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皇帝准备干掉将军,将军知道后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2024-04-27历史


中国历史上,在唐宋主流王朝衔接之间,有一段时间极为短暂、局面也特别混乱的五代十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政权走马灯般地变换,那时也就出了许多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笑话的事情。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情就发生在后周太祖郭威身上。当时他还是后汉的大将,一天,汉隐帝将身边几个看不起自己的辅臣杀掉后,准备顺便干掉统兵在外的将军郭威。


可是执行命令的人不但没去杀郭威,反而还将消息泄露出去。郭威知道消息后,长年征战杀伐果断的他当然不肯坐以待毙。于是他伪造了一份圣旨,对于自己的那些心腹将领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那个年代,「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这些有兵权的将领都信以为真,谁都不想死,于是他们就跟着郭威反了。

伪造圣旨巧破杀局

904年,郭威出生在河北邢台隆尧县。因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加上父母早亡,他在姨妈家长到18岁就去参军闯江湖,20岁时已经成为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部队「从马直」中的一员。有一次恰逢暴雨,郭威在一家客店,与邢州龙岗「世家豪右」柴氏女子相遇。看到孔武有力颇有英气的郭威,柴氏不由得一见钟情,不顾父母的反对,与郭威在旅店中结为夫妻。


在柴氏的资助下,已经是相当于百夫长级别的马步军,使郭威开始进入了上升的通途。当时郭威的顶头上司,就是后来成为后汉高祖的刘知远。郭威的妻子柴氏是个有慧眼的人,她大力支持夫君「使事汉高祖」。从那时起,郭威就认准了刘知远,「汉祖累镇藩阃,皆从之。及镇并门,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帝(郭威)亦悉心竭力,知无不为」。


郭威一路追随刘知远,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郭威因此成为开国功臣。可惜刘知远皇帝命薄,只干了一年就死掉了。临死前,他将郭威升任枢密使,与史弘肇等人同为顾命托孤大臣。


可以说,这个时候,郭威还没有什么代汉自立的念头,而是实实在在地替刘知远的儿子汉隐帝刘承祐在外面东征西讨。那时,后汉的大部分兵权都在郭威的手中,他已经有了自立为王的潜质。汉隐帝接位时已经是18岁,正值青春莽撞的年纪。


后汉高祖刘知远本人就是位性情残暴之人,得到他重用的也都是与其性格类似的大臣,如苏逢吉、史弘肇等都是些穷凶极恶之徒。这些武夫平时粗鲁惯了,说话根本不分场合,有时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有一次杨邠与史弘肇在朝廷上议事,汉隐帝忍不住插了一句:你们再细细想想,免得别人说闲话。杨邠竟然直接怼了汉隐帝一句:您老不用开口,有我们在!


有其父必有其子,身体里流淌着汉高祖残暴血液的汉隐帝,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当然不甘心,在政治上一直被托孤大臣所钳制。950年,他与自己的舅舅李业等亲信密谋,上演了一出杀人好戏。他直接将在京城的杨邠、史弘肇、王章等顾命大臣全部干掉了。


杀红了眼的汉隐帝当然不会忘记,还有一位镇守在外的老臣郭威。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又派另一个舅舅李弘义去外地杀郭威、王殷、王峻等领兵大将。而李弘义并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他到澶州后,思想出现波动,不但没有敢去杀王殷,反而将诏书内容告诉了他。


随后,王殷与李弘义又派人赶往魏州,向郭威通报了汴京事变的消息。于是等到杀郭威和王峻的使者到了魏州后,早知消息的郭威就把他扣留起来,然后召亲信魏仁浦商量对策,魏仁浦立即劝说郭威起兵造反。他还给郭威献了一计,那就是用邺都留守官印伪造诏书,内容是刘承祐要郭威诛杀众部将,以此来激怒他们。


众部将果然相信了这一说法,大家义愤填膺,群情激愤,纷纷表示愿意听命于郭威,杀回汴京诛讨奸臣。为了充分调动士兵的积极性,郭威动了歪心思,发了狠。他许诺:攻进京城,可以抢掠十天!郭威于是以「清君侧、杀李业」为名在邺都起兵,渡河南下,杀向京城,一时各地纷纷迎降。


极度愤恨的刘承祐,将郭威在京的全部家属一律诛杀。几天后郭威兵临汴京城下,刘承祐在逃跑中为乱军所杀,郭威没费多大劲就打进了开封城。郭威的军队在城内到处放火,疯狂抢劫。到了第三天,有人劝郭威说:您再不下禁令,开封马上要成为一座空城了。郭威于是收回自己的承诺,要求士兵停止抢掠,事态才逐渐得以制止。

