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86年刘伯承病危时,交代妻子一件事,20年后妻子落泪:我没有办到

2024-04-27历史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于北京逝世。临终前交给妻子一个重任,并称此事若完不成,自己将死不瞑目。


征途上的爱情
1936年中秋节这天,在甘南曲子镇的一间普通的民房里,闻名中外的无产阶级军事家,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志于女红军汪荣华举行了婚礼。
这极为俭朴的婚礼虽然没有艳丽的鲜花,没有丰盛的酒宴,更没有悦耳的唢呐声,但这是两颗真诚的心的结合。
汪荣华第一次见到刘伯承是在1935年6月,当时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成功会师。而汪荣华就在红四方面军的队伍中,一眼就看到了一位戴眼镜的同志。
于是,她问道:「那位戴眼镜的人是谁啊?」
站在汪荣华身旁的一位同志回答道:「你不认识他吗?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刘伯承总参谋长啊!」
这是汪荣华第一次见到刘伯承,她和所有的战士们一样,对人群中这位很有威望的首长充满了尊敬与爱戴。


当时的汪荣华还并不了解刘帅,除了知道他是红军总参谋长外,还不知道他是一位军事家。
在中央红军后有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水的千钧一发之际,是他巧妙地从国民党县长手中弄到船只,抢占了渡口,使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甩掉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被毛主席风趣地赞扬为「一条龙」。
当然,她更不知道这位令人敬重的首长,也一样出生于贫寒的家境,早年丧父,全家靠他干农活、担煤为生。因为祖父当过吹鼓手,考秀才时被县官赶出了考场。
他19岁时离开了家,参加辛亥革命,参加讨援护国战争,参加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在战斗中有勇有谋,被誉为川东名将。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党派他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任军委书记,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就出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在前方指挥作战。
遵义会议之后,他率先遣队斩关夺隘,为全军开路,使中央红军过金沙江,跨彝民区,得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所以,这次征途的相识,给汪荣华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懋功会师后,朱德、刘伯承跟随红军总部留在四方面军,刘伯承负责主持总参谋部工作。不久后,省委机关解散,汪荣华调到总参四局。
从此,汪荣华与刘伯承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彼此了解日益加深。但是,此时的她,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刘帅的终身伴侣。

  1. 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后准备继续北上。

    一天,汪荣华掉队了,刘帅看到她行走困难,便像经常对待其他干部战士一样,将自己的马让给她骑。


但汪荣华在表达感谢之后,还是坚决表示要自己走,加快步伐赶上了前进的队伍。
后来因为继续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在事关红军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挺身而出,坚持中央决定的北上方针。


就这样,使得四方面军在这里滞留了两个月之久,后经党中央、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的坚决斗阵,张国焘勉强接受北上方针。
最终于1936年7月在甘孜地区与红二方面军会合。随后,两个方面军共同踏上了北上的征途,而红四方面军不得不第二次穿行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原,再尝沼泽之苦。
草地无垠,寒风凛冽。
一队队疲惫不堪的红军指战员,身着单衣,冒着呼号的秋风,在茫茫的草地中前进。
汪荣华背着沉重的背包,粮袋,踏着散发着臭气的积水,艰难地走着。几天来,随身携带的粮食已经吃光了,全靠野菜、牛皮充饥。
因此,她的体力下降,渐渐地再一次掉队。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她面前,她抬头一看,原来是刘总参谋长。


她以为刘总参谋长又要将自己的马让给她骑,连忙摆手,正准备说话时。刘伯承朝着微笑着说:「荣华同志,拿出勇气,跟上队伍,走出草地就是胜利!」汪荣华不觉心头一热,点了点头,抖起精神,大步朝前走去。
尽管当时的刘伯承也经受了一些磨难,但在草地行军途中,人们常常可以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和诙谐而又充满信心的话语。
而这一切,都被细心的汪荣华看在眼里,在她的心灵深处打下了烙印。
夜色深重的茫茫草地,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篝火旁,刘伯承坐在汪荣华身边,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四川话,讲述着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启迪着汪荣华思想的升华。
篝火熊熊,她的胸中也仿佛升起来一团火,望着刘伯承那刚毅的面容,汪荣华心想:他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送走了一个个黑夜,迎来了一个个黎明。在为共同事业的奋斗中,刘伯承与汪荣华互相帮助,渐渐地产生了感情。
1936年春天,一天早上太阳刚刚出山,一位年轻人急匆匆跑到红军女干部汪荣华面前,两腿并拢行了个军礼,满脸笑容的将一份信交到汪荣华手中,兴奋地说:「汪荣华同志,这是我们刘总长给你的信,他嘱咐我一定要当面交给你。」
原来,这位年轻人就是刘伯承的警卫员,他是来替首长刘伯承送求爱信的。汪荣华接过信,仔细端详片刻,看后抬头看看黄兴正,略带羞涩地微微一笑,悄声细语地说:「小黄,麻烦你跑一趟,谢谢你呦!」
「谢什么谢嘛!」黄兴正虽说不知道信的具体内容,但他猜也能猜到,这封信肯定不一般。他识趣地躲到一边,偷偷地观察着汪荣华的表情。
他发现,汪荣华一边看信一边害羞的捂着脸,时不时的还小声的笑出声来。黄兴正这才明白:一个沉浸在快乐与幸福中的女生,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图丨刘伯承
虽说刘伯承并没有让警卫替自己观察汪荣华的表情,但黄兴正回去后就兴高采烈的将自己看到的情景告诉了刘伯承,刘伯承表面看起来十分镇定,其实心里也早已乐开了花。
晚上,黄兴正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这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脑海中不断的浮现着今天白天发生的一幕幕,莫名的感到兴奋。他翻了个身看看躺在自己旁边的陈明义,看他也还没有睡着。
于是,黄兴正伏在陈明义耳边说:「陈参谋,你知道吗,今天发生了一件让我睡不着觉的事情。」
陈明义一听黄兴正这么说,来个兴趣,忙说:「什么事让你睡不着觉啊,快说说。」
黄兴正伏在陈明义耳边说:「今天早上,我去帮刘总长送了一封十分特殊的信。你猜猜收信的人是谁?」

