心玩法披露(笑)。

    (一个渣男小选择,你猜不到做渣男和负责任哪个更好;因为后面的很多选择,你做渣男反而更好)

    6. 突入的女主B,回忆B。

    (简单立人设,并且给你展示自己「艺术能力」的空间)

    风格差异明显,哥们型vs知性型

    7. AB争锋,做选择。

    (看你喜欢谁咯)

    8. 找手机,新增女主C,淘气。

    又来了位学妹型

    9. 发现自己很穷,负债。

    10. 没地方住,兄弟老六接自己,去找合租。

    11. 合租小情节。

    上述所有内容,视频仅17mins,无尿点。

    而后续的章节,也保持这个状态,且在4、5、6,每章都是一个新角色的主线篇章。

    每个章节,你都在和新的角色建立情感关系,并和之前的角色产生情感抉择。

    但这个艺术照我真的emmmmm,影楼风emmm

    渣男的核心体验:你可以很喜欢某一个人,但总是新人胜旧人。

    不管你是真的衷情一人,还是放飞自我,有新人建联总是好的体验。

    有新鲜感,有新的信息和体验,还保障自己在吸引力上的安全感。

    up主的流程视频,流程2.5h,结局30mins,一共3.5h搞定

    1. 3. 喜剧是万能载体, 真情融入荒诞

    不会真的有人觉得,这个游戏是「拟真情感体验」吧?

    如果有,他要么母单,要么就是蠢。

    这是个无厘头喜剧,甚至是「贫穷预算」+「纯爽目标」的必然,甚至 理解为「龙傲天都市恋爱搞笑网文」就行。

    而密集的笑点,频繁出现的经济困境和 经典的「励志」表达,构筑的是「喜剧」氛围。

    恋爱喜剧的难点不是喜剧,而是如何在肥皂剧里展示「真情」。

    这游戏挺老友记了,上一秒还在那跟你罐头尬笑,下一秒就是true love、soul touch。

    上一秒,是肥皂剧

    下一秒,是面对人生的困惑

    因为我不是编剧,只是看的比较多,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接受了肥皂剧」的这些跳脱。

    但是我理解下来,欢乐喜剧,更适合揉杂大乱拼。

    用户已经接受了荒诞,就不用担心太跳脱。

    另一点是,在「脱口秀」相关的理论里,喜剧是需要构建「观众」的安全感的。

    你看小丑滑稽秀,看脱口秀演员讽刺自己和社会现象,背后都有自己「坐在这,并安全的观看」,只会有「温柔的冒犯」。

    同理,完蛋啦的戏剧氛围也提供了这份安全感,且承载了更多故事的可能性。

    至于真情内容如何展示,我唯一的结论是:

    就从喜剧直接切正剧,狠狠的展示认真的那一面。

    前面在跟你插科打诨,突然给你超认真求婚

    1.4. 精巧的人设

    郑梓妍:平等的兄弟

    李云思:精致的白月光

    肖鹿:清纯的邻家小妹

    沈彗星:恋爱脑的青梅

    林乐清:完美但带娃的人妻

    钟甄:逆·霸总(你不来个四爱肯定是考虑直男承受力)

    每个角色差异足够大,体验足够不同。

    同时,也有比较明确的优缺点。

    优点塑造不难,难的是让你感到「可接触」。

    这跟社交平台上挺像,不是你越优秀,就越有人来接触你,因为太高,可能有自我认知的矮子们不敢去接触,怕被拒绝,来的反而是自大的矮子们。

    (高个儿呢?我这样的高个儿还是挺少的,笑)

    或许男性和女性在这点上有差异?我没玩乙游不理解。

    总之是:ta虽然很棒,但他不能完美,总得有哪里是ta缺的,你可以补上。

    这不是莫名的倒贴,而是一种「自然的」相互吸引。

    比如浩浩妈,外观和性格几乎满分了,如何拉近?

