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连庆作为警卫员,见证了一代伟人的晚年岁月。主席去世后,他又成为了叶剑英的卫士长,退休后已经是副军级,他的一生是多么光荣,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李连庆的家人只知道他当兵多年,还是个炊事员。76岁时,他怀揣130万元积蓄回到广东西部山区,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夕阳余热书写出一篇老兵新传的感人故事。
昔日拳王成为主席警卫
1932年2月,李连庆出生在高要市禄步镇荷路村,荷路村地势险峻,位置偏僻,这里的村民自古以来就靠习武保卫家园。而李连庆自幼就跟随村里的拳师习武,因为天分高、训练刻苦,很快他就在村里打出名头,18岁时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拳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全国掀起参军热潮,刚刚成年的他做出了一个让全村人吃惊的决定——应征入伍。
而11岁就丧父的他,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做出这个决定时他甚至没向母亲征求意见。
「国家有需要,家里再困难也得克服。听了我的话后母亲只好答应了我,我们那儿特别偏僻,收拾完行李第二天我就赶紧去县里办报名手续了,之后我背起包袱就去肇庆军分区报到了。」李连庆回忆说。
很快,在家人的期盼中,李连庆怀着热血报国之情跟着队伍赶往部队。刚入伍时,李连庆想着自己一身武艺,咱们说也应该上朝鲜战场当一名响当当的士兵,可没想到新兵训练结束他直接被分到炊事班。
两年后又他被调到韶关军分区也依旧干着老本行,不过李连庆丝毫不委屈,他觉得只要能参军就是好的。1957年11月,此时李连庆已经到了退役的时候,正当他准备复员还乡时,没想到中央警卫团来到广州军区招收警卫员,这可把李连庆高兴坏了,他立刻报了名参加选拔。当时参选的士兵不胜枚举,甚至初选以后仍有100多人参加考核,在激烈的竞争中李连庆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幸运儿之一,之后便随军北上,开始了新的人生。
李连庆调入中央警卫团后很快成为毛主席警卫员的候选人,由于当时局势仍旧动荡,因此这些候选人必须掌握擒拿格斗、射击和游泳等技能,李连庆知道训练的意义,因此不敢有丝毫放松。之所以接受游泳训练,是因为毛主席喜爱游泳,而且泳技高超,兴致上来可以浮在水面一边抽烟一边思考问题,经常达到忘我的境地。因此警卫员必须练就高超的踩水技术,以便围在毛主席身边时刻注意他的安全。
当警卫员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练那个踩水啊,必须一整天泡在水里,除了吃饭就不上岸。」为了练就一身本领,李连庆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血汗。「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为毛泽东主席服务的警卫员,而且这一干就是十八九年。」
李连庆时而高兴、时而激动地回忆起和毛泽东这位伟人在一起的难忘岁月。
艰苦朴素见证光辉岁月
当时要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不仅要掌握各种军事格斗技术,还要达到高中文化。但李连庆自小习武,尽管在学习各种枪支弹药时并不困难,可是一碰到文化知识他就捉襟见拙了。「毛主席在安排重要任务时,要求只能用脑子记,不能用笔记,以防泄露机密。」参军前,李连庆只不过是村里的放牛娃,大字不识几个,但毛主席认为文化才是革命的本钱,便给警卫团请来老师,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文化知识。就这样,李连庆在接受军事训练之余废寝忘食地学习,利用一切剩余时间看书增长见闻,仅仅一年多他就从一个大老粗成长为一名有学识、懂理论的知识青年,而他的机会也随之到来。
1967年,毛主席为了了解农村发展的真实状况,要求警卫员回乡探亲后要写调研报告,李连庆也奉命回到广东,只不过村民们见到他以后,并没有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而是把他作为村子里的负面典型,指指点点的。原来乡亲们都知道了他当兵17年还只是个炊事员,认为他实在难成大器!更有一些亲戚告诫家里的孩子千万不要学了李连庆,长大了一事无成,为人所耻笑。不过李连庆并没有把这些讽刺放在心上,他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开始就时刻保持着合格的思想作风,因为职位特殊,组织规定警卫员不能向亲朋好友与父母吐露自己的具体工作,在如此压力下他都坚持了下来。警卫员的工作异常忙碌,常年不回家不说,连信也很少往家里送。
而且李连庆自幼丧父,一直靠母亲拉扯大,1974年母亲去世时,为了尽责,他连老母亲病重去世的时候都没能回家送行,还要忍受不知情的村人对他的指责,只能托老家的亲戚安葬母亲。对常年在外的李连庆来说,撕心裂肺的丧母之痛,给他带来的打击是何其沉重,然而,他坚守「国家大于一切、主席的安全大于一切」的信念,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化作点点泪光,自古忠孝两难全,当中的压力与痛苦,谁能真正体会?
