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他是深圳第一任市委书记,敢为人先,深受邓小平器重,活到了96岁

2024-04-21历史

1979年,邓公决定在香港北部设立深圳市,以承接港岛的产业转移,带动整个珠三角发展,而在遴选深圳首任市委书记的时候,邓公显得格外谨慎,他希望深圳的主政官既要有出色的才能、也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敢干事、不怕事。经过反复的考量与权衡之后,邓公最终选定张勋甫担此大任。

张勋甫17岁参加革命,曾在山东抗击过日寇,解放战争时又在东北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对抗,革命斗争经验十分之丰富。1949年中旬,他奉命跟随四野向华南挺进,广东解放后,他被委派到韶关担任行政干部,70年代初,他因为表现突出,又被调到佛山地委工作。

1979年,邓公突然向广东省委下达命令,请省委组织部推荐几名同志竞聘深圳市委书记一职,省委组织部随即对广东省内所有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考察,最终选定了四人推荐给中组部,其中就包括时任省委计委高干的张勋甫。大概一个月后,中组部传来指示,要求张勋甫立即进京一趟。

张勋甫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在接到指示之后火急火燎赶往北京,中组部随即安排专人和他见面、谈话,知道此时他才终于明白,原来中组部是打算安排他担任刚刚成立的深圳市的主政官。说实话,张勋甫对于此事很没底,毕竟深圳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地位比较特殊,他担心自己没办法挑起大梁,实现邓公对于深圳的美好规划。

但中组部的同志却一再鼓励、激励他,这激发了他心底的勇气,他随即答应担任深圳市的主政官,并向中组部立下军令状,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将深圳打造成珠海的经济中心。在张勋甫临上任之前,邓公也专程找他谈了一次话,要求他一定要开阔眼界,将精力放在经济改革上,一定不要怕犯错误,怕被人「揪辫子」。

1979年9月,在办理完所有交接手续后,张正式走马上任,彼时的深圳市才刚刚挂牌,可谓是一穷二白,要干部没干部,要资金没资金,一切全靠自己打拼。但这并没有吓倒张勋甫,他在仔细了解了深圳的情况之后,决定先从农业着手进行改革、整顿。彼时虽然「包产到户」政策已经获得大众认可,但党中央还没有下达正式文件全国推广,因此一些省份和地区还处于观望之中,迟迟不敢彻底「推倒」人民公社制度。

深圳当时也是如此,市委的干部们都比较谨慎,在农业问题上「畏手畏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圳农业发展,拖慢了生产力进步。张勋甫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坚决推行「包产到户」政策,将农田全部承包给老百姓,充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有同志提醒张勋甫,不要「太过火」,万一要是被举报到党中央,怕是要背处分。但张勋甫对此不屑一顾,他直言背处分就背处分,只要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自己甘愿受罚!

深圳建立初期,市委打算将市区面积规划为6平方公里,不大也不小,最适合发展、建设,但张勋甫却觉得市委过于「保守」,6平方公里对于深圳来说过于狭促,难以「施展拳脚」,他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直接提出要将深圳建设成超一流城市,市区面积至少20平方公里,深圳未来不仅要当中国的金融中心,而且还要当信息科技中心!

当然,话好说,事难办,建设深圳总绕不开一个字,那就是「钱」,彼时的深圳财政极其紧张,市财政局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建设6平方公里的市区已经是极限了,20平方公里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为了改善财政紧张的状况,张勋甫决定搞土地出让制度,用土地的开发与经营权吸引资本入驻,同时成立城投集团,允许外资入股、投资。在这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深圳的财政问题迎刃而解,市委随即「火力全开」,一连建立了十几个重点项目,仅仅两年时间便让深圳的面貌焕然一新。

1982年,张勋甫被调离深圳,转往省政府工作,1989年,经由中组部和省组织部同意,他光荣离休,并被特许享受厅级干部待遇。晚年的张勋甫还一直心系着深圳的发展,他经常去深圳搞调研,顺便指导市委的工作,90年代初甚至直接搬到深圳居住,亲眼见证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2017年,他因病去世,时年九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