    离异带孩。

    1.5 . 唯一的「游戏设计」,为了通关你必须渣

    上面这些内容,剧情、人设、拍摄,都是常规的剧情内容。

    你说游戏重要吗?其实比重不大,但有画龙点睛。

    纯粹的互动剧,跟互动影视游戏的差别在哪?

    喜欢玩定义的人玩去就好,我只觉得完蛋这款游戏,系统是提供了自驱力的。

    为了解锁新章节,你是要撩到尽可能多的人,攒爱心的

    在常规互动影视里,选择更好的故事线,解锁更多剧情线是关键,还是对剧情消费的需求,而不是「观众」和「主角」的需求统一。

    这也偶尔导致,故事里角色的行为和观众不符,第一人称(玩家设想的主角)和第三人称(剧情设置的主角)两种视角在打架,无法带入。

    完蛋则是,你的爱心不够多,就无法玩下去,获得爱心,就得多线操作,做个渣男,坦荡、不要脸的渣,当着多位女主的面宠每一个人。

    还得端水,绝不完全确定到某一个人身上。

    游戏→要玩下去→收集爱心→做渣男(玩家行为)=渣男(剧本设置)

    实现了观众/玩家和剧情/主角的目标统一,且是「自驱"的。

    虽然但是,夸了这么多,callback一下,它也没那么好,是好内容碰巧遇到了机会,类型的空缺(每年都会有一两个互动影视游戏出来火一下的),国男的可怜自悦能力。

    但在一众国产其他竞品对比下,是孤品了 ……

    美丑,主要靠对比

    2. 【完蛋啦】依赖的情感空缺

    下述都是爆论,我一个朋友讲的2333

    1. 核心需求

    「无条件的被爱」。

    爱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被奉献,主动奉献,拉扯,乃至彼此攻击。

    这是一种根植于社会动物本质的需求。

    它让人感到被需要,有回应,不孤独,安全」。

    2. 需要被认可的人爱

    不是是个人说爱你你都ok,而是你认可的人。

    人会自动过滤乃至厌烦心理外的人的「爱」。

    就像我们青春期前后被父母关爱都很ok,青春期时候就很膈应。

    3. 明明是无条件的爱,但还得「合理」

    完蛋给了这种「你一无所有却还爱你」,但又「合理」的感觉,这是很妙的。

    人设那块说过了,每个女主都是有点和面的,有弧光,是活生生的人。

    (当然,青梅那个太蠢了我就无法接受,很烦,或许在于我没这种体验)。

    4. 在被爱这件事上,本身是不嫌多的,「 渣」是人性的底色

    「渣」是后天文化设定,「忠贞」本就是伴随社会发展与婚姻模式诞生的。

    出轨是永恒的问题,乃至它的高频站在统计学角度甚至不是问题?

    5. 社会规训的需求压抑

    父权社会下,弱男是缺乏性竞争力的, 并还要接受女性对强男的敌意。

    他(我)们可能没有获得强男的便利,不会去各种playboy、flirt、dating、多线操作,在现实里获得各角度上的 便利和 两性愉悦。

    但又在现实、虚拟中被「下头」「普信」(虽然他(我)们可能真的下头、普信)。

    当然,父权社会的问题无法被任何X权社会解决,换成母权或许就是角色对调。

    本质还是强权的问题,是强弱和强弱固化的问题。

    6. 三次元低价市场的需求空缺

    「弱者」也需要被爱,选择二游、直播、vtuber其实就是这块。

    女性市场在追星、现实社交、乙游,有多方法可以满足情感需求。

    男性市场则相对枯燥,年纪大了,男生也没办法手拉手吃饭啊 ……

    蛮典的,日本宅宅打工挣钱到女仆店买服务,何尝不是一种供需关系。

    (也挺凄冷的)

    至于那些实在的玩法又违法对吧,三次元弱男的情感需求,如何是好?

    二游不是主视角的,而且重养成,还异世界。

    直播必须花比较多的钱,才有真人反馈。

    廉价的男性三次元向情感服务势在必行!

    完蛋只是一次小爆发!