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叶剑英元帅把同是广东人的李连庆调到身边,让他担任了自己的卫士长。10年后,叶剑英元帅离世,作为陪伴在叶元帅身边的卫士,李连庆再一次强忍着莫大的悲痛送别了叶元帅,也结束了自己25年的警卫生涯。之后几年李连庆又先后在香港和总政广州对外联络局工作,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退休时,他已是副军职、大校军衔,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北京。
无私奉献继续造福乡亲
退休后李连庆一直记挂着家乡的一切,2008年已经76岁的他和上京办事的同乡叙旧,但家乡的发展让他心中顿生波澜,虽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但由于地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所以乡亲们还比较穷。荷路村只有400多人,但村民懒散,好赌成性,每年村集体的收入连3000都不到,李连庆听后心中痛苦不已,此时他已经萌生了回乡的念头。不久,带着积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和家人的「不放心」,李连庆孤身踏上了回乡的路。他和村干部一起走访群众,征求大家对发展集体经济和改变村容村貌的建议。
为了尽快改变村里落后面貌,李连庆把自己积蓄的130多万元钱,全部用到了家乡的建设上。为了凝聚乡亲们的精气神,李连庆决定先从修祠堂做起。在李连庆的支持和带动下,荷路村破旧的祠堂改建成了「达道书屋」,旧祠堂前的荒地改造成了美丽的荷塘,4.3公里的村道实现了硬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改善卫生环境,他还帮助村里建起了2公里的排污渠、2个垃圾站。积贫积弱的荷路村很快焕然一新,昔日「脏、乱、差」的荷路村,今天成了「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
改变了村容村貌,李连庆决定发展村集体经济、他在村里成立了农村经济社,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一段时间后荷路村就摘了贫困村的帽子。李连庆还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完善了土地调整工作,既解决了「有人无田耕」和「有田无人耕」问题,又为村集体增加了20多亩机动地,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16000多元。「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这是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的一句。而对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的李连庆来说,「为人民服务」是他一辈子的行为准则。作为一个老兵,李连庆时刻保持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的作风,他在自己开的养牛场从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下厨房操劳养殖场的一日三餐。李连庆还十分关注公益事业,面对群众的困难他一向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2013年,珠川村委金沙村冬粮收割时,因无法筹到资金,多年失修不能晒谷,他从自己的工资卡里拿出3万元给村里维修晒谷场。2014年,当他得知杨柳中学45周年校庆时,毅然从自己的退休金捐出3000元支持教育事业;当身边有困难的村民需要救助的时候,他每次都拿出一两千元钱来资助。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
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他从山区走来,从农民中走来,最终他又回到了农民当中。家乡的山山水水赋予了李连庆永远的「农民气质」:朴素、务实、勤劳。同时,他的「农民气质」又团结了更多的乡亲,并为乡亲们做了更多的好事、实事。「我是农民的儿子。回来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享受清新的空气,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给乡亲们做点事情。」李连庆这样说。【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