「黄袍加身」第一人

进入开封城后,基本掌控住局面的郭威并没有立即自立称帝。他尊重地请刘知远的妻子李太后下懿旨,迎奉刘知远的养子、武宁节度使刘赟到开封继承皇位。刘赟实际上是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父子一南一北,占据雄藩。


郭威主张立刘赟为帝,实际上是想要暂时麻痹手握重兵的刘崇。郭威派当时的宰相去迎接刘赟来开封上任皇帝,当然也顺便剥夺了刘赟的武宁节度使的职权。这之后不几天,郭威就接到镇州和刑州的报告:数万契丹骑兵南下侵袭,已经攻入河北邢台内丘县境内,但是遭到守军的顽强抵抗,不过守军也是死伤惨重。


后来城内防卫部队有500人叛变投靠了契丹,结果在他们的接引下,契丹骑兵攻入并屠了内丘城,随后河北衡水饶阳县也被契丹占领。敌情紧急,郭威只得带领大军从开封出发,向北迎击契丹骑兵。很快,郭威的大军就渡过了黄河,暂时屯住在河南濮阳。


950年12月20日凌晨,队伍将要出发之际,士兵哗变。这些将士表示:我们已经与刘氏结仇,必须郭威出来称帝,我们家族的性命才能安全。史载:「裂黄旗以被威体,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因拥威南行。威乃上太后笺,请奉汉宗庙,事太后为母。」简单点说,就是士兵把队伍中的黄旗撕下来,将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


身边的将领抱着他不让他推辞,大家一起高喊「万岁」之声震动大地,随后就簇拥着郭威回到开封。郭威这次政变的手段比较平和,他继续遵奉后汉宗庙,并且将李太后当作母亲来对待。951年正月,由太后下旨,郭威登基称帝,也就是周太祖,当然史称后周。


这时,刚走到宋州的刘赟还没有做上皇帝的梦,顺手就被人干掉了。后周立国之初,生存环境是极为严峻的。因为连年战乱,致使国内土地荒芜,经济凋敝,可以说是满目疮痍。而北面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南面还有一个南唐李氏政权,处于两面皆敌的状态。


于是在国力不强的时候,周太祖郭威采取了北和契丹族,与南唐国也尽量不冲突的和平外交政策。他在政治上,与契丹互派使者承认对方政权的合法性,并且表示不会主动出击。但是对于来犯的契丹骑兵是来一次打一次,也从不手软。


对于南唐,他更是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是对于南唐的试探性军事举动,也是坚决打击。但是为了国家安定,郭威对于一些小的叛乱分子,却毫不手软。他先后率兵平定慕容彦超的叛乱、讨伐沙陀贵族刘崇的反抗,以致北方辽族再也不敢南侵。


在武备较为扎实的基础上,郭威开始推崇文治。当时州牧多为武将,不谙政事,郭威用文臣代替武将担任刺史。郭威下诏广为招贤,提拔李谷、范质等文臣参与军机要事,充实中央机构,重振朝纲。他还年年开科取士,在位三年间考取进士34人,并且都得到了重用。


郭威当了三年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轻徭薄赋,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人民生活很快气象一新。致使四方流民数十万人前来投奔,郭威要求各地官员安置好流民生活,给他们口粮、给他们无主荒地耕种,使得国家越发的安定。可以说,郭威算得上是五代历史上一位相当开明的君主。

勤俭一生为后世树立楷模

郭威以后周取代后汉当上皇帝,难免会受到正统观念的质疑。然而,对于天下百姓来说,皇帝姓什么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关键是当了皇帝之后,能否让他们安居乐业。郭威国号定为周,不仅因为他是 「周室之裔,虢叔之后」,也有对文武周公之政在价值取向上的认同。


因为虢叔就是周文王的弟弟,也是周公的老师。郭威即位后下的第一份诏书,就可以看出他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他心中有民。他在诏书中写得很细,将以前的掌管仓库的官吏巧立名目收取的「斗余」、「称耗」全部废除,让他们不得再随便贪污。


随后,他又罢免已经沿袭170多年的各地藩镇的一项所谓「特权」,那就是「旧所进羡余物」全部停止。这就堵塞了那些藩镇打着向皇帝进奉「羡余」的幌子,而以加重税收、克扣俸禄等方式聚敛财物,中饱私囊,防止他们以此私自扩大手中的权力。当然,这也是郭威的一种自我约束。