    (同理男性消费首次高于狗?)

    蹭一下AI,或许Her里的chatbot是一种方案

    但chatbot没有现实他者带来的种种软硬能力

    好的,机器人伴侣(典,这是不是对机器的剥削,会不会引发赛博革命)

    我还是更希望,大家在现实中,被现实的人所在。

    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两性。

    这样的社会比较温柔,或许。

    ⚠下面是社交app相关的分析了

    *阅读即表示友好观看,我害怕被喷

    因为不同人的性格、物质、外貌、阅历,会有极大的主视角偏差;而这份分析 非常主视角,那么了解我本身,也是有必要的。

    总结:我可能比你见得多,但你见过的我也大概率没见过,那么开始👇

    3. 婚恋app的基本设计

    这次聚焦样本app,以及它们的核心、细节体验(mot)。

    样本:青藤、二狗、她说

    社交产品的框架性设计逻辑,见之前的文👇

    3.1. 赛道的选择:「长择」

    很多人聊社交、dating,大前提都没有确定,就是你想做的是哪个赛道。

    或者你想和谁发展一段怎样的关系?

    私以为:ons、短择、长择、婚恋,四个方向吧。

    ons,懂 得都懂。

    主要是迸发式的肉体交流,或许属于短择?但我觉得把纯肉体单拧出来比较好,毕竟我也不懂这个。

    心理无负担,至少发生前没有在「情感长度和深度」上的担忧,是勇敢者和开放人士的游戏?。

    更是强者的游戏,毕竟要极强的吸引力(不仅仅是性吸引力,也可以是没道理的f**CKING rich)。

    对应的,这个赛道就是要彰显自己的吸引力,当下的价值,而不是未来的价值,比如承诺、稳定性。

    短择,短期选择,不以稳定为追求。

    重视情感体验,彼此取悦,不希望被束缚生活,甚至适当的与生活隔离?

    因为重体验轻负担,所以也是勇敢者和强者的playground。

    像我这种「我不怕被喜欢,而是害怕未来你不再喜欢」的谨小慎微人士,不太能参与。

    偶然的遇到,偶然的欣赏,偶然的flirt和后续,纯爱战士(我)不太行。

    刻板印象下,夜店寻欢,可能就是短择典中典。

    对应的,这个赛道也要彰显吸引力,只是 …… 不那么露骨?

    当然,因为下头男、精虫上脑男的普遍存在,直接问约不约、能否fwb也时常存在,让有「情感需求」而不是「纯肉体需求「的人烦躁。

    长择,主流叙事下最主要的情感项目,「希望稳定的对象」。

    重视情感体验,取悦彼此,也希望进入对方的生活,不一定婚姻,但是「认真」的;也有很多将恋爱、婚姻看作连续性的人,长择是最主要的方向。

    朋友介绍,同学同事,家里介绍,当然你也可以在夜场找 …… (短择场景当然也能有长择)。

    因为是希望长期的关系,会考虑除情感体验之外的,特别是物质能力方面,「总不能谈了两年,婚都结不起?」

    (所以你那彩礼多少?)

    长择里,精神/物质的比重是有极大差异性的,但或许,随着年龄增长,婚姻压力?需求变化?会让物质逐渐凸显。

    「年纪小,随便谈」/「年纪大了,不想浪费时间」

    长择也是最具迷惑性的区域,「集体迷惑」,有人就是想谈恋爱,其实长短都可以?但觉得要长期稳定的,但这样会导致你谈不到,毕竟约束条件越多,越难匹配。

    也有人就是婚姻需求更强,但也放在长择上,导致对方没有恋爱体验,就是来结婚?

    更蛋疼的是,人是会变得 …… 这还跟自己、对方、关系、时间相关。

    你想暧昧下,对方/自己进去了?你想长期走下去?来了个额外的crush?

    whatever,这些变量无法处理,忽略。

    tinder挺好的,直接区分了长短择,但多少人真的清楚呢?