图丨陈明义
陈明义一听说只是送了一封信,一下子没了刚才的兴趣:「谁啊?」
「汪荣华同志。但我把信送到她手中的时候,她看完第一页,就羞红了脸,还时不时的捂住脸。你说是不是有什么瓜葛啊?」
听黄正兴这么一说,陈明义也有点兴奋了,两人好像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激动的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们知道,这个时候,此时的首长最需要的就是温暖的慰藉了,他们当然希望这个人能够尽快出现。所以,看到汪荣华出现了,他们心里甚至比首长更希望汪荣华可以答应。
陈明义叮嘱黄兴正:「千万要严格保密,不要再对第二个人讲了,要是被首长知道了,肯定会生气的。」
黄兴正答应了陈明义,并保证不会再说半个字。但这件事很快还是被很多同志知道了。并不是黄兴正说漏了嘴,而是因为任弼时。

图丨任弼时
其实当时任弼时有给刘伯承介绍过很多十分优秀的女红军,但刘伯承都不予理会,后来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汪荣华。
刘伯承一听到这个名字,激动的点了点头。就这样,在任弼时与夫人陈琮英的撮合下,两人交上了朋友,谈起了恋爱。
但当刘伯承提到结婚的事情时,汪荣华犹豫了,她顾虑重重。觉得自己是农家女儿,只读过一年私塾、两年学堂,不论资历还是学识,都配不上刘帅。
第一次相约在河边散步时,汪大姐把自己的想法全说了出来。刘帅听后,说:「这有啥子关系嘛!正因为我们穷,活不下去,才起来革命,才走到一起来了。至于文化水平低一点,可以学习嘛,你自己努力,我尽力帮助你。」
在这诚恳的态度、诚恳的话语面前,汪大姐也捧出了她的爱,一位少女的爱,一个红军女战士的爱。
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汪荣华被刘帅的原则性以及高尚的品质所感动。她紧紧地和所爱的人站在一起,真心诚意地支持他,鼓励他。


在繁忙的行军路上,刘伯承也抓紧空隙时间,帮助她学习军事、政治和文化,告诉她学习语文要注意「广看、精读、多写」,学习书法注意「间架笔姿」「临帖认真,持之以恒」。
在朝着共同的目标并肩前进的征途上,他们的爱情更牢更深了。正如有的同志所说:「就像天上那圆圆的月亮,穿过长征路上万里风云,闪射出皎洁的光辉。」
1936年的中秋佳节,这一天,他们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小镇举行了极为简单简朴的婚礼。
挚爱真情
从杂古垴相见,到共同走过雪山草地,他们经历了人间罕见的艰难困苦,正是由于这样,他们都感到,在这样的条件下结合,是那样的宝贵、幸福。
中秋的月亮特别圆,那如银的月光就是他们那纯洁爱情的象征!

图丨汪荣华与刘伯承
新婚燕尔,理应小憩。然而,在那创业的年代里,一个革命者的爱情乐章是用血与火谱成的。他们婚后不到一周,刘伯承同志便接到中央命令,要他到保安去。
于是,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只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正当他们以轻快的步伐向前走着时,突然,「嗡嗡......」一架敌机飞来,当他们刚刚卧倒防空时,敌机就俯冲了下来。
「咣!」一颗炸弹爆炸了。顿时,灰土飞扬,硝烟弥漫。汪荣华甩掉头上的泥土,透过硝烟看到刘伯承身边有滩血。
「不好,他伤了!」她赶忙从地上爬起来,为刘伯承包扎伤口,脸上流露出焦急不安的神情。这时警卫员也赶到了,但是马已经被炸弹吓跑了。


