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养生

「小暑」后进入「苦夏」季,全身脏腑哪个最受「苦」呢?!

2024-07-06养生

今天是小暑,小暑之后,马上就要入伏了!三伏天又热又湿,正 所谓「上蒸下煮」, 难熬的「苦夏」又要开始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苦夏?苦夏时,身体又有哪些影响?

苦夏是中医的病证名, 也叫「疰夏」, 指因夏天因为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者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由此引起倦怠嗜卧、纳差低热等不适;

夏天容易 「苦夏」的人,也更容易中暑,因为这种人多是 脾气虚、心气虚 。也就是说,三伏天中,脾和心这两个脏腑最为辛苦。

长夏养生要点一

护脾

中医的脾主运化,这个运化包括 食物的消化 水液代谢 。小暑之后,空气湿度增加,为了应对外湿,脾要重点转移,这样一来,留给食物消化的脾气就容易不足,食欲不振甚至恶心、 呕吐等内湿表现,就会在「小暑」之后 出现或是加重。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将入伏之后到立秋这段时间特意划分出来,称之为 「长夏」, 由五脏之一的脾所主,目的是提醒大家 在这段时间要着力健脾,非此无法应对外湿、内湿的夹击。

中医里有健脾之效的药物, 黄芪 位列前茅,也更适合在夏天用。因为,它不仅能 改善脾胃功能, 保障夏天能有个好胃口,还能 提升脾运化水湿的能力, 利水消肿排出体内多余废水。

张仲景有个著名消肿方「防己黄芪汤」, 用到了黄芪、防己、白术、甘草。其中,黄芪的用量最多,用以 治疗「身重微肿」 ,这个「重」和「肿」就是 水湿内停 的结果,与很多人的「湿胖」其实是同一个发病机理。

长夏养生要点二

养心

「小暑」之后,和脾一样辛苦的就是心了。高温时,血压会下降,为了维稳血压,心率就要提升,心肌收缩要加劲,加上夏天夜晚短,心脏通过睡眠来修复的时间也变短,这样多管齐下,心脏在夏天是最累的器官。

在中医理论中里, 与夏天相对应的脏腑是心,养生重点也在护心上。 基于这个原理,中医还有「夏吃参」的理论,就是强调 夏天要借助人参护心。

护心就是「春夏养阳」的具体体现,心脏功能属于中医的心阳, 而心阳是阳气的绝对构成。

过去中医救治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急症,比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就靠「独参汤」,把一根人参急煎后喝下,以此回阳救逆,起死回生。因为, 人参是所有中药里,唯一一个入心经补心气, 能直接给心脏这个「发动机」赋能。

黄芪、西洋参

一个健脾,一个护心

既然脾和心是入伏后最为辛苦的脏腑,这时候的养护重点也要围绕它俩,具体来说, 一要健脾二要护心,这就要用到黄芪和人参 ,这两者配合,尤其是黄芪和西洋参合用,效果一定是 1+1 大于 2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因为 西洋参是人参里唯一一个既补心气又不上火的参。 补心气是其入心经,不上火是其性质偏凉。不过,这个凉性对于有些脾胃虚寒者不友好,吃完后会出现胃不舒服的情况。

黄芪是入脾、肺经,性质偏温,虽然不能补心气,但与西洋参配伍,肺脾心气三气同补, 一来加持了补气的力量,二来对冲了西洋参的凉性,更能改善脾胃虚寒夏天时内里的虚空,而西洋参的凉性,也中和了单独服用黄芪可能导致的上火问题。

END

||策划编辑:十五子

||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 如有疑问,可点击 向我咨询

||音频电台等服务,请移步 微信公众号菜单栏

有用请给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