    婚恋,换个说法就是相亲,但是相亲污名化了。

    因为不同人对「婚姻」的看法差异很大,所以其实跟「长择「很像。

    就是更明确的「是奔着结婚来的」。

    完全匹配「严肃」二字,要直接看对方条件的,各方面。

    目前来看,长择+婚恋是最主流的,当然也有其他类型的混在其中。

    青藤、二狗是「相亲app」,其实就长择+婚恋。

    她说是「交友app」,更符合我认知里的「dating app」,长短择都有,也有人带「婚恋目的」?但是整体还是交朋友……

    3.2. 项目起点

    社交app最难的,是发现适合自己的赛道。

    其次,则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陌生人社交需要:友善(体验)、真实(安全)、量(above all)。

    然后才是,产品设计,项目运营。

    青藤,「学历锚定」,校园赛道,开发公司也是华科起点。

    高学历大学生优质人群,而且风气会更单纯,青藤名字也挺好,就「纯洁」。

    二狗,「公司锚定」,开始走鹅厂bbs相亲,然后小程序起家。

    大厂人毫无疑问是(几年前)的优质人群,个个年薪百万对吧。

    她说,「性别锚定「,走女性体验。

    其实痛点是女性在传统平台上被疯狂打扰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的平台都有做。

    社交app的起步,是需要「种子用户的「,且得是优质用户。

    社群这个玩意,理论上top-down发展更顺,下位的人会自然的向上位聚集。

    小红书、soul都是从海外留学生做到白领到大众。

    引申一下,为什么女性那么被打扰,以及烦「下头男」。

    在线下,社交是有成本的,敢不敢搭讪,能不能吸引,是很需要自己投入精力的,乃至胆量?

    但是线上,是个人都可以给你发消息,发「约吗」「谈恋爱吗」「我喜欢你」。

    进攻方的成本低了太多,而接收方不堪其扰,所以单向发起(默默)转化为双向匹配(tinder),乃至更服务接受方的bumble、她说,你不仅要双向配对,还要接受对方的问答。

    线下你还得学学,线上瞎发总能捞到鱼?