汪荣华就让警卫员赶快去找马和担架,刘伯承看她急的那个样子,就安慰道:「负伤没啥子大事,革命哪有不流血的呀!」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汪荣华的腿也流着血,一下子急了,催着她:「你也伤了,赶紧包扎!」等他们包扎好后,警卫员还没有赶来。
就这样,他们俩互相搀扶着向前走,伤口的巨痛使他们没有走多远,脸上就浸出了汗珠,于是就坐下来小憩了一会。不一会儿,警卫员找来了马和担架。
刘伯承上了担架,汪荣华骑上了马,迎着高原的秋风,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保安方向走去......
从这一刻开始,到刘帅告别人世,整整半个世纪。在这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征途上,他们经历过抗日真正的烽火,沐浴过解放战争的硝烟。

图|长征结束后,刘伯承与汪荣华合影
有着多少揪心的离别和离别后的揪心,有着多少惊喜后的团聚与团聚后的惊喜,但他们一起走过来了。
在刘伯承最艰难的岁月里,汪荣华始终以战友的关心,以妻子的柔情,陪伴着刘帅,体贴着刘帅。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无微不至地照顾、护理,煎汤喂药,洗漱换衣。
同时,她还要承担着教育子女,以及为二女儿被害案件讨要说法的重任。
二女儿华北被害,一直以来都是刘伯承与汪荣华心中一块不可触碰的痛。
华北出生于1940年,一个十分乖巧的孩子。因为当时环境恶劣,出生几个月就被送进了托儿所。每天都能按时起床,起床后也从不用阿姨催促,自己就能把衣服穿好。

图丨汪荣华与刘伯承
但1945年8月18日早上这天,值班的阿姨吹响了起床的哨子后,过了很久,都不见华北起床。当时负责照看她的保育员来到华北住的窑洞口,一边敲门一边喊:「华北,起床啦。华北,起床啦。」
但保育员听不到里边有任何动静,便赶忙推门跑进去,来到华北的小木床前,发现她被蒙在被子里一动不动。
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当她掀开被子后,眼前的一幕让她差点晕倒。华北浑身是血,小腹部被人用刀子剜去了一块,整个被褥被鲜血染红。
受到惊吓的她赶忙找到托儿所所长,将其带到华北床前,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赶过来。看着身体早已僵硬,一动不动躺在已经被鲜血染红的被褥,纷纷留下了悲伤的眼泪。

图丨延安保育院图
他们可以说是看着华北长大的,此时孩子刚刚过了五周岁生日。托儿所所长立刻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了上级。
得知此事的汪荣华与刘伯承,也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汪荣华更是卧病在床好几天,刘伯承安慰妻子道:「荣华,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坚强起来,我们绝不能倒下!」
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自己的女儿竟要替他们承受这一切,想到这里,汪荣华忍不住泪流满面,心里呐喊着:「华北,是爸爸妈妈对不起你,妈妈向你道歉......」

图丨刘伯承元帅全家福
此时刘伯承只是静静地站在女儿床边,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女儿。突然他看向大家,一字一句的说:「我比大家任何一个人都要难过,但现在不是我们悲伤的时候。敌人对我的女儿下毒手,我是绝对不允许的。我的女儿,也是人民的女儿。她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这笔血债,必须让敌人加倍还回来!」
华北被安葬在了后沟的山上。刘伯承在安排完女儿的后事后,立刻奔赴前线继续征战。
敌人也确实没有得逞,但女儿的案子却一直没有破,真正的凶手始终没有找到。这一直都是他们夫妻俩的心病,无论如何,他们要为女儿讨个说法。
后来刘伯承病重住进医院,他除了惦记着党,惦记着人民外,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二女儿,他无数次叮嘱汪荣华与孩子们,这件事一定要讨个说法回来,找到真正的凶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些年,他们一直在为这件事情东奔西走,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答复。1986年中秋,是刘伯承与汪荣华的金婚纪念日,刘伯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再次提及这件事,希望能够查个水落石出。

图丨刘伯承元帅全家福
就在他们的金婚刚刚过去不久,刘帅就永远的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党、军队与人民,永远离开了他可爱的儿女,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妻子汪荣华。
临终前,他最后一次提起华北被害之事,用尽全力地握着妻子汪荣华的手说:「二女儿的案子没能破,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啊!」
刘伯承走了,汪荣华在那些日子里的心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她常常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面对着丈夫的照片,思绪万千,哀痛不已,泪水涟涟。
刘帅逝世后,为了陪伴孤单的妈妈,她的几个孩子轮流住到家里陪伴母亲。在刘伯承去世20年后的一天,汪荣华站到丈夫的照片前。
满含热泪地回忆起了他们长征时的第一次相见,那些烽火硝烟,云遮雾漫中的欢乐与患难。最后,她喃喃道:「伯承,对不起,华北的案子还是没能破,你交给我的重任我没能完成,但我尽力了!」【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