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她是邓小平妹妹,1993年被授少将军衔,丈夫也是一名著名的中将

2024-04-07历史

1936年,邓公的父亲不幸病逝,留下妻子夏伯根以及一个年幼的女儿邓先群。彼时身在延安的邓公对这一噩耗还浑然不知,夏伯根曾两度写信给邓公,但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始终未能送到邓公手上。无奈之下,夏伯根只得独自料理丈夫的后事,并全权担负起抚养幼女的重任。

彼时的邓先群刚满周岁,还是个懵懂的稚童,对于世事不甚了解,一直到5岁之后,她的心智才慢慢成熟,她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单亲家庭,而母亲是她唯一的依靠。在那个时代,女性想要生存下去实属不易,要养孩子更是难上加难,夏伯根为了谋生计,每天起早贪黑,一刻也不敢停歇。懂事的邓先群见母亲如此劳累、繁忙,便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母亲分担一部分生活压力。

在成长过程中,邓先群总是会听母亲提起素未谋面的大哥,也就是邓公,母亲直言邓公是个大英雄,他正在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如果成功的话,那全国的穷苦百姓就都能过上好日子。邓先群因此对邓公产生了浓厚的崇拜之情,同时也对革命萌发了好奇心,这为她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1948年,一支解放军游击队在转移过程中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十几名同志当场被打死,另有两人被流弹击中要害,生命垂危。游击队接下来还要转移,没办法带着伤员一起走,只得找附近的老乡收留伤员。可老乡们都害怕国民党施加报复,所以没人敢收留游击队的伤员,就在此时,夏伯根站了出来,她冒着杀头的风险收留了受伤的游击队员。

邓先群看着母亲将游击队员带回家,起初是有些害怕的,毕竟她还从未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对于鲜血和硝烟保持着敬畏。但后来,母亲告诉她这些人和邓公一样,都是为穷苦人闹革命的英雄,她这才放下心里的恐惧和戒备,开始和母亲一起照顾受伤的战士。

次年,解放军进军川渝,很快便解放了重庆和成都,等到西南地区的局势稍稍稳定一些后,邓公便派人去找夏伯根和邓先群,并将他们母女俩带到重庆和自己团聚。这是邓先群第一次和传闻中的大哥见面,未免显得有些羞涩,邓公见状,便主动和邓先群打招呼、攀谈,努力拉近两人的关系。最终,在邓公的努力下,邓先群内心的陌生感被一点点消解,她很快和邓公熟络起来,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1952年,邓先群跟着邓公去了北京,并进入北京某干部子弟学校读书,1959年,18岁的她即将高考,考前邓公咨询了她的报考志向,她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要考军校!后来,邓先群果真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军工,主修导弹专业。

就在邓先群入学后不久,国家便进入困难时期,各类物资供应极度匮乏。哈军工虽是国家重点单位,但后勤仍无法得到保障,学生们普遍都吃不饱肚子,每天饿得头昏脑涨 。邓先群本就贫血,长期的饥饿让她的病症进一步加重,她时常无故晕倒,晚上还会头昏脑涨、意识模糊,好似在「神游」一般。可即便如此,邓先群还是咬牙坚持学习,靠着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

在学校期间,邓先群也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栗前明同志,两人家世相当、兴趣也相近,因此很快便互生好感,继而谈起了恋爱。1963年,两人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两人还没度完蜜月,便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开始工作,然而仅仅过了三年时间,邓先群两口子便遭到政治风波的牵连,被革职下放,在基层农场足足劳改了8年时间。一直到1975年,两人才双双重回部队,继续开展战略武器研究工作。

动荡结束后,邓先群被调离科研单位,转往总政部任职,主要负责干部管理以及组织工作。1993年,她因为功绩突出而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她的丈夫则在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5年,邓先群离开部队,转入疗养生活,晚年的她定居在一条小胡同里,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后勤部的同志曾经想为邓先群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样她住起来也舒心,可她却婉拒了后勤部的好意,直言自己在老房子里住习惯了,不想「挪窝」。现如今,邓老已经年近九旬,在此我们也祝愿她长寿康宁、余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