    好的社交产品有天然的传播性,开始的买量成本高,但规模效应起来就挺好的,人传人。

    「姐妹,这个app挺好的我脱单了」, 就这么好安利。

    当然,现在买量成本更高了,社交产品创业不是好方向。

    3.3. 核心功能

    就:写入、输出、匹配、链接、沟通。

    写入和输出-将自己输入到线上,并展示自己。

    1. 个人资料卡

  • 打造自己的橱窗

  • 青藤是比较差异化的,头像小,突出个人的更多信息

  • 她说、二狗,明确的照片大图展示

  • like对方与否都可瞬间判定

  • 青藤缩小了头像,突出了文本资料,是近几个月改的

    非常反配对效率,但服务认真的「长择」「相亲」

    划卡的经典模型就不赘述了

    照片=吸引力展示

    2. 广场,就公共朋友圈

    她说没有广场,更像是经营朋友圈。

    她说、二狗有广场,是公开的聊天地区,碎片化的输入输出。

    卡片则是聚焦的输入展示。

    匹配

    划卡、广场都能匹配

    她说、青藤是tinder划卡模式,都有差异设计。

    二狗则是横向卡片,可以快速浏览,信息流化了吧,区分了「推荐」和「深度浏览」。

    青藤和她说量卡的比较小,10、21。

    二狗则可以疯狂刷 …… 每天最多几十次浏览机会吧。

    花钱肯定可以提高刷的量,但是二狗卡的是like的次数。

    联动到「机会成本」,青藤、她说的模式,都是like无成本,你的限制只是「每天的数量」,利益最大化的话,主动方完全可以like每一个人,看对方回应再筛选就好。

    二狗的方式,其实是更「有效」的进攻成本管理,但是也有游戏化设计的感觉在里面,就是各个角度让你有资源消耗和供给的差异,让你充值买货币去多like一下。

    青藤、她说的方式更适合没太多dau的起量,不然你一两天全刷完了。

    tinder是不限制刷的量的,但你在小用户地区,就容易真的重复的人刷到。

    链接

    就是like与被like了,没啥好说的。

    无非她说加了一层问答,做了女性友好设计,或者说「防守方友好」。

    抑或是「稀有资源友好」,假设某app 0多1少,那1更可能是「防守方」?。

    沟通

    就是聊天,太薄弱了,当然你组局做活动也可,就是很重资产。

    青藤和二狗都有做,参加是不可能参加的,社恐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参加的。

    有个有趣的,青藤跟武汉本土的开饭喜剧有做喜剧体验活动,也是办个活动搞相亲,挺好奇转化情况,多少人建联、有接触、确定关系?

    app社交缺乏「社区」的存在,不是广场那种,而是小圈子,并且带有「社交场」的那种社区。

    比如家、公司附近的某个bar,乃至club?社区有暧昧的流动性,无论是人员流动,还是关系流动,但起码「社区」存在在某个地方。

    人在里面不那么原子化,即插即用,即拔即走(我真的只是比喻u盘)。

    可以玩在一起的圈子,是天然的破冰利器,也是协助匹配、认知「对方」的地方;有信任基础,有人员流动,还有一起玩乐的主题,不至于干聊。

    4. app用户的行为逻辑与心理演化

    4.1. 市场逻辑

    基础模型:上迁婚

    更现实一点:把金字塔改为图钉

    再现实一点:放大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很大的绝对值

    加一点荒诞:认知错位与需求模糊

    加一点无奈:各种消费品

    4.2. 选择逻辑

    我愿把相亲、处cp,视为流量投放……

    你的软硬件就是你的出价,对方的软硬件,看你的取好。

    1. 召回池,你或许能接受的人。

    2. 排序规则,你优先想要什么人。

    很多人容易说:我看中智慧、灵魂,这个时候会说不在意外貌。

    可你真拉个长得不行的,ta会「不行」;他可能真的看中智慧、灵魂。

    但是呢 …… 其实ta内心有一个门槛在,外貌不得低于、身高不得低于、年龄不得大于 ……

      1. 其实这就是召回池,然后才是排序 ……

      2. 大家日常聊呢,就太误导性了。

    4.3. 目的属性

    这个是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虽然「软硬件」更重要,但目的属性代表这个人的可交互性。

    app里真的几乎就是聊天,主动的人不够,驱动力不够,是无法玩起来的,都是系统帮配对,沉默靠自己(xs)。

  • 性别:男女,默认聊BG恋哈

  • 认真度:ons、短择、长择、婚姻

  • 驱动力:高,低(你本身需求强不强,兄弟/姐妹?需求不强可以不浪费时间的)

  • 主动性:高,低(虽然驱动力跟主动性可能正相关,但是主动与否也有个人习惯)

  • 4.4. 条件属性

    这些就不赘述,比较硬比拼了 …… 更可能是彼此是否看得上的核心原因。

    学历、 收入、身高、外貌、家庭、地域、行业。

    就筛简历呗 ……

    4.5. 交互空间

    这个可能是建联、沟通的切口,都说要「兴趣爱好」,「同好社交」,其实这些是你的「认知」,或者说「三观体现?」

    总之是给双方一个机会去建联,聊起来;留学、研究生、互联网这些条件属性,其实也附带了这块。

    这块其实挺难的,你说看动画我也看动画,你看喜洋洋,我看eva,也没法聊其实。

    以及,兴趣爱好,情感观,mbti,愿望、留学经历、纯爱战士blablbalba。

    4.6. 一些基础行为逻辑

    互相选择

    说起来是废话,可很多人的表述、认知、心理都无法淡定的接受「相互」「选择」,无论是单相思、苦情戏blablba,就是爱而不得这一类?

