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妻子、儿子、孙子官至副国级,古今罕见

2024-06-05历史

孙先生逝世之后,国民党阵营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各政治派系之间互相斗争、排挤,争夺国民党乃至国共联合革命队伍的最高领导权。彼时国民党高层有三人最有可能成为孙先生的继承人,其一便是孙先生的儿子孙科;其二便是汪精卫;最后是廖仲恺。

不过孙科能力稍弱,且在党内缺乏支持,因此大概率无法无法当选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倒是很受孙先生的器重,他的能力也非常出众,在党内素有名望,很多青年革命者甚至视他为「偶像」,但汪精卫毕竟年轻,政治资历不够深厚,恐怕难以得到国民党元老的承认和支持。唯独廖仲恺能文能武、品行优良、资历深厚,他最适合当孙先生的继承人。

廖仲恺出身中产家庭,早年曾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19世纪末他跟随母亲返回中国定居,期间在香港某私立中学完成了基础教育,1903年他赶赴日本求学,并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孙先生,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为挚友,时常在一起探讨革命形势与民族命运。

1909年,廖仲恺回国,在东北清军大营担任翻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立即乔装打扮南下,加入革命阵营,高举义旗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北洋政府建立后,他在广东军政府担任高级幕僚,主管财政、金融工作。1913年到1915年间,他多次联合孙先生发动革命运动,想要推翻腐败的北洋政府,建立真正属于中国老百姓的民国,结果却屡遭失败。

一直到1921年,他和孙先生在广东建立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为将来的大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廖仲恺在政治上十分开明,他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很感兴趣,甚至还公开发表过有关马克思和列宁的文章。也正因为如此,在1922年他才极力撮合国民党与共产党联合,双方一起闹革命,共同实现政治目标。

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廖被任命为校党代表,统管后勤、行政、供给等一系列杂务。廖性格温和,和同学们很处得来,大家都对他十分爱戴、敬仰,外界甚至一度称呼他为「黄埔慈母」。1925年初,孙先生病逝,国民党内部瞬间暗流涌动,汪精卫等人蠢蠢欲动,四处拉帮结派,为自己积攒政治资本,想要取代孙先生,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总指挥」。廖仲恺不慕名利,他根本不想当什么领袖,只想好好从事革命工作,完成孙先生未竟之遗志。

可眼下政局变幻莫测,他根本无法置身事外,只能被迫卷入到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对于廖仲恺很是支持,周总理、张太雷等人先后以中共代表的身份找廖谈过话,希望他能站出来扛起革命的大旗,带领同志们继续前进。但此举却招致孙科等国民党右派的猜忌,他们担心廖仲恺最终会走向「赤化」,损害己方的利益,于是便狠下心来,密谋刺杀廖,以绝后患。

廖仲恺的好友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廖发出预警,请他务必加倍小心,以防不测。可廖根本不相信国民党右派会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仍旧每天大摇大摆的出行、工作,结果在1925年8月下旬的某天清晨,他突然遭到两名枪手伏击,身中数弹当场死亡,时年四十八岁。一周之后,国民党高层为廖仲恺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数十万老百姓自发前来为他吊唁,送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廖公遇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事后蒋介石以调查幕后真凶为由,利用强硬的政治手段一连扳倒了好几位国民党元老,他自己则顺势「上位」,一跃成为国民党核心骨干,1927年,蒋介石觉得自己已经攒够了政治资本,于是悍然发动了一系列事变,驱逐共产党的同时,也清除了剩余的政敌,由此成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廖公的妻子名叫何香凝,她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者,建国后官至政协副主席,职级为副国;廖公的儿子名叫何承志,他是中共党员,曾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战,建国后他曾被增选为政治局委员,也是副国级高干;廖公的孙子是一位高材生,曾在哈军工就读,后来短暂在部队服役过几年,1983年转入行政部门任职,2003年出任政协副主席,2013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