他曾对大臣王峻说:「朕起於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下民乎!」这说明郭威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不是那种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的人,更不想损害人民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随后他就命令王峻负责清理四方贡献的珍美食物,并表示以后不允许再进献了。


郭威更狠的还在后头,他让人将后汉宫中的珠宝玉器全部清理出来,集中在一起都砸碎了。「凡为帝王,安用此物!」他认为,汉隐帝当年就是因为整天玩物丧志而失国的,必须当作教训深刻牢记。然而官场中人巴结上司的惯性不是郭威说禁就禁的,等到他把「羡余」、「珍美食物」、「珍华悦目之物」等都罢贡之后,又冒出来一位仁兄,「献买宴绢千匹,银五百两」。


而且这还是一位后汉时在任的节度使,当然,后周时就得叫前节度使了。这位前节度使绞尽脑汗搞出来的「买宴绢」和「买宴银」,可以说是一种「开创」了,然而到郭威那一概不好使。他表示:「诸侯入觐,天子宜有宴犒,岂待买邪!」于是为防止其他人再搞出别的新花样,郭威又加上一句:「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


郭威自己严格约束自己要勤俭,同时也要求亲近故旧不能破格,而且对于敢于贪腐的他是真的下手惩治。他原来的手下——莱州刺史叶仁鲁,贪污了绢帛一万五千匹、钱一千缗。郭威并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故吏」就法外开恩,而是没有丝毫犹豫地对叶仁鲁依法办理。


郭威派太监给在狱中的叶仁鲁送来酒食,并且带来一句话:你犯了错,就得按国法办理,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会厚待你的母亲。郭威这件事办得可以说是有情有义。郭威一边严惩贪官污吏,另一方面对于廉官良吏更是大加表扬和提拔。


他的手下鄂州节度使周行逢一生清廉自守,从不权谋私。即使是自己的女婿唐德想要谋取一个官职,在他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想当年的节度使可是一州的军政大权都握在手中的。可是周行逢知道自己女婿不学无术,因而没有给他官做,反而是送了他一头牛,几亩地,劝告唐德自食其力。


郭威对于周行逢的所作所为极为赏识,下诏全国通报表彰嘉奖,后来还提拔他担任更为重要的中书令一职。这种正面带动作用,使得后周政坛气象一新。而「求官送牛」也成为千古传诵的一代佳话,周行逢更是成为古代官吏廉洁的表率。说到郭威的俭朴,他关于自己丧事从简的遗嘱,就是最确凿的证据。


因为郭威的儿子都被汉隐帝给杀了,于是他就立自己的外甥柴荣为继承人。他嘱咐柴荣,自己的丧事一定要从简,而且还具体提了三条要求。一是薄葬。不要修地下宫殿,坟墓里要用砖来代替石头,也不要搞那些石羊、石虎、石马、石人等,而且他还表示自己死的时候用纸衣和瓦棺来装殓。


他表示,这是因为他在外打仗的时候,看到唐代皇帝的十八座陵墓都让人给盗挖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以为皇帝的坟墓里多藏有金玉珠宝等贵重物品。郭威还专门交待柴荣,要他在自己的陵墓前立一块石碑,刻上「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二是速葬,「勿久留宫中」,别搞的像以前的皇帝葬礼,搞得非常隆重,时间拖得极长,结果就会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三是「勿以烦民」,他要求柴荣在给自己营造陵墓时,不能以所谓摊派徭役的名义去搞,而是要由官府出钱雇佣工匠役徒。并且招募靠近陵墓的百姓守墓时,要免除他们的各种徭役,使他们能够安心生活。


从这三条里,可以清晰的看到郭威的勤俭节约,并且他是真的想要少扰民甚至不扰民。郭威担柴荣不按照自己的遗嘱去办,最后甚至表示「汝或吾违,吾不福汝」。这就相当严厉了,如果柴荣不执行的话,郭威都不会在地下福祐他。可以说,郭威的勤俭,在历史上只有汉文帝刘恒可以与他比肩,因而他被北宋宰相薛居正称为「勤俭之美,终始可称」。


正是因为郭威常怀「下民」,而且自己是真的俭朴、不扰民,他治下的后周「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这也使得中国自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五代北周立国时,长达一百六七十年的混乱局面出现转机。周太祖能够做到勤俭爱民,保境安民,为后来宋朝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完全称得上中国历史上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文/蓝风烛尘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