    可是如果效率化,「不爱就不爱,下一个更乖」是更符合逻辑的。

    柏拉图可能说过的比喻?「爱是在麦田选麦穗,挑最大的,但不能回头」。

    就很片面真实,误导性极强。

    1. 你选最大的?你配吗?这是双向的。

    2. 你觉得选一个不行就换一个,继续往前只是不能回头?不是啊兄弟,你选择的过程,就是精力和时间无上限消耗;只有越冷淡越能自我保护的人,才能更像去「选择」,乃至技巧性的快速选择 ……

    而懵懂如我,属于一次就几年,你说你人生有几个几年呢?

    成本的不可量化

    认真恋爱是很消耗时间的,精力也是。

    但是每个人态度不同,能力不同,你ons一次可能就爱上了,对方:啊?不是就彼此需要一下吗?

    男性主动(稀有方被动)

    性别问题,你先别急,我比你还急。

    肯定是稀有方被动,非稀有方主动。肯定也有优质男性面对一大堆的主动女性。

    但是呢,从基本盘看,从社会大盘看,还是普通男多,追逐优质女性。

    且基于上迁婚逻辑,外加社会习惯 …… 就算同档的男女,也是男性主要主动追逐同档女性,毕竟同档女性在看+1档男性 ……

    而且+1档男性也能兼容+1、-1的女性,所以整体还是头部聚集,而具体的每一个层级里,都是男性得努力点哈。

    绝对的差异与偶然的共通

    随着年龄增长,「自我」认知是成熟且固化的,宏观看大家都类似。

    微观看,大家的成长、学习、经济、习惯,差异太多了。

    结果就是,如果不是有地域、工作、兴趣等方面的交集,其实你俩真的聊不了啥。

    所以,不仅相遇是偶然,聊得来更是偶然,而且驱动力得多大,才能迎难而上啊?感谢DNA ……

    实操的普遍垃圾

    主要是没有方法论和实战,就是教育和不足。

    两个问题,问自己就好:

    你爸妈、老师教过你恋爱吗?

    你谈过多少次,真正彼此彼此有生活的?

    乃至加一个问题:你觉得恋爱/婚姻应该教吗?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认知差异了。

    分化与马太

    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是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趋同的情况。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好的可以更加流通,定价合理。

    差的?差的就剩下呗 …… 倒牛奶?那是违法的呀。

    同理,随着城市化、信息化,人的流通性加大,对外界的认知加强。

    你一个懒汉,难以在隔壁村讨个好媳妇。

    因为好媳妇可以去城里,她的选择比以前更多(召回池更大了)。

    因此,优劣区分的更明显,而大家都想往上走,马太自然形成。

    我觉得偶像、海王、中央空调,都是「优质」个体的aoe式服务。

    当然 …… 封建时代可以一夫多妻的 …… 某种程度上也 ……

    感恩一夫一妻制吧,起码婚姻法比较去马太 ……

    同时代的不同人

    年薪百万是大家的口头禅,可全国有多少人净资产过百万呢?

    可能是10% …… 而且聚集在一二线城市。

    你一个二线城市的人,面对一线城市的人,可能九年义务教育一样,但他的习惯是发达国家,你的习惯是发展中国家,他随手打车,你硬要地铁。

    该省省该花花,都这么说,可什么是「该」和「不该」呢?

    还是大家差异太大了,乃至是时代差异,这就看你兼容性了。

    并且sns主力在一二线城市,人比较聚集,各种人都有,所以更能遇到这些问题 ……

    自我保护

    无需理解,我们都会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自我保护后的衍生行为。

    就好像【漫长的季节】里,王响去民政局注销户口上的妻子和儿子,员工知道这代表着他妻儿双亡,愣了一下,并冷淡的剪了身份证。

    在做效率的事情上,人会因为自我保护,越来越构筑心墙,冷淡情绪波动,让自己可以继续下去。

    你刷sns,开始的时候是不是会比较新鲜?乃至有心动;后面,是不是每天麻木的刷满N个人?

