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规模空前,汇聚了七千余名参会者,因而被载入史册,被后人称为
「
七千人盛会
」
。刘少奇同志,作为党的杰出代表,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言辞不仅富有新意,而且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灵。会议期间,两次如潮的掌声分别持续了十五分钟和十分钟,彰显出与会者们对刘少奇同志话语的深深共鸣与强烈认同。
(刘少奇)
1962年1月27日的下午,时光定格在两点的钟声。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在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当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的领袖一同登上主席台时,全场七千余名参会者仿佛受到了心灵的召唤,纷纷起立,爆发出震耳欲聋、连绵不断的掌声。这掌声如波涛汹涌,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仿佛要将整个会场淹没在激情的海洋中。在这一刻,每一位参会者的内心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崇敬,他们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些伟大领袖的风采,这是何等的荣耀与幸福!与往昔的会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大会的重任落在了刘少奇同志的肩上,由他亲自作报告。
刘少奇同志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领导台,他的神态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与果敢,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他的信念。他声音洪亮地宣布:「各位同志,我的书面报告已经提前发给大家,为了节约时间,这里就不再赘述。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探讨一些新的、紧迫的问题。」
(刘少奇)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整个会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七千余名参会者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刘少奇,等待着他的进一步发言。在这肃静而庄重的氛围中,除了刘少奇清晰有力的讲话声,再也听不到其他任何杂音,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刘少奇同志以锐利的目光直视着前方,他的讲话毫不避讳地触及了国家当前经济困境的核心。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划破了表面的平静,揭示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样的勇气和担当,无疑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
(薄一波)
薄一波同志在听后深有感触地评价道:「刘少奇同志真正体现了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他的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而吴冷西则更加具体地赞叹道:「他的胆略和智慧确实非常人所能及。」
当刘少奇同志说出那句振聋发聩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时,整个会场瞬间沸腾了。掌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持续了整整十分钟之久。这掌声不仅是对他话语的认同和赞赏,更是对中央领导集体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肯定和支持。就连在场的服务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热烈掌声所震撼,纷纷进场查看情况。
刘少奇的这番讲话不仅展现了中央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反思,更传递出了一种不回避、不掩饰、敢于直面群众、勇于承认错误的真诚态度。这种坦诚和真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代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他们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刘少奇)
大会从寒冷的一月持续到了温暖的二月,与会者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共同度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春节。虽然节日期间的饮食并不丰盛,但大家的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大会不仅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宝贵机会。
毛主席也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以谦逊的态度谈到了过去处理错误的问题,并明确表示可以平反、可以赔礼道歉。同时,他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在经济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这种谦逊和务实的态度赢得了与会者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也为大会增添了一份和谐与团结的氛围。
(刘少奇 邓小平 毛主席 周总理 朱德)
在七千人大会的庄严讲台上,邓小平同志就党的建设发表了深入而具体的讲话。他详细剖析了如何选拔和培养党的优秀干部,深刻阐述了学习马列主义对于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着重强调了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核心价值观,为全体党员和干部树立了鲜明的行为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大会上,陈云同志并没有发表任何讲话。尽管毛主席亲自邀请他上台发言,但陈云同志却以一贯的低调和谨慎态度婉言谢绝了。这并非因为他缺乏见解或不敢表达,而是因为他深知当时党内思想尚未完全统一,且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阶段,缺乏足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他选择保持沉默,不愿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发表可能产生误导的言论。
(刘少奇)
七千人大会的闭幕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刘少奇同志在大会后深刻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这次大会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仅仅一次总结并不足以让我们充分吸取教训。因此,他提出每年都应该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为后来的中国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七千人大会时,我们不禁为刘少奇同志的勇敢发言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他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的高尚品质和解照了后世,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毛主席 邓小平)
正如邓小平同志后来所指出的那样,那次国民经济调整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能够坦诚地面对困难、真诚地与群众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真实、坦诚的态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