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长期在军队担任要职,很多革命元勋都和他有过接触,林彪在工作中为人性格孤僻,能和他「合作愉快」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林彪给人留下不近人情、没有朋友的印象。不过罗帅却是林彪军事生涯中为数不多的能「拿捏」住他的人,从1930年时开始他们就是「搭档」,在他们的合作之下取得了不少战绩,然而在1961年时的一次会议上二人不欢而散,这让旁观者刘亚楼感到十分不解。
林
彪是黄埔军校四期生,那时候很多学员都是热衷于国共两党的参与者,可林彪却神情淡淡,聂帅曾回忆当时的林彪:「学习上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所以擅长拉拢人才的蒋校长都没有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学生。当林彪在1933年的黄陂、草台岗战役「收割」了国民党的三个师后,蒋校长才发现这个26岁的能征善战的红军高级指挥员曾是他的学生,让他倍感羞辱,他把林彪称为「战争的魔鬼」,并出十万大洋悬赏林彪的人头。
土地革命时期林彪和很多革命元勋一样,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只是与其他革命元勋的平易近人相比,林彪显得异常孤僻,他平时说话言简意赅,话不多、都是直切要害,他这种过于简单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出现「冷场」,而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大特色,朱老总曾评价:「林彪有自己的语言」。
因此当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时,组织上安排了「上马能挥刀杀敌,下马能春风化雨」的「政工元帅」罗帅与其搭档。罗帅性格温和,在与林彪搭档期间,他小事不纠缠、大事不迁就,二人合作非常愉快:在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战时期他们战果斐然,在总目标下二人可以说是心有灵犀,在他们的合作之下,平型关大捷重创日军锐气,直到林彪被误伤后,二人才各奔东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彪还曾与罗帅共演过话剧【庐山之雪】,一向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的林彪能配合罗帅友情出演话剧,说明林彪对罗帅也是非常的尊重,而这种尊重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延续。林彪养病期间,罗帅带着115师与山东纵队合作抗战,之后发展成为27万兵力的正规军,当解放战争打响时,罗帅带着作战经验丰富的九万兵力来到东北,壮大了东北民主联军,因此林彪对罗帅是非常尊重的。
在他们合作时罗帅并不是一味的「谦让」,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他冷静并坚持自己的想法,比如林彪想打长春时,罗帅没有按照林彪的思路做决定,坚决劝说他攻打锦州,事实证明,罗帅在辽沈战役决定战局的关键一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津战役时,林彪认为和平解放北平不行,但罗帅与聂帅都认为是可行之举,结果众所周知,北平最后和平解放。
林彪不怎么擅长交流,精力都放在研究战术上,因此大多数人都无法配合他工作,而罗帅则担负起政工、军训、后勤等工作,让林彪没有后顾之忧,因此林彪对罗帅非常尊重,二人配合也非常默契,毛主席曾说:「谁说林彪难缠的?罗荣桓不是能跟林彪团结地很好吗?」建国后二人都成为了开国元帅,他们之间虽然仍有争执,但都是在罗帅忍不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1961年时,军委常委召开了一会广义,讨论【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会议开始时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唯独林彪还是一惯的不说话,在罗帅提出不能「带着问题学毛选」时,林彪提出了质疑,罗帅给出了理由,林彪听后表示「不合适就去掉」,正当罗帅想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想法时,林彪直接宣布散会,会场上氛围一时间异常尴尬,最后不欢而散。
当时刘亚楼也参加了这次会议,看到林彪不礼貌的做法感到非常不理解:「讨论问题嘛,为什么这个样?」后来刘亚楼曾想调停此事,可最终无果。而罗帅后来身体也越来越差,于1963年病逝,去世时才61岁,是最早逝世的一位元帅,在他的追悼会上,林彪罕见地写下了挽联: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这是林彪生平唯一的挽联,能够看出他还是非常珍惜与罗帅之间的革命友谊,然而他性格孤僻,是一个心思迥异之人,在处理问题时过于简单粗暴而让人感到难以相处,罗帅能容忍他、并能默契合作,算是他少有的良帅益友了,只是他的真情流露有些晚,最终还是让人无法琢磨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