    这个麻木,就是这份保护。

    普通是常态

    因为推荐,肯定是优质内容往前推,无论是早期作为钩子,还是后续拉ctr之类的效率指标。

    优秀的人就是会得到高的曝光,你也更会看到多优秀的人。

    这和短视频、xhs之类很像,你看到的人都太优秀了,让你以为优秀才是常态,并且让你忽略了更多的「普通人」。

    但是,实际上,你我的普通才是常态,不要觉得「他们都好优秀」。

    实际是:「只是优秀的更多被看到」和「他们其实没多优秀」。

    不然咋连个会员都舍不得开呢?真优秀的人就舍得开会员,我现在就去做dating app。

    自我认知的缺失

    与其说自我认知,更多是自我在社交市场上的定位认知。

    虽然整个市场或许逐渐流通、分化、马太。

    但是在个体角度,还是很不清楚的,低估自己、高估自己。

    所以你可以在「动态广场」,看到各种离谱:

    是不是170cm已下的男生就没机会了

    是不是175cm以上的女生就没机会了

    未来老公一定要年入50w以上而且工资卡上交(对比本人的10w收入和带专学历等)

    无它,就算离谱占百分比不高,绝对值也会很高。

    但我也很好奇,离谱的百分比高不高呢?嘻嘻。

    需求模糊

    你以为你想要结婚,其实你是想谈恋爱。

    你以为你想谈恋爱,其实你想要个过日子的。

    如此种种,这还是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并且需求还会变化。

    你以为你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结果突然就想跟ta结婚了?

    啊吧啊吧,有趣。

    方法与心理的双重弱鸡

    联动实操的垃圾,背后是教育的缺失。

    更具体的,是社交技巧的弱,和心理的弱。

    一些人遇到对方不说话就会破防,或者误会了就破防。

    感觉sns还是勇敢者的游戏吧,但需求还是会驱动这些阻力。

    DNA与社会现状的对抗

    dna的唯一逻辑是自我复制,种群繁荣。

    但这跟个人追求、社会追求不一定相符。

    婚恋这件事,根本是dna,里子是具体的生活,面子是各种意义上的快乐?

    也就婚恋这个事情,贯穿了这么多不同的需求关系 ……

    许多,是矛盾的,比如不想生,但又想ml

    DNA:让你ml爽,是为了生孩子你懂吗?

    家长:让你结婚,是为了让你生活有保障,香火有延续你懂吗?

    社会:让你结婚,就是为了你好啊,才不是新的生产力。

    你自己:结婚?我想要快乐。

    婚姻:丢雷楼谋,我什么时候是快乐的了?

    4.7. 演化开始

    真·human feedback learning,强化学习!与纳什均衡!

    下头男的诞生

    你在高估的自我认知下,遇到高估自己的他人,还有可能,他是三四线,你是一二线,但他那句「约吗」,是真的千里姻缘一线牵,聊天框就在你眼前。

    性缩力的拉满

    消费市场、社会描绘的情感、爱、婚姻是美好的,你有好的期待,但面对冷酷的事实,因为你自己大概率也挺普通的,就面对性缩力咯。

    无情的dating机器

    如果你看清了自己就是要结婚,那就是高效匹配,查户口,找个跟自己需求类似且匹配的人。无情才高效,有情那就是拉扯,疯狂拉扯。

    渣男/女的一体两面

    人人吐槽渣男/女,人人羡慕渣男/女;能渣起码是有市场,你是不是没市场。

    日抛聊天

    大家会习惯效率匹配,会放开匹配标准,外加日常生活的忙碌,以及实操和心理的脆弱,其实match后不说话挺正常的 …… 还是驱动力不够哈,够的话总会说话的哈。

    帮帮N选1

    1v1关系,是低效率的,如果你就是要聊个适合的人去结婚,其实1vN接触、约会、恋爱是更效率的 …… 毕竟恋爱是考察的过程 …… 婚姻是得1v1才合法,所以,前面的漏斗足够大,后面的结果才足够「局部最优」。

    更残酷的是,你以为你在1vN,其实你在NvN,嘻嘻,这是我抵触datingAPP的核心原因;自己去筛选,与被筛选,我感到还是挺残酷的。

    是匿名,而且每天都会同类贴上热门

    情感消费的持续增长

    明星、偶像、短剧、直播、地下偶像、乙游、完蛋啦。

    人的互动是困难、多变的,但商品是标准化、专业化的。

    不考虑付费带来的「异质感」,情感商品 …… 可能更能服务更多人吧,毕竟只要你有钱,都可以得到体验 …… 不包含非法内容哈。

    5. 当代,婚姻与情感的解构

    不是「消解」「消亡」,而是「解构」。

    曾几何时,婚姻和爱情的拆分更加简单。

    大家都聪明了,生产力还发达了。

    人和系统的关系,就是这样子 ……

    婚姻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服务整个社会往前走,而且它有时代滞后性。

    你可能走在前面,那他就比你慢,可能你结婚并没什么好处,但社会,家庭,希望你结婚。

    反之,你走在后面,你太弱了,你被系统筛选没了,打光棍呗?但dna又驱动你做这做那,你只会下头,咋办呢?别想违法的事情哈。

    至于当代婚姻本身

    1. 婚姻本身就不是源自感情的

    稳定的家庭、婚姻,不是自由恋爱来的,是生产需要

    2. 工业化、城市化,工业革命后开启了1v1经典婚姻

    顺便人文、浪漫、平权,来了1v1

    3. 失去了经济、生产需要

    个人需求的供给端,在不断的社会化

    现在是个体时代,社会满足了大部分关系

    而不是家庭、家族

    4. 生育欲望的变化

    ddd,劳动力增量变为了负担,还有未来预期的下降

    联动dna,有没有可能就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地步,人口其实没必要这么多

    咱们也就不想生了呢?是不是一种种群调控的必然?

    5. 他者的消失

    城市化原子化和线上化,让我们更少的关注「具体的他者」,而是关注「角色化的他者」

    6. 自我的膨胀

    信息茧房,取 悦自己的消费主义,blablabla,自己太高太满,容不下他者

    7. true love本身的真伪

    首先,定义 true love,然后,对齐大家的 true love,最后,提供 true love的方法论?三步都不成立,那么,奥卡姆剃刀

    8. 阶级分化和眼界统一

    分化不用纠结,眼界统一在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平等

    我们都在看最美丽的人,但我们的自身条件千奇百怪,这减少了我们的兼容性

    6. 我(们)如何是好

    我没有答案,因为不是最优解,也没有帮助, 这是系统性问题,是人性 与社会与现实。

    但或许给点建议?

    接受「平替」和「碎片化」。

    不要单纯指望某个the one and only and truly。

    适当的接受情绪商品和其他方案,朋友也挺好不是吗。

    比起自己去消费,更想去生产和贩卖啊 …… 这个赛道一定语法增长。

    日本都有第二伴侣app啦?嘻嘻。

    心态乐观,保持积极,保护自己。

    废话,但真的。

    认清自己,pua自己。

    正如你去相亲,红娘会给你讲的。

    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提高召回规模。

    保持曝光。

    主动搜寻和瞎聊是很累的,需要长尾收益的方案。

    其实就是pyq、动态啦,这也是为什么playboy一般都有充满自拍、光鲜生活的记录。

    当然跟买量一样,要做转化的。

    这毕竟是个概率游戏。

    Extra.

    写的又臭又长,感觉还是和朋友聊出来会更有趣。

    或许哪天蹭个播客节目?

    感觉还是会被喷,就算不被喷,我对这些可能也「没有帮助」。

    whatever,还是希望人类进步,人人都有饭吃、有书念、有事做。

    自己挨了打,还是希望大家都不必挨打。

    还有,长期伴侣这个事情

    需要足够的幸运, 和, 恰到好处的愚蠢

    -----THE END-----

    写完的此刻还蛮青春的

    所以你试过我推的歌么?

    推荐阅读

  • 每一个 「在